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秋节
当中秋之月冉冉升起,清辉四射的时候,兰州城乡的家家户户,都在院中摆起方桌,要给月亮神献上土月饼;阖家团圆,品果祭月,恰应了“花好月圆人长寿”的古语。 兰州城乡农村,乡风淳朴,民俗高雅,中秋佳节蒸做“土月饼”更是一绝。古今文人墨客,凡到过兰州者,无不为兰州“土月饼”诱人的韵味倾倒,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每到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妇女们围着一块案板,揉面的、做饼的,谈笑风生、高高兴兴为过节准备“土月饼”。选种月饼摆放在桌上,别致有趣,枝叶分明,花团锦簇,煞是好看;吃起来,则入口松软,香而不腻,回味无穷。 中秋佳节临近,兰州以西百余公里的永登县城,人们更热衷选购当地流传已久的“土”月饼。以往为填饱肚子的“烧饼”,现在已是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当地人走亲访友和外来游客青睐的“伴手礼”,蕴含其中的文化味道直追月饼的香甜。 几天后,林秋在慕雪家中开的奶茶店和慕雪以及她的家人共度中秋。 虽然来的时候慕雪提前告诉了家人带朋友回来,并且告知只是朋友,但慕雪的家人仿佛认定了林秋是慕雪的男朋友。 虽然没有直接说什么,但从他们热情的态度,审视的目光,以及提及的问题,能够看出他们不相信林秋不是慕雪的男朋友。 林秋一整天心情都是极为的复杂,有时窃喜,有时担忧,而此时看着慕雪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林秋更多的感受是向往,已经很久没有和父母坐在一起吃过饭了。 奶茶店位置很好,在商业街的第一家,这栋房子是慕雪自己家的,经过家中商议,没有出租,开了这家奶茶店。 商业街已经整体打烊,慕雪的家人在门外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放满了水果、零食,有苹果、葡萄、梨、西瓜、瓜子、花生等等。 当然最主要的月饼是不能少的,这里的土月饼十分讲究,先将提前发好的面用擀杖擀开,底层撒上姜黄,象征着兰州人世代生活的黄土地,绿色的香豆粉放在第二层,比喻生机盎然的农作物,第三层放玫瑰酱和白糖,寄托着兰州人对甜蜜生活的向往,再加上一层胡麻粉,一层红菊泥粉,叠到第五层后,再改刀成方块形,层层叠放、压实,直到面饼垒到20多层。 接下来,就到了最见功夫的包馅儿环节。将面皮韧度拉升到极限,让外层紧绷起来,最后再做简单的点缀,土月饼的雏形才算完成,放进蒸笼,旺火蒸至一个半小时,白白胖胖的土月饼就做好了。 “秋哥,咱们去老街玩吧,可热闹了。”刚坐了一会,慕雪的弟弟慕华便邀请林秋一起去玩。 “好啊,慕雪你去吗?”林秋问了一下慕雪。 “你们先去,我陪我妈,一会去找你们。”慕雪想了一下说道。 “快走吧,秋哥,就现在人最多最热闹,去晚了就不好了。”十六岁的慕华已经是迫不及待,说着便拉着林秋去开车。 兰州老街,一场汉服同袍中式游园会热闹开场。古色古香、小桥流水的老街与身着汉服游园的汉服爱好者们相得益彰,勾画出一幅古韵十足的画卷。 在活动现场,多名执古礼、头戴珠钗身着汉服的同袍(汉服爱好者)一起赏月,还有沉浸式投壶、花灯制作、猜灯谜、编手绳、解孔明锁等国风民俗特色游戏;传统簪花、耳饰、作糖画、手工绣包等新奇精巧的国风集市也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互动;人们游走其间,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焕发出的新活力。 还有独具特色的篝火晚会,糌粑、烤全羊、藏式奶茶等各种民族传统美食供游人品尝。 到了之后,慕华便放飞了自我,吃、喝、玩,乐不思蜀。 不久,慕雪打来电话询问二人的位置,她也到了。
中秋放花灯,历史悠久,早在北宋《武林旧事》记载中秋夜节俗时,就有将“一点红”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描述,此处的“一点红”就是河灯。经过历代传承与演变,中国尤其是南方地区普遍保留着举办中秋花灯展的习俗,并逐渐流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华人地区。 二人刚刚走到放花灯的河边,慕雪便到了:“林秋。” 林秋寻声一看,慕雪不知何时也换上了一身汉服,广袖儒裙,衣袂翻飞。 灯火璀璨,烟火如雨,茫茫人群,你我相望,只消一眼,终生难忘。 慕雪走到了跟前,林秋缓缓回神:“你也喜欢汉服吗。” “嗯,好看吗。”慕雪洗凝视着林秋,脸上带着笑容。 “好看,仙女下凡。” “哼哼,咱们去放花灯吧。”慕雪很是得意,说完接过慕华买好的莲花灯,“来帮我点灯,一起放。” 林秋点燃灯芯,慕雪一只手稍微提着裙摆,缓慢的的蹲下,接过花灯放入水中。 慕华也点上一个花灯放入水中:“看谁的灯漂的远。” “那肯定是我的远。”慕雪说道。 “我的。”慕华不甘示弱。 林秋也将自己的花灯放入水中,看着渐渐漂走的莲花灯,欢乐的慕华、慕雪,心中感到十分的满足。 …… 这几天,林秋全力获取传承点,估计今天店铺就可以升到三级。 “小雅,快进入店铺看一下。” 送慕雪姐弟二人回家后,林秋到了订好的酒店,迫不及待的呼喊精灵带林秋进入店铺查看。 “好的,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