第一一一章 谶诗
老太太长的慈眉善目,不过在王宵的剑目中,看到的却是一副枯骨,骨骼灰黄,显然有了年份,包括屋里的所有人,均是一副副枯骨。 “见过老太太!” 王宵不以为意,拱手施礼。 老太太问道:“王公子因何来此?” 王宵道:“为辛家狐狸而来,老太太与辛家比邻而居,还请告之去向,晚生不胜感激,若有空闲,当来烧些纸钱。” “你竟能看破我们?” 老太太惊讶的看着王宵。 随即了然的叹了口气:“原来是修士,公子的心意老身心领了,烧纸钱就不必啦,地府早已关闭,老身这一屋子,皆是左近的孤魂野鬼,烧了也收不到。” 王宵问道:“老太太可知地府因何关门?” 老太太摇头道:“老身生前只是凡人,皆因家夫乃朝廷尚书,荫为诰命,死后蒙皇恩,得以魂体不散,哪里知晓这等辛秘,公子所问的辛家狐狸之事,还是莫要插手为好。” “此话怎讲?” 王宵又道。 老太太盯着王宵看了半晌,才道:“你既想知,老身便说与你听,县里有个书生叫楚银台,觊觎辛家十四娘的美色,登门求娶,但人品败坏,辛老狐狸当面拒绝,遂怀恨在心。 恰好他的祖上,与白洋淀里的龙王有旧,去求那龙王,龙王亲去辛家为楚银台求亲,十四娘坚决不从,于是恼羞成怒,大开杀戒,死了不少狐狸,其余的都逃散啦,不知所踪。” 王宵总算明白了前因后果,不过又有新的不解,问道:“我与十四娘相识,她的伤势阴气极盛,应是厉鬼所伤啊。” 老太太道:“那龙王本是黑蛟,渡天劫失败,转修鬼仙,修为深不可测,公子虽是修士,但报仇一事,还请三思而后行。” 蛟类渡了天劫,就是龙,相当于修士渡阳神天刑雷劫,哪怕渡劫失败,损了根基去转修鬼仙,也至少是元婴修为。 王宵还没冲动到去找一只元婴大妖的麻烦,又问道:“老太太可曾听说过一个叫王经纶的人,是吴江的丝绸商,曾过路广平数次。” 随即比划出了父亲的相貌。 老太太摇了摇头,向左右问道:“你们可曾见过此人?” “我们白天出不去,生人都很少见,从此见过此人!” “是啊,公子还是再打听打听吧。” 众鬼纷纷摇头。 王宵心里有些失望,取出两块灵石,递上道:“多谢老太太指点,这是两块灵石,谨做为谢礼。” “哦?老身就不客气啦!” 老太太眼神一亮,示意婢女接过,显然鬼也需要灵石。 “打扰了!” 王宵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出了院落,再回头一看,哪里有大宅,只是几座荒坟,不禁哑然一笑。 鬼也不都是可怕,很多鬼,譬如林遗,只是以另一种生命形态活在世上,并不妨碍别人,但人不同,欲壑难填,有时候比鬼更加可怕。 就如楚银台,仅仅贪图十四娘的美色,就害得辛家一窝子狐狸家破狐亡,王宵杀不了龙王,还杀不了楚银台?先为十四娘收些利息也是好的。 于是往县城里去,天亮进了城。 打听的结果让他极为失望,楚银台也是举人,已经进京了,考不中倒也罢了,杀个举人手脚干净些,不会有太大的麻烦,可一旦考中进士授了官,杀他就等于杀官。 王宵打算见机行事,走一步看一步。 次日,王宵到了京城。 自陆路进京,必走彰仪门,高大的城门洞前,有军卒把守,另有几个番子,瞪着死鱼眼打量着往来的行人车马。 不时叫人掀开车帘,喝骂一阵,待得车里给了银子,才作罢。 虽然大周不设路引,可京城也不是一般人随便能来的地方,除非熟面孔,或者官宦人家,寻常人进城都要盘问一番。 如果既没有背景,又有很大的油水可榨,少不得要小心了。 王宵混在队伍中,排除入城。 好不容易轮到自己,有军卒问道:“哪里来的,姓甚名谁,进京作甚?” 王宵道:“南直隶举人王宵,进京参考。” 军卒看向王宵的佩剑,唤道:“拿给我看看!” 王宵眼底寒意一闪,但还是解下剑,递了过去。 那军卒铮的一声抽出,虽然剑锋黑黝黝的,毫不起眼,也未开剑锋,却是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寒意散发出来。 “这剑……有些古怪!” 军卒冷眼一扫王宵,又道:“你既来参考,为何不带行礼,独带一把剑?” 王宵知道遇上难缠的小鬼了,现在这种情况,如果再掏银子出来打发,反会被当作肥羊,皮都能给扒干净。 索性眼里凶光一闪,哼道:“这剑怎么了?不过一把铁木剑而己,江南会馆也有安排,行李不必另行携带。” 