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系统大佬燃爆全宇宙在线阅读 - 第87章 奇妙之旅自然行(28)

第87章 奇妙之旅自然行(28)

    16.1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rén)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欤?”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鄪,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试译:季氏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报告孔子说:“季氏要对颛臾动武了。”孔子说:“冉求啊,这不是你的过失吗?颛臾的祖先,曾经被先王封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疆土早就在我们的国境里面,是我们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呢?”冉有说:“是先生他要去打,我们两位家臣都不愿意打的。”孔子说:“冉求啊,周任有句话说,‘做事尽职尽责,实在不行就辞职。’遭难了不帮一把,要倒了不扶一把,那还要助手干什么呢?况且你的话也不对啊,猛虎犀牛冲出笼子,龟甲美玉碎在柜里,是谁的失职啊?”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城防坚固,紧靠季氏的费地。这次不打下来,对往后的子子孙孙一定是个麻烦。”孔子说:“冉求!君子最讨厌的,就是嘴上说无所求,却尽找借口。我听说,不管是诸侯国还是大夫家,都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分配不公,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大意是说财富分配公平了,就没有穷人;社会和谐了,就不会缺人;人心安定了,就不会翻天。这样做下去,如果远方的人还不是心悦诚服,就自己好好修身养性,把人家吸引过来。吸引过来后,就让他们安居乐业。而如今子路、冉求你们两个辅佐季先生,远方的人不归附,你们却引不来;国家四分五裂,你们也拢不住;心里盘算的竟然是在国内大动干戈。我担心季孙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吧。”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稀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稀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稀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试译:孔子说:“天下走正道,礼乐和军事都由天子管;天下不走正道,礼乐和军事都由诸侯管。天下大事由诸侯管,大概十代就少有不完蛋的;邦国大事由大夫管,传到五代少有不完蛋的;邦国大事由陪臣管,传到三代少有不完蛋的。天下走正道,邦国大权就不会落入大夫手中。天下走正道,老百姓就不会非议政府。”

    16.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试译:孔子说:“鲁君失去政权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在大夫手中已经四代了,所以三桓的子孙也有气无力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p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损矣。”

    试译:孔子说:“好朋友三种,坏朋友三种。结交正直、守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有好处。结交邪恶、伪善、巧舌如簧的朋友,有坏处。”

    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yuè),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试译:孔子说:“三种快乐有好处,三种快乐有害处。乐意用礼乐调理自己,乐意称赞别人的优点,乐意结交贤德之士,有好处。乐意目空一切,乐意游手好闲,乐意大吃大喝,有害处。”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试译:孔子说:“陪君子说话,有三种过失要注意:话题还没谈到的,就先说了,叫做急躁;话题已经谈到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注意脸色,张口就说,叫做盲目。”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点要避免:少年时代,血气未定,要避免迷恋情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避免争强好胜;等到老了,血气衰弱了,要避免倚老卖老,什么都伸手要。”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点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天命,所以不敬畏天命,戏弄大人,轻视圣人的话。”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试译:孔子说:“天生就知道的,属于上等;学了才知道的,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学习,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是不学,这种人就等而下之了。”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试译:孔子说:“君子有九个问题要想到:一看,就想到要看清楚;一听,就想到要听真切;脸色一动,就想到要温和;举手投足,就想到要谦恭;一开口,就想到要实话实说;一做事,就想到要敬业;一有疑惑,就想到虚心请教;一冲动,就想到后患无穷;一见到名利,就想到道义在我心中。”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试译:孔子说:“见到好榜样,好像唯恐追不上;见到坏样子,好像害怕把手伸进开水里——我见过这种人,也听过这种话。隐居起来磨砺意志厘清思路,依靠道义推行主张造福天下——我听过这种话,却没见过这种人。”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欤?

