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谁知帝心
宏伟大殿,色彩却是单调,只有一些部位的绸段悬挂于横墚随风舞动。 在大殿之上,两排臣工屈膝而坐,他们之中大多不敢抬头望向昏暗的高筑,那里坐着帝国最高的统治者。 始皇帝手持竹卷似乎有些出神,也像是在凝听外面的雨声,良久:“六国败兵教而不改者,各地叛乱不断。诸卿,可有话说?” 身穿蜀锦裁缝而成的李斯看了看左右,缓缓立起身子举步而出,严肃说道:“疥癣之疾,大军一到皆为粉末。” 空而不实啊,现在敢于说话、说实话的大臣越来越少了,赢政目光盯在李斯身上,他眼神充满疲倦。 赢政放下竹卷,目光望向殿内诸位大臣。他儿童时,身在赵国作为人质,幼时的忍耐换来坚韧的性格,掌权之后又与吕不韦权斗性情总是易于暴躁。 “谁知道朕为大秦江山付出了多少?”赢政看着殿内的臣子,刚要抬手召唤,却是胸口传来绞痛,这让他呼吸一怠,差点窒息过去。 殿内没有人发现始皇帝的异常,就算发现了,也没有人敢大呼走上帝辕台关心帝皇了。 赢政左手持卷右手捂在胸口,不想让人发现异状。有时候他会想,是不是自己杀虐太多,导致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建立一个强盛的帝国,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帝国,即使杀再多人也将无悔! “宣郎中令!”赢政强忍痛苦。挥手大吼! 顿时,殿内宦官高呼“有请郎中令!”。呼喊声一波又一波,传遍宫延。 不久,一位持钢剑、头戴银冠的武士快步走入殿内,也不见他高呼万岁,却是静静地跪在帝辕台下等待赢政的命令。 “王贲可有消息传回?徐岩可有公函传回?” 郎中令不敢抬头,他说道:“尚未有消息。”话说的简单直接,给人的感觉十分冷酷。 站在帝辕旁边的赵高眼皮跳了跳,始皇帝最近给人的他的感觉有些反常。无关乎性格,是那种隐隐约约总会暴露出来的急躁。 赢政放下竹简,他胸口的疼痛已经不是很明显,他缓缓道:“已有半年,各地徭役如何?粮秣怎么征集如此缓慢!” 殿内大臣脸色数变,没有人敢于发表意见,殿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大军明年秋季之前粮秣不得延误。”拖半年了。该跳出来的已经跳出来,嬴政是隐忍不发,不是要让那些叛逆有发展之机:“丞相?” 有两个丞相呢,左丞相隗林和右丞相王绾对视一眼,两人缓步而出,行礼道:“臣在。” 殿内众多官员目光大部分是集中在左丞相隗林身上。出身于蜀郡的隗林一直不是那么显山露水,可是就是这么个人在半年内就在巴蜀筹集了上百万石粮食,近来很得皇帝的重用。 巴郡也就算了,蜀郡却真的是一个产粮的大郡,隗林半年内能筹集那么多粮食依赖的正是蜀中开发的平原。不过呢。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可能也是短时间筹粮太多了。蜀郡内部隐隐有些不稳,与大金川和桂越的交界处一片糜烂,羌人和桂越竟是起兵攻蜀,这里面肯定是有众臣所不知道的内情。 不止这样,蜀郡短时间内被抽调那么多粮食,一些大族似乎也有异动,最近已经有风声传出蜀中大族徒氏与桂越有纠结的传闻,只是不知道是真是假。要是真,隗林怎么征集粮草就有的思考了。 隗林弯腰再次一礼:“蜀郡两个月内还能筹集三十万石粮草。” 王绾跟随一礼:“关中和陇西也在筹备当中。” 中原各地失去掌控,秦国差不多与没有统一六国一样了,对此始皇帝心里有数,不过这是必须容忍的一个过程。 为了达成一次性消灭隐患的目的,中原各地的军队是主动收缩,这样是为了让躲在暗处的不轨者自己走到明处。而似乎,始皇帝的策略奏效了,躲避在暗处的六国旧贵族果然上蹿下跳自己出来了。 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的扫除叛贼对大秦的将来有益,这总比留下无限的隐患来得有效。始皇帝自信可以灭各国一次就能更加轻松地剿灭那些叛军,毕竟叛逆们有国家之前都无法阻挡秦军的锋锐,没有国家又怎么是大秦的对手? 只是,有一件事情出乎始皇帝的预料,南郡的情势是他判断错误唯一的一点。 因为判断错误,一直以来也就没有一个定论,南郡一没有举起反旗二还是在缴纳赋税三还在执行南侵的职责,似乎南疆军团该做的事情南郡还在做? 