那军卒瞬间寒毛炸开,胸腔憋闷,仿似透不过气来,就好象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人形妖兽! 本能的,心里生出了惧意。 如他们这类人,平时欺侮没有背景的平头百姓也算不得什么,真碰上狠的,招惹不起的,死的只能是自己。 至于死后,王宵会不会被法办,与他无关。 “进去罢!” 军卒把剑交还回去。 王宵略一点头,大步入城。 “老五,怎这么容易就让他进城?” 有同伴问道。 “算了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军卒擦着额头的汗水,心有余悸道。 城门口的番子,其中有两个相视一眼,略一点头,其中一个也跟着入了城,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王宵顿住脚步,看着那离去的番子,眼神有些疑惑。 他不是普通人,觉察报出名号后,有两个番子格外关注自己,难道天师道的手能伸进东厂? 要不要追上去问问? 这个想法一闪即逝! 东厂比锦衣卫更难缠,锦衣卫好歹是世袭,守些规矩,而东厂就是地痞流氓,虽然他已经开辟了剑池,金丹真人都能斗一斗,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知道京城有没有高人坐镇?倘若露了行迹只会自寻麻烦。 在会试之前,王宵不想惹事,也熄了去会馆落脚的心思。 各省在京城都有会馆,作为商帮和举子的落脚处,收费低廉,条件也不错。
王宵开始在城里晃悠起来,一方面领略京城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打算租一间房,过隐居生活,苟到开考。 …… 夏家! “太太,太太!” 管家在外唤道。 “什么事儿?” 夏母靠在炕上,有丫鬟给她捶着腿,手里拿着根烟枪,吐出一口青蓝色的烟雾后,问道。 管家道:“刚刚番子来消息啦,那叫王宵的学子已经入了城,据说要去江南会馆入住。” “哦?这个人怎样?” 夏母坐了起来,与夏金桂相视一眼。 管家道:“番子说,年纪青青,十七八岁模样,风流倜傥,一表人材。” “我知道了,你下去罢!” 夏母挥了挥手,待管家退去,才道:“看来神仙托的梦是真的,不过还是要见一下为好,要不娘给他下个贴子,把他请来?” 夏金桂摇头道:“哪能急赶着去嫁他,岂不是被他看轻?小女是招婿,若是压不服他,这百万家财岂不是便宜了外人,横坚会试还有两个多月,我先看看此人怎样,再来安排。” “也好!” 夏母点了点头。 京师繁华,确是非常凡响,但穷的穷,富的富,地痞流氓、乞丐小偷也格外的多,这些人多数与衙门里的衙役有些关系,或者定期孝敬,专门讹外乡人。 王宵佩着剑,负手行走,凡有乞讨搭话的,一概不理,却是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哪怕不刻意以神识扫瞄,也能感觉到京城里,有很多潜伏的妖气。 突然迎面一群小孩子跑来,一边玩耍,一边拍手唱着歌谣。 隆冬天寒盼瑞雪,北风不起雪不来, 来年春暖争青意,仓廪丰实岁岁欢! 王宵喃喃着,面色微变! 第一句含有天端,是当今小皇帝的年号,第二句更好理解,没有北风,就没有瑞雪,而第三句,着重于争青二字,反过来合在一起,便是静。 北静! 北静王! 这是传说中的童谣谶语啊! 北静王这么嚣张了么? 作为现代人,王宵清楚,从来就没什么谶语,都是有心人编的。 “这歌是谁教你们唱的?” 王宵拉住个小孩子问道。 那小孩道:“是那边一个老和尚……诶,不见啦!” 王宵顺着小孩子的目光看去,虽然没有老和尚,但是用文气感应,有一丝淡淡的妖气残留,带有一股水锈味道。 难道是北静王勾结妖精谋反? 王宵眼神微眯,北静王在金陵办的文会,就是他破坏的,而贾家又是北静王的扈从,如果北静王当了皇帝,只怕自己没有好果子吃。 可是四王八公权倾朝野,不能仅凭一首谶语去告发北静王谋反,更何况是否受人陷害还不得而知。 诶? 王宵又想到了一个可能性,也许谶语是北静王自己找人放的,用来测试朝野的反应,并且区分敌我,凡是对他非议,或者弹劾他,皆可划归敌人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