    试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到死那天,老百姓没有谁说他好的。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下挨饿,老百姓至今都夸他好。就是说的这个吧。

    16.13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gāng)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试译:陈亢问伯鱼,说:“您也曾得到什么秘传吗?”伯鱼回答说:“没有。有一次,老师一个人站在庭中,鲤快步走过去,老师就问:‘学《诗》了吗?’鲤回答说:‘没有。’老师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鲤回去就赶紧学《诗》。有一天老师又独自站在庭中,鲤快步走过去,老师又问:‘学《礼》了吗?’鲤回答说:‘没有。’老师说:‘不学《礼》,就没法立脚。’鲤回去就赶紧学《礼》。鲤听到的教导是这两句。”陈亢回去后心中很欢喜,说:“问他一句,竟得到三个道理:知道要学《诗》,知道要学《礼》,知道君子教育子女时要保持一点距离。”

    16.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试译:诸侯的妻子,国君尊称她为“夫人”,夫人自己谦称“小童”。本国人尊称她为“君夫人”,本国人对外国则谦称她“寡小君”。外国人称呼她,也是尊称“君夫人”。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kuì)馈孔子豚。孔子时(sì)伺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yǔ)。”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试译:阳货希望孔子去拜访他,孔子不去,阳货就送给孔子一只小猪。孔子趁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谢,不巧在路上相遇了。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就开口问道:“怀里藏着宝器,却不亮出来给国家指点迷津,可以说是爱国吗?”说完就自己答道:“不可以!”接着又问:“一心想做大事却一再错失良机,可以叫做聪明吗?”说完又自己答道:“不可以!”接着又说:“日子一天天过去,年岁不等人啊!”孔子说:“好的,我要出来做官了。”

    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试译:孔子说:“人的天性是接近的,后天习性却拉开了距离。”

    17.3子曰:“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

    试译: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不可改变。

    17.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试译:孔子到武城,听到传来弹琴唱歌的声音,就莞尔一笑,说:“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子游回答说:“起先言偃听老师说过:‘君子学道就爱护人,小人学道就好管理。’”孔子说:“同学们!言偃的话在理啊。刚才我那话是开玩笑的。”

    17.5公山弗扰以费(bì)鄪畔叛,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试译:公山弗扰凭借费地谋反,请孔子去帮忙。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了,说:“没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既然召我去,岂能没事做呢?如果谁能用我,我就到那块地方复兴周代文化去。”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试译: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美德,就是仁。”子张问哪五种,孔子说:“就是恭敬,宽厚,诚信,勤敏,仁惠。恭敬就不侮辱人,宽厚就大家喜欢,诚信就给人依靠,勤敏就能够成事,仁惠就能够用人。”

    17.7佛肸(bì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叛,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páo)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试译: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动手干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入伙的。’佛肸在中牟谋反,老师到那里去,干什么呢?”孔子说:“对啊,是有这话。可是,我不也说了‘坚硬无比,磨也磨不薄’吗?不也说了‘洁白无瑕,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匏瓜吗?怎么能白白挂在那里不让人吃呢?”

    17.8子曰:“由也,女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yù)女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试译: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六句六弊没有?”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好,我告诉你。爱仁慈不爱学养,毛病是受人愚弄;爱谋划不爱学养,毛病是不成体统;爱诚实不爱学养,毛病是为人死板;爱耿直不爱学养,毛病是出口伤人;爱勇猛不爱学养,毛病是办事莽撞;爱刚强不爱学养,毛病是狂妄自大。”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试译:孔子说:“年轻人何不学点《诗》?学点《诗》,可以激发联想,可以锻炼眼力,可以扩大交际,可以抒发不满。近一点,可以用来孝敬父母;远一点,可以用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多记住鸟兽草木的名称。”

    17.10子谓伯鱼曰:“女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欤!”

    试译:孔子对伯鱼说:“你学《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不学《周南》《召南》,好比正对墙壁站着。”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试译:孔子说:“礼节礼节,就是说玉帛迎来送往吗?音乐音乐,就是指钟鼓敲敲打打吗?”

    17.12子曰:“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欤!”

    试译:孔子说:“样子很凶,心里很怕,如果拿小人打比方,那就像个在墙上打洞的小偷吧。”

    17.13子曰:“乡原愿,德之贼也。”

    试译:孔子说:“乡里的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老贼。”

    17.14子曰:“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试译:孔子说:“把半路上听来的话到处乱传,有修养的人不会这样做。”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欤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试译:孔子说:“患得患失的人,可以和他同朝共事吗?这种人,未得手之前唯恐得不到,一旦得手又唯恐丢掉。一旦他担心丢掉的话,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无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试译: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今人有些已经没有了。古人张狂是志大才疏,今人张狂却放荡不羁;古人自傲是棱角分明,今人自傲却蛮不讲理;古人愚钝是直来直去,今人愚钝却不过装样子蒙人罢了。”

    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缺德啊!”

