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昭王朝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一章 凉州词

第二十一章 凉州词

    咳哧,咳哧。

    杨辽坐在庭院中,晒着太阳,吃着花生好不快活。

    大壮站在一旁为杨辽斟茶递水,时不时还会从桌上拿个花生吃。

    “呼~”

    杨辽吹散杯子上的热气,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虽然他现在早已冷热不侵,可该有的生活态度还是要有的。

    距离去烟雨楼已经过去了三天,这三天古继才和古守禄每天都会带补品看望他,虽然这些补品对修补经脉没有什么作用,可杨辽还是收着了。

    首先这算是古继才补偿给他的,其次这东西说不定以后就有用了呢。

    “杨公子,五皇子和六皇子殿下又来找你了。”

    原诚带着古继才和古守禄走进了庭院,这兄弟俩现在也不会在刘府外大喊大叫了,通知一下府外的守卫就被原诚带着进来了。

    杨辽起身说道:“麻烦原管家了。”

    “不碍事,不碍事。”原诚说着走出了庭院。

    见原诚离开,杨辽又懒洋洋地坐在了椅子上,古继才和古守禄也不见外,随便找个座位就坐了下来,大壮也急急忙忙地去为两人倒茶。

    古继才在谢过大壮后,对着杨辽说道:“杨兄你对这次殿试的诗题有什么看法?”

    大昭这一届的最后一场科举已经在两天前落下了帷幕,试题也因此流出。

    前几道试题主要就是考对于名著的理解,这对于那些能登上殿试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难的题都在后面。

    先是“策”,行兵打仗会用到的策,想要成为科举状元,全方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你可以武功不行,但一定要回排兵布阵。

    虽然多是纸上谈兵,可也比不会的强。

    然后就是“诗”,虽说诗讲究的是一个缘字,可要是在面对题目时毫无头绪,那这人也多半是毫无诗才。

    “我能有什么看法?”杨辽兴致缺缺地说道。

    殿试的诗就和前世的高考作文一样,引起广大关注的原因不是它最重要,而是他们只能看懂这个。

    古继才以为杨辽不知道这次殿试的试题才这么没兴趣,可他却忘了刘府的家主可是这次的出题官之一。

    “这次的诗题是战争,最近边塞战争不断,我想出题官就有这样的用意在里面。”

    说完后古继才一脸期待地看着杨辽,第一次听到这个题目他也跟那些大儒讨论过,那些大儒的诗句虽然也很精彩,可是太过中规中矩了。

    杨辽看了眼古继才,喝了口茶润润喉,充满少年感的声音传出:“葡萄美酒夜光杯”。

    古继才听到第一句眉头就皱了起来,说到战争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惨烈、庄重,可杨辽的第一句反倒描绘出了一场盛大筵席。

    “欲饮琵琶马上催。”

    杨辽的声音没有停下,可这句话却让古继才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在宴席上出现琵琶是很正常的,但题目可是战场,而且最后一个“催”是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随着最后一个字的落下,杨辽端起杯子喝了口茶,这时茶水尚有温度。

    与杨辽的镇定不同,古继才已经被震得说不出来话了。

    前三句都给人一种热烈、轻快的感觉,可最后一句却给人一种巨大的反差感,它不仅仅热闹、豪放,还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古来征战几人回”虽是夸大,可也描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在战争中又有谁可以保证自己能活着回来呢?

    古继才憋到最后也只憋出了一个字:“高!”

    现在杨辽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爽。

    这就好像老师在课上回答问题,全班人只有你一人知道答案,并且回答了出来,那种感觉不可言喻。

    “诗不错,可若是参加这次的科举,恐怕很难拿状元。”刘晋亨突然出现在了庭院口。

    “刘大人。”四人见状赶紧站了起来问好。

    古继才疑惑地问道:“刘大人为什么这么说,这首诗不管怎么看都可名传千古。”

    “确实是这样。”刘晋亨点了点头,同意了古继才的看法,话锋一转:

    “但是杨辽的这首诗却给人一种反战的意味,而这不是皇上想要的,想要拿高分最好是可以激起士兵斗志的诗,这就是这次诗题的难点,不过殿试有一天的时间,我相信以你的水准发现这点并不难。”

    刘晋亨并没有完全否定杨辽,主要是这诗确实不错,就算是偏题了,也可以拿高分。

    不过这诗并不是在科举中出现的,要是真的传出去,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想到这里,刘晋亨眼睛一眯:

    “我先走了,有点事要去找下老朋友。”

    “刘大人慢走。”

    见刘晋亨真的走了,四人总算是松了口气,古继才看了眼杨辽兴奋道:“杨兄你快点给我讲讲这首诗,实在是太绝了。”

    杨辽眼角一抽,在古继才锲而不舍的请求下,两人聊了一下午的《凉州词》,而大壮和古守禄才还是老样子,后者不断向大壮请教,也是每天都有进步。

    ........