当然,始皇帝没有马上出兵南郡不是为了什么,而是受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出兵南郡会破坏整个大战略,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不服则剿,不会有多余的选择,始皇帝所考虑的是什么时候剿最有利。 两位丞相见始皇帝没有再说话又是对视一眼,他们能够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到很多,唯一有点相同的就是拿深深的忧虑。 有苗头就应该马上扑灭,这是隗林的思想也会是王绾的想法,他们其实并不认为让中原成为狩猎场是一个好方法。 国家为了统一天下做出太多的努力和牺牲了,等待统一之后竟然又为了消灭隐患对那些居心叵测者提供作乱的地方,有了一个动机就让中原形成割据,这真的好吗? 不过隗林和王绾可以理解始皇帝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魄力,这都是因为帝国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合格的继承人,始皇帝是自己死后子孙无法应对才不得已而为之。 从某一些方面来讲,始皇帝追求长生或许就是因为没有合格的继承人衍生的盼望,所以明知道长生飘渺依然追求。 左右丞相重新回到班列,廷尉李斯抬头看一眼站在阴暗处的中车府令赵高,又看了一下周边的同僚们,最后低头。 自从定下引蛇出洞的战略,整个中枢就陷入一种不安的气氛之中,不是没有人劝谏始皇帝不要玩火,可是始皇帝心意已决怎么都劝不动。 中原和南方全部糜烂了,除了能够消灭躲在暗处的隐患之外,许多人看不出这对帝国有什么好处。 国家没有继承之君,这个风声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始皇帝下令杀了一波又一波造谣者,而似乎越杀传言就越盛。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特别是蒙氏和王氏针对北疆军的军权而争斗时,传言也就变了味。
李斯觉得有必要和赵高好好谈谈了,他总是感觉赵高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始皇帝为什么不顾众臣劝谏,比如国家已经视南郡吕哲为隐患赵高又为什么没有解除婚约。 太多出乎情理之外的事情了,不但是李斯想不透,很多朝臣也无法抓住什么脉搏,这也恰恰是他们觉得不安的重要原因。 大殿又传来始皇帝的声音,他在询问北疆的事情,右丞相王绾才刚坐回去又得出班接受皇帝的问话。 蒙恬在北方做的很好,利用兵堡体系不但巩固了北疆还在向草原缓慢推进,不过也传回一个让始皇帝觉得不对劲的军情。 草原胡人想要南下,这不是传言,是真正在发生的事情。 蒙恬巩固防线建造兵堡时草原胡人还在大肆的破坏,等待蒙恬承受着重大损失将堡垒体系建立起来向前推进,那些肆虐的草原胡人却是很少再看到了。 前一刻还在肆虐下一刻却消失的无影无踪,无论怎么看这都很不对劲,对兵事并不陌生的始皇帝察觉到了危机。 “……粮秣大多运往中原军团,北疆军团的粮秣保持在三月消耗的量。”王绾说的都是朝臣们知道的情况,这也是中枢近期定下的后勤部署。 始皇帝翻开案头的竹简,查看了一下忽地抬头:“年初,百越蛮人侵袭南郡,那时候匈奴人在干什么?” 王绾思考了一下,答:“匈奴人与蒙恬将军在就地附近僵持,双方互有试探。” 南北的异族好像是互有联系一般地侵袭大秦,那肯定是有一股力量在暗中使坏。敢于在明面与大秦为敌的敌人不可怕,躲在暗处的敌人才值得忧虑,只是一放纵就跳出那么多叛逆,始皇帝更加觉得自己无视中原陷入混乱的举措是正确的。 “会稽郡的反贼叫项梁?是项燕之子?”始皇帝还是在半个月前才知道会稽郡也有人造反。 王绾看向御史大夫冯劫。 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职责的官位,会稽的传闻是郡守殷通先反而后被项氏取而代之,按照王绾看来该接受始皇帝询问是冯劫而不应该是他。 冯劫出班,对着王绾笑一下,而后对帝辕的方向行礼:“项梁正是项燕之子。” 无意识地用手指敲着长案,始皇帝嘴角露出讥笑,心里可能是在想“果然啊,那些丧家之犬只要放松一下就会全部跳出来。”,想着就站起来,目光犀利地扫视一眼众臣子,声音沉稳有力:“退朝!” 看着始皇帝在内侍的拥护下背影消失,众臣无声面面相觑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