    17.18子曰:“恶(wù)紫之夺朱也,恶(wù)郑声之乱雅乐也,恶(wù)利口之覆邦家者。”

    试译:孔子说:“讨厌用紫色盖过朱色,讨厌用郑国的yin声搅乱雅乐,讨厌靠伶牙利俐齿颠覆国家。”

    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试译: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说:“老师不说话,那么弟子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说了什么呢?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17.20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试译:孺悲来了,想见孔子,孔子托病不出来。传话的刚出门,孔子就取出瑟来边弹边唱,故意让孺悲听到。

    17.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jī)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yì)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女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yuè)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试译:宰我问:“父母去世,守丧三年,为期太长。君子三年不行礼,礼仪肯定废了;三年不奏乐,音乐肯定荒了。旧谷子割掉了,新谷子长起来,钻木取火的木头也轮用了一遍,一年期限也就够了。”孔子说:“吃香白米饭,穿绫罗绸缎,你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做嘛。君子守孝,好饭好菜,尝了也没味道;名歌金曲,听到也不快乐;大床软被,睡着也不踏实,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既然心安,你就做嘛。”宰我就出去了。孔子说:“这个宰我,真没良心。孩子出生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这三年的守孝,是天下通行的。宰我对父母也能付出三年的爱心吗?”

    17.22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试译: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也不想也不做,难熬啊。不是有棋牌吗?玩玩棋牌,总比干呆着好。”

    17.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试译:子路问:“君子看重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讲道义。君子光有勇武不讲道义,就会造反;小人光有勇武不讲道义,就会抢劫。”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wù)乎?”子曰:“有恶(wù):恶(wù)称人之恶者,恶(wù)居下流而讪上者,恶(wù)勇而无礼者,恶(wù)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wù)乎?”“恶(wù)徼(jiāo)以为知智者,恶(wù)不孙逊以为勇者,恶(wù)讦(jié)以为直者。”

    试译:子贡问:“君子也有讨厌的事情吗?”孔子说:“有啊——讨厌专门说别人的不好,讨厌在下位谩骂上司,讨厌蛮勇无礼,讨厌刚愎自用顽固不化。”然后问:“赐啊,你也有讨厌的事情吗?”子贡说:“我讨厌剽窃还自以为聪明,讨厌桀骜不逊还自以为勇敢,讨厌揭人短处还自以为直率。”

    17.25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试译:孔子说:“让女子去伺候小人,难啊!亲近一点,小人就没礼貌;疏远一点,小人就抱怨。”

    17.26子曰:“年四十而见恶(wù)焉,其终也已。”

    试译:孔子说:“到四十岁了还让人讨嫌,往后也就没戏了。”

    18.1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gàn)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试译:微子启离开纣王,逃走了,箕子做了纣王的奴隶,比干力谏纣王,丢了命。孔子说:“殷代末年有三位大好人。”

    18.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试译:柳下惠做法官,三次被撤职。有人说:“先生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正经八百为人做事,怎么不会多次罢官呢?靠邪门歪道为人做事,又何必离开祖国呢?”

    18.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试译:齐景公给孔子定待遇,说:“要是照鲁君给季孙氏的待遇,我给不起。”于是把待遇水平定在季孙氏、孟孙氏之间。又解释说:“我老了,没力气重用您了。”孔子就离开了齐国。

    18.4齐人归(kuì)馈女乐(yuè),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试译:齐国人赠送了一批歌女,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就离开了。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避之,不得与之言。

    试译:楚国的狂人接舆从孔子车驾旁边走过,嘴里唱道:“凤凰啊凤凰,为何这样凄惨?过去没法再劝,未来还可补救。算了吧算了,如今朝廷完了!”孔子就下了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紧躲开了,没有接上话。

    18.6长沮(chángjū)、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欤?”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欤?”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尔与其从辟避人之士也,岂若从辟避世之士哉!”櫌(yōu)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试译:长沮、桀溺一起耕地,孔子路过,派子路去问渡口。长沮说:“那位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啊。”长沮说:“他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又问桀溺,桀溺说:“您是谁呢?”子路说:“是仲由。”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回答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大势,如江河滔滔,泥沙俱下,谁能够改变呢?您与其跟从躲避坏人的,还不如跟从躲避恶世的啊!”说着继续耕地。子路回来如实汇报。孔子心有感触,叹道:“不能躲进山林和鸟兽在一起嘛!我不和你们这些人在一起,那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了,丘就不出来和你们一起搞改革了。”