    刘晋亨乘坐马车来到了国子监,门外的小童见到来者刘晋亨很是慌张,连忙叫人进去通知祭酒,同时招待刘晋亨进入了国子监。

    小童带着刘晋亨绕过了一片竹林,进入了一处密室,密室中坐着一位老者,老者面前有两杯茶。

    孔景民看着刘晋亨坐在自己对面,不解地问道:“你怎么来了?科举已经结束,阅卷的也不是你我二人。”

    刘晋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自顾自地读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孔景民疑惑地看着刘晋亨:“这诗是围绕诗题写的?你什么意思?”

    刘晋亨还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问道:“你觉得这诗怎么样。”

    孔景民虽然疑惑,可还是回答了刘晋亨的问题,与刘晋亨的评价差不多:

    偏题,好诗。

    刘晋亨对这个答案并没有什么意外,回答了孔景民的前两个问题:

    “这诗不是我写的,是我的辅官杨辽写的,他现在未及冠,我希望可以让我辅官在你们国子监挂个名,以国子监学子的身份发表这首诗。”

    刘晋亨想让杨辽的诗和名字尽早传遍京城,甚至是大昭,那就不能放过一点机会。

    国子监是公认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但凡是从国子监传出的诗词绝对会以最快速度传播出去,不要个几天就会在京城广为流传。

    而且现在科举刚过,状元未出,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时机嘛。

    至于说为什么要帮杨辽提高名气,这则跟刘晋亨下得一盘大棋有关系。

    孔景民听到这话开始纠结,虽然他不知道刘晋亨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要是真以国子监学子身份传出去,那国子监也绝对会跟着大火一把。

    现在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光是京城就有大大小小不少于十家书院,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子监。

    再加上已经好久没有国子监的学生拿到状元,连诗词都许久没有出现十分惊艳的,外面已经有人传出国子监已经落魄了,关键是还没有办法反驳。

    可国子监素来以难考闻名,要是一个名不经转的小子随便凭借一首诗就加入国子监了,那他们国子监的脸面往哪搁。

    主要孔景民还是害怕杨辽的文采只是昙花一现,这诗也只是有感而发,经不起时光的磨练。

    刘晋亨也看出了孔景民的纠结,补充道:

    “这诗杨辽只用半刻钟就作了出来,而且他之前也作出过两句诗,十年磨一年,霜刃未曾试。”

    这话瞬间让孔景民所有的纠结都没了,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杨辽绑在国子监。

    孔景民咳嗽了一下笑着说道:“挂名当然是没问题的,就是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是什么?还有......”

    说到这孔景民也不禁老脸一红:“你这辅官在学术方面可有老师?若是没有,我感觉我可以胜任这个位置。”

    刘晋亨奇妙地看了眼孔景民,这让孔景民这老脸差点没挂住。

    “那就这么说定了,至于后面两个问题,我明天再来给你答复。”

    说完刘晋亨走出了密室,只剩孔景民一人在密室中品味杨辽的诗词。

    夜晚,刘府。

    刘晋亨看着埋头干饭的杨辽问道:“你中午那首诗可有名字?”

    杨辽一愣,放下碗筷回复道:“凉州词。”

    凉州词虽是唐乐府名,但在大昭可没这玩意,而且大昭边塞还真有个叫凉州的,所以直接套用原名就好,最主要的是杨辽也说不出来其它名字。

    一首诗最主要还是其中的内容,诗名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所以刘晋亨也没多说什么。

    刘晋亨本来想直接问杨辽愿不愿意当孔景民的学生,可突然觉得两人之间还是打个照面才好,换了个说法:

    “你明天和我一同去下国子监,我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

    难道是因为这首诗......杨辽茫然地看着刘晋亨,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