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人在秦时,浪到失联在线阅读 - 第五百零六章:与齐联姻,再议伐赵!

第五百零六章:与齐联姻,再议伐赵!

    秦王政十年,六月,小麦等谷物都已经收割入库。

    自此以后,治粟内史头疼的事情从粮秣的不足,变成了粮仓的不够用。

    郑国渠对于关中地区,尤其是渭河平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再加上由韩、卫两国旧土所设立的颍川郡和东郡,亦是盛产粮食的膏腴之地,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做到了四年五熟!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荀夫子的功劳。

    荀夫子作为百家之中并非一家魁首,却拥有胜过一家魁首威望的老前辈,自然肩负起了筹建大秦学宫的任务。

    既然要负责这些事务,嬴政也就顺势找了个理由,封荀夫子为上卿,同时又扩建了章台宫之中的王室书库,一共两座,分别名为天禄阁与石渠阁,以荀夫子为博士兼室之史,负责管理两座书库。

    对此,荀夫子欣然领命。

    天禄阁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秦国的王室书库,而是蕴含了秦国、韩国以及周室藏书库中经历战乱后残存的图书。

    光是周室藏书,就已经足以令天下间诸多被称之为“子”的百家高人们心动了,当年的道祖老子以及儒圣孔子无法抵抗这些诱惑,甚至为此大打出手。

    而且还不止如此,那仅仅是天禄阁之中的图书。记住网址m.97xiaoshuo

    另一座石渠阁,则是收集了诸子百家送来作为大秦学宫建立所需的百家经典以及基础功法的书库,收纳了诸子百家的精粹,更是意义非凡。

    看似室之史和博士不过是低品级的官职,其中却是意义非凡,若非百家公认的当世大贤,绝没有资格担任这样的官职,否则荀夫子也不会欣然领命了。

    而刚得到了嬴政的封官诏书,荀夫子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天禄阁和石渠阁,废寝忘食,要不是有着宫禁,荀夫子恐怕就要住里面了。

    对于荀夫子这样的大贤,嬴政也不担心他有什么不轨之心,索性让少府在天禄阁和石渠阁附近造了间院落,供荀夫子居住,并允许荀夫子将图书带到那间院落之中,还赐予了荀夫子随意出入宫禁的资格。

    也正是如此,荀夫子在翻阅农家典籍的时候,发现了轮种这种手段。

    原本秦国所处的关中之地倒是土地肥沃,但陇西郡、上郡、太原郡等诸多土地,由于气候、土壤、水利等因素,每年只能收获一次小麦。

    而荀夫子发现农家的典籍中,在轮种、养地和用地方面有许多讲解,于是荀夫子沉下心来钻研,带着几名弟子一同在秦国的土地上巡游,发现了常年种植豆类的土地,往往肥力惊人,而且土地松软,是难得的肥沃膏腴之地。

    综合了诸多地方的实际情况,荀夫子提出了那些一年只能收获一次小麦的土地,实行豆类、谷类轮种制。

    其中又细分为“禾下麦”和“麦下种禾豆”等诸多轮种制度,简而言之便是以豆类保持和提高土地的肥力以及松软程度,使得只能一年收获一次的小麦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收获一批豆类农作物。

    不过可笑的是,这些农家经典,却被农家所遗忘,束之高阁,多年来钻研内斗和武学,全然丢弃了作为农家之根本的农学。

    这些早已被前人所发现的道理,却被后人遗忘,还是被荀夫子这位儒家宗师从典籍中发现。

    不过荀子终归不是精通农学之人,所以推行和进一步的改良则是交给了治粟内史麾下精通农学的太仓令来执行。

    粮食丰收的同时,秦国的冶炼技术也在与墨家的合作之中,再一次精进。墨家为秦国打造了守城器械,每一座秦国的城邑都因地制宜设置了许多墨家的守城器械,制定了防御措施,为秦国锻造了一套厚实坚硬的甲胄和盾牌。

    而公输家也不甘其后,虽然体量不如墨家,但在少府令配合以及资源倾斜下,公输家弟子的数量也迎来了暴涨!

    公输家为秦国打造了许多攻城器械,例如先前围攻新郑时使用的蝠翼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生产。

    尽管公输家的攻城器械成本高昂,且制造过程缓慢,但也逐渐分配到了秦军的每一支军队中,为秦国锻造了一柄锋锐无比的秦剑。

    而外交方面,秦国最担心的齐国,收到嬴政为庆贺在位十年的庆典邀请,齐王建不顾群臣阻拦,亲赴咸阳参与庆典,并亲为嬴政祝酒高歌而喝。

    齐国释放出的政治信号无疑是在表明不会与秦国交恶的事实,而且宴会散去后,嬴政与齐王建也相谈许久。

    最终秦国与齐国宣布结盟,秦王嬴政娶齐王建之女离秋公主为妃,封齐妃。并在彩礼之外,额外赠送齐王建金玉珠宝十乘为礼,希望两国永结盟好,且承诺任何一国侵犯齐国,秦国必举全国之力击之!