    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试译:子路跟着孔子出门,不知不觉跟丢了,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蓧子。子路问:“先生看见我老师吗?”丈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个是你老师?”说着就竖起拐杖,用蓧子锄草。子路打拱行礼,站到一边。然后老丈留子路住下来,杀鸡煮黄米饭款待他,让两个孩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如实相告。孔子说:“是位隐士。”就派子路回去拜访。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有本事却不做官,是不道义的。尊老爱幼的礼节既然不可以废除,忠君礼臣的礼义又怎么可以废掉呢?本想洁身自爱,却搞乱了人间大伦。君子做官是实践道义。当今之世,道义行不通,从这件事可见一斑。”

    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shào)连。子曰:“不降(jiàng)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欤!”谓“柳下惠、少连,降(jiàng)志辱身矣。言中(zhòng)伦,行中(zhòng)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zhòng)清,废中(zhòng)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试译:遗民隐士,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志向,不辱没自身,是伯夷、叔齐的优点。”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志向,辱没了自己。不过说话合乎人伦,做事合乎情理,也就是这个样子”。说“虞仲、夷逸隐居起来,放胆说话,一身清白,不做官也是一种权变”。“我和他们都不同,我没有什么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

    18.9太师挚适齐,亚饭干(gān)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试译:太师挚去了齐国,二饭乐师干去了楚国,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击鼓乐师方叔去了黄河边,摇拨浪鼓的武去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都去了海边。

    18.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驰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试译:周公告诉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亲人,不让大臣抱怨得不到重用。老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丢了。不要求全责备一个人。”

    18.11周有八士:伯达、伯适(kuò)、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

    试译: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试译:子张说:“士人见到危难奋不顾身,见到好处心存道义,祭祀充满敬意,丧礼充满哀伤,那就到位了。”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无。”

    试译:子张说:“养德不弘深,信道不坚定,怎么能说有德?怎么能说不信道?”

    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试译:子夏的门徒问子张如何交际。子张说:“子夏怎么讲的?”那门徒答道:“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交往的就拒绝。’”子张说:“和我听到的这句不同:‘君子尊重贤者,宽容大家,赞美好人,体恤弱者。’我是大贤人吗?那还有什么人我不能包容的?我不是贤人吗?那人家就会拒绝我了,哪里用得着我去拒绝人家呢?”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试译:子夏说:“即便是小招数,也一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用到宏图大略上恐怕就打不开局面了,所以君子不依赖小招数。”

    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试译:子夏说:“天天检查自己的不足,月月不忘学过的东西,可以说是好学了。”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试译:子夏说:“多多学习,砥砺意志,准确提问,实事求是,仁道就在其中了。”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试译:子夏说:“工匠靠作坊做成器具,君子靠学养成就道行。”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试译:子夏说:“小人有了过失,肯定要掩饰的。”

    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试译:子夏说:“君子有三点非凡:远远望去有威严,亲近起来很温和,听他说话很严谨。”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试译:子夏说:“君子先取得信任再让人干活。还没有得到信任就要我干活,就会觉得是在整我。也要有了信任再提意见。信任都没有就来批评我,会觉得是在骂我。”

    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试译:子夏说:“大节上不越雷池,小节上有点出入,可以的。”

    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试译:子游说:“子夏的门徒,打扫卫生、接茬答话、迎送客人还可以,但都是些小事,根本大事却不会,怎么办?”子夏听后说:“啊,言游说的不对。君子之道,哪一种先教,哪一种后学?譬如草木,是有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乱说呢?善始善终的,恐怕只有圣人吧。”

    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试译:子夏说:做得好,就赶紧学;学得好,就赶紧做。

    19.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试译:子游说:“丧礼充满哀伤就可以了。”

    19.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试译: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难能可贵!虽然还没有达到仁。”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试译:曾子说:“堂而皇之啊子张!很难和他共行仁道。”

    19.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试译: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倾情宣泄,肯定要到父母过世的时候吧!”

