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贞观长安小坊正在线阅读 - 第五十九章 太子监国

第五十九章 太子监国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御驾临河南道怀州。

    朝中由太子李承乾监国,诸宰辅相佐。

    李承乾的性子虽然有些拗,但能力是不差的,毕竟从小李世民就让他听政,稍大一些还让他决断部分事物,君臣的评价是“颇识大体”。

    对一个储君而言,识大体就足够了。

    再英明神武,你是想让陛下当太上皇么?

    十八岁的李承乾,除了身为人夫,还身为人父。

    庶长子李象,都已经七岁了,不得不叹服他们早熟。

    想想十一岁,我们在干什么,撅着屁股打玻珠、与女生划三八线啊!

    这个还真不是黑,《册府元龟》里有时间记载的。

    嫡长子,现在还在太子妃苏氏怀中,毕竟李承乾贞观九年才娶的秘书丞苏亶之女为妃。

    太子已经成年了,有一定的诉求,只要不是影响到大局,宰辅们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倒是东宫的属官会言辞激烈。

    给一个杂户脱籍为良,虽然处理手法有些稚气,能交待了也就行。

    世上很多事,就是给个交待完事的,你以为什么都能深究?

    贵人腚上的糊糊,也是你贱民能看的?

    只有将原太常寺太乐署乐人称心除籍、并授太子左春坊从九品下主事一职,让宰辅们叨叨了两句。

    哪怕你将他放为良人吧,马上就给个官职,是不是太突兀了?

    李承乾表示,左春坊太子司议郎,职责里有那么一项,记录伶官改变音律、曲调,其佐官主事给称心当很合适嘛。

    啥,为什么不安置去管礼乐的太子率更寺?

    太子率更寺,那地方虽然不太出名,率更令也是老好人欧阳询,可那地方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漏刻,不能随意变动,称心也没能耐呆着。

    气氛老压抑了。

    有部分职司,就比照朝廷的刑部、大理寺啊!

    东宫少詹事、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对此极力劝谏:“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

    直白的一句话就是:太子你胡来!

    (史实是劝游畋废学的话。)

    民间有句话:师傅多墙歪。

    用在李承乾身上就再合适不过了,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杜正伦、魏征、李百药、房玄龄、刘洎、岑文本、马周,或为太子师,或为东宫属官,每一個都满腹经纶、满脑主意,祈使句一个使得比一个凶。

    偏偏,各自有各自的立场,教出来的东西也就大相径庭,你让李承乾学哪个?

    顺了哥意失嫂意。

    于是,厌恶、疏离甚至是仇视的情绪,难免在李承乾身上出现了。

    刚刚成年的人,是极度讨厌别人在耳边说教的,尤其是那种罗家英式的说教,哪怕这说教本身是为他好。

    于是,趁着夜色初上,李承乾指使奴仆(内给使),用马鞭抽打张玄素,差点把张玄素打死。

    (《旧唐书》所载。)

    有后世坏学生毕业了打老师的既视感没?

    先生也成了一个涉危职业啊!

    东宫的属官,自然又是一阵闹腾,誓要为张玄素讨一个公道。

    讨什么公道?

    李承乾的态度无比激烈,太子可以不当,绝不低头。

    哪怕矛盾激化到这地步,李世民也不将张玄素调离东宫,其中的意味就让人深思了。

    李承乾的性子是真的暴,甚至还令招揽的门客纥干承基刺杀张玄素。

    前面就说过了,封师进、纥干承基的刺客职业,是个二把刀的兼职,结果跟踪张玄素的纥干承基又被巡街的武候打了一顿,鞋都跑掉了。

    只是,东宫的人开始奇怪,陪在太子身边的新宠称心,似乎隔一段时间,隐约有点不同。

    ……

    延康坊,魏王府。

    正堂的主位,是压得圈椅微晃的魏王、雍州刺史、左候卫大将军、相州都督、鄜州大都督李泰。

    客位捧茶碗的,是勋国公、相州都督府长史张亮,面容不出奇,除去官服的话像个老农,眸子里闪耀着底层百姓熟悉的狡黠。

    值得一提的是,张亮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真正的农民出身,因李泰这位都督只是遥领相州都督府,他才去担任了长史之位。

    理论上,张亮真是李泰的下属。

    这一位,也是很出奇的人物,打仗从来不行,功劳从来不少。

    不黑,张亮的功劳,多数是联系各地势力归降而得,可知张亮对江湖这一套很熟络。

    联络江湖嘛,义子、义兄、义弟之类的关系不少,可有几个能当真的?

    倒是不少人,当年随张亮当响马,子嗣靠张亮吃饭,叫一声义父也不为过。

    有那么多义子,张亮才能够“潜遣左右伺察善恶”。

    就连李世民都知道张亮的义子多,可这事吧,用你的时候是功劳,不用的时候是罪过。

    是非只在上位者一念间。

    “下官带了一点内黄县的大枣,权且当都督的零食,给世子尝尝相州的土特产。”

    (注:真实时间,是贞观十七年,内黄县才从黎州改属相州。)

    土特产没错,土里结出来嘛。

    相州内黄县大枣rou厚、弹性好、酸甜可口,在贞观年间也是贡品。

    李泰指着张亮手里那一小袋,示意武能收下,吩咐上阳羡紫笋茶汤。

    阳羡紫笋,在此时可是顶尖的茶。

    李泰轻笑:“长史送礼,居然只送那么小袋,忒小气了。”

    别的不说,相州安阳的玉雕,也是有名的。

    张亮苦哈哈地笑了,拉开官袍一角,露出洗得发白的里衣。

    李泰大惊:“就是郑国公、门下侍中魏征,也没穷到这地步吧?”

    张亮苦笑:“义子是那么好养的?”

    没办法,这就是一个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治军的功臣,最大的窘境。

    张亮的立身,靠的是江湖。

    打探消息要人,勾连各方势力同样要人,朝廷给的权柄,能养的数量是有限度的。

    于公于私,张亮都得让义子们有条生路。

    顺便说一句,张亮也是少有的弃妻另娶之人,头上的幞头绿油油的,亲儿子张慎微劝谏不听。

    张亮还极喜欢听术士之言,术士程公颖颇得信任。

    所以,这是一个复杂到一言难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