    当然,作为条件,齐国则不得与秦国为敌,不得以任何形式帮助任何与秦国为敌之人。

    粮食的丰收,武备的精进,以及与齐国的联姻联盟,使得嬴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豪情壮志,下定了决心要在他即位的这第十年再次启动秦国这台巨型战争机器,做出一番大功业!

    而嬴政的目标,依然是秦国的死敌赵国!

    说到底,嬴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自小在赵国为质时受尽屈辱,嬴政自然是想要尽早泄除心中的复仇之火的。

    而且,已经多年不曾干政的赵姬也难得出甘泉宫,参与了秦国的大朝会。

    “昔日,本宫与王上落难于赵国为质,夙夜忧虑,为赵人所欺辱。若非本宫与王上忍辱负重,吕相赵廷力争,哪有我们母子回到秦国的机会?”

    赵姬一袭最为正式的玄色凤袍,梳着最为尊贵和艳丽的妆容,面容不怒自威,带着一股磅礴的威压。

    那双涂抹着丹朱色眼影的凤眸微眯,赵姬扫视堂下反对伐赵的群臣,叱问道:“莫非我秦国的王上与太后,是任人随意欺辱的不成?”

    “若如此,尔等干脆入赵为臣,一同帮着那赵偃欺负我们孤儿寡母算了,反正秦国也不敢拿赵国怎么办!”

    被赵姬要求侍奉左右的张机悄悄抹了一把额角的汗水,刚想说赵姬终归是秦国太后,执掌了秦国大权数年,有着一股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气质。

    结果下一句,赵姬的话就有些令人大跌眼镜了。

    前一句,还像是一国之母所说的话,后一句……便不免有些像是市井泼妇耍无赖了。

    而且,这句话还有些诛心,不仅给这些反对伐赵的臣子安了个不忠的罪名,将赵姬和嬴政放在了孤儿寡母这个弱势的位置上,还暗戳戳地讽刺那些保持中立的臣子以及一众军方的将军们无能。

    若是嬴政这么说,保不齐就有几个文臣武将站出来当堂自刎,血溅三尺来表达抗议了。

    但这话是赵姬这位太后说的……难道真的要和女子计较?

    况且,被女子瞧不起选择血溅三尺,反而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因此顷刻间,原本中立的朝臣和默不作声的军方将领瞬间站了出来。

    咸阳宫这座大朝之所就像一锅热油,赵姬的话语便是一瓢清水,油锅瞬间便沸腾,群臣请战之声不绝于耳,如热油飞溅之声。

    当然,秦赵交战,自然不可能只是因为这一个理由。

    于私,堂堂秦王,年幼时与太后在赵国受尽欺凌,君王受辱即国家受辱,此仇如何不得报?

    于公,秦赵虽是同祖,但秦赵之间的战争从未止歇过,尤其是在昭襄王继位后,秦赵之间的大战不在少数,边境城池也是几经易手,一度爆发了长平之战那样的赌上了国运的生死之战,秦国死伤惨重。

    而且,秦国为了这场大战准备了两年。

    秦国娶了出身王室的芈启之女芈华为妻,也算是与楚国联姻,又与楚令尹李园来往密切,与楚国恢复昔日的盟姻关系,不会出兵干涉秦国灭赵。

    当然,楚国自然也不愿意坐视秦国灭赵,但无奈那一场蕞之战将楚国的精锐近乎全部丧失殆尽。

    一支精锐劲旅的练成,绝非两三年便能做到的。

    这样练出来的军队,最多只是一支令行禁止的良军。

    而诸如影虎军团、雷豹军团、腾龙军团都是久经沙场的劲旅,训练了两三年的那些未经战阵,未受血与火洗礼的士卒,根本称不上精锐。

    因此,楚国的心思便放在了时常作乱的百越以及魏国身上,以百越和魏国为磨刀石练兵,加紧打磨出精锐劲旅。

    而另一方面秦国给燕国送去了不少在秦军淘汰下来的兵器盔甲,以及部分财帛,鼓励燕国攻打赵。

    别看送去的只是秦军淘汰下来的兵器盔甲,但那也是秦墨打造出来的良品。

    只不过,相比于在墨家总院提供的锻造技术的加持下的精品,这些兵器盔甲便有些落后了,但对于燕国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援助。

    没有人会嫌弃兵器和盔甲的数量太多,哪怕是对于铁矿资源丰富以及冶铁工艺发达的燕国来说同样如此,某些时候兵器和盔甲,也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硬通货,一如粮食和食盐的地位。

    而秦国还未曾出兵,赵国竟然选择了向正在厉兵秣马的燕国动手,围攻赵燕边境重镇貍阳城!

    燕国主动向秦国求援,希望秦国能够从背后攻打赵国。

    虽然眼下不如当初为攻打赵国而布置的时机要好,但此刻亦是伐赵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