    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试译: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道,其他各项都不难做到;但他不换掉父亲的好臣子和父亲的好政策,这一点难能可贵。”

    19.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试译:孟家任命阳肤做法官,阳肤就去请教曾子。曾子说:“当官的不走正道,民心涣散很久了。要是真的查清了案情,还望多加怜悯,不要沾沾自喜。”

    19.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wù)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试译:子贡说:“纣王不干好事,但并没有后人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不甘堕落,一堕落,天下的坏事都记在他的帐上。”

    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试译: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食月食:缺了,人人都看见;圆了,人人都景仰。”

    19.22卫公孙朝(cháo)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志其大者,不贤者识志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试译: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道行跟谁学的?”子贡说:“文王武王的道统,并没有掉在地上,在人心里。贤明的懂得其中的大道理,不贤明的懂得其中的小道理,都是文武道统。我们老师哪一点不学呢?又哪里有确定不变的师承呢?”

    19.23叔孙武叔语(yù)大夫于朝(cháo)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试译: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贤明。”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用围墙打比方,赐的围墙只有肩膀高,在外面就看得见里面院子漂亮。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不从庙门进去,就看不到宗庙大殿的宏大壮美,百官公署的富丽堂皇。找得到庙门的,可能不多吧。武叔先生那句话,不也情有可原吗!”

    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试译: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没有用的!仲尼诋毁不了的。别人的贤明,好比崇山峻岭,咬紧牙加把劲儿还可以翻越过去。仲尼却是太阳月亮,没法超越。一个人就是想自杀,能对日月有什么伤害呢?只能说明他多么不知天高地厚。”

    19.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智,一言以为不知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导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试译:陈子禽对子贡说:“先生谦让了,仲尼岂能比先生您还贤明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见智慧,一句话见糊涂,说话不能不慎重啊!老师高不可及,好比天宫不可能在地上搭个梯子爬上去。老师要是做了诸侯做了大夫,可以说他‘一站稳,别人就能站稳;一指路,别人就能上道;一安顿,别人就来投奔,一鼓动,别人就来响应。生前声望高,死后让人想’。怎么可以比得上呢?”

    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lài),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悦。

    试译:传位的时候,尧说:“好啊,你这个舜!上天的使命都在你身上了,要好好把握这个中道。四海百姓如果日子不好过,上天的赏赐你就再也得不到了。”大舜传位时也用这话告诫大禹。商汤则祷告说:“我这个小人物,履,谨用黑公牛献祭,明白禀报皇天上帝:有罪的人,我都不敢赦免。上帝臣仆的罪过,我也不敢隐瞒,上帝之心普照无余。我本人如果有罪,决不推卸给天下百姓。天下百姓有错,由我一个人承当。”周朝赏封诸侯,好人都富贵了,武王说:“虽然有周室亲人,不如有仁德之士。百姓若有过失,都归我来承当。”谨慎校对度量衡器,仔细审定法律制度,小心激活庸官闲职,四方政令就通行无阻了。复兴灭亡的国度,延续中断的世系,推举散落的遗民,普天大众就心悦诚服了。重要的工作有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必得人心,守信就受人任用,勤敏就建功立业,公道就天下欢喜。

    20.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试译: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理顺政务?”孔子说:“遵行五种美德,杜绝四种恶行,就可以理顺政务。”子张说:“哪五种美德啊?”孔子说:“君子让人多得实惠而不用自己施舍,让人勤奋工作却毫无怨言,自己充满希望却不贪婪,泰然自若而不骄慢,神情威严而不凶猛。”子张问:“惠而不费怎么讲?”孔子说:“对老百姓有好处的,就放手让老百姓去为此奋斗,不是让人多得实惠而不用自己施舍吗?一个人擅长什么工作,就让他干什么工作,不是让人勤奋工作而毫无怨言吗?真心热爱仁慈,就变得仁慈了,还贪求什么呢?君子无论人多势众还是势单力薄,事无巨细,都不敢怠慢,不是泰然自若而不骄慢吗?君子衣冠端正,目不斜视,别人一看就心生敬畏,不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四种恶行怎么讲?”孔子说:“不经教养教化就动用刑法,叫做虐待;不经告诫培训就苛求成功,叫做粗暴;下令时漫不经心却突然限期完成,叫做贼害;给人好处的时候犹犹豫豫,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20.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试译:孔子说:“不懂天命,不能做君子;不懂礼仪,不能立身;不懂言谈,不能理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