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抱厦旧事
到了图书馆。 何楹带着三个室友进去借书,初明辰却以自己内急为由,偷偷跑到卫生间给谭伟民打电话。 其实,在对叶舫妤大声咆哮的那一刻,他就后悔了。 叶老师完全没必要帮自己,自己却还是硬着头皮说出那一番话来。现在想想,如果自己是叶舫妤,肯定会让几人统统挂掉选修课,然后再把几人永远拉进黑名单。 想到这,初明辰更是坐不住了。 “嘟——嘟——” 等待接通电话的时间是那样漫长。 就在初明辰在脑中设想了无数个,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后果之时,电话那头,谭伟民“喂”了一声。 “谭爷爷!救命啊!”初明辰脱口而出,“这回我是真把事儿给办砸了!谭爷爷你一定要帮我跟叶老师说说好话!” “嗯?”谭伟民声音越发低沉,“她......没搭理你?” “不是!她要是不搭理我就好了。”初明辰坐在马桶盖上,接着把今天的经过复述了一遍,而后还不忘跟谭伟民撒娇,“谭爷爷,您帮人帮到底,现在我可是把身家性命都压在您身上了。” 哪知,话筒另一端的谭伟民只是沉默须臾,继而哈哈大笑起来。 初明辰欲哭无泪:“谭爷爷!都什么时候了您还笑得出来!” “想不到,一直温文尔雅、不理凡尘俗世的叶老师,竟然会对你们说出这种话来!哈哈哈~”谭伟民声如洪钟,好像还挺开心,“要知道,我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她发脾气的样子了!” “什么?”初明辰有些不解。 而谭伟民接下来的话,却让他陷入了沉思。 “其实叶老师以前,并不是这样冷漠。” 谭伟民说完重重吐了口气,似乎回忆起二十年前,自己还是一个普通教职人员的时光: “她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高材生,二十年前若不是阴差阳错,根本不会来到当时,还是一个普通大专院校的天阳来做老师。不过她来到天阳后,从来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而是认真努力地工作、教书。还非常积极地推广古建筑这门专业。当时,她是整个天阳市唯一一个提议,在高校开设古建筑专业的老师。当然啦,校方也非常重视这项提议。” “那后来,为什么没有开设这门专业?”初明辰听得认真,提问也很积极。 “想要开设一个新的专业,哪有那么简单?”谭伟民继续道,“校方和各方领导当时都表示,开设古建筑专业不是不可以,可是师资力量这一块是个问题,而且当时的古建筑几乎没什么就业前景,如果没有对口的工作分配,即使开设了这个专业,招生时也会面临极大的考验。” 初明辰听罢点了点头。 别说是二十年前,就是现在,古建筑专业也不是很好就业。 “那后来呢?叶老师是怎么做的?”他更想知道,接下来的叶舫妤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 “后来,叶老师除了教授建筑学历史,还多方协调这项工作,却一直因为师资不足,被校方频频拒绝。” 谭伟民说着叹了口气: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直到十年前,她的学生里有人报名了一个建筑比赛。面对丰厚的奖金和国际认可的证书,学生们非常心动,他们为了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便想到用中国古建筑独特的榫卯结构来设计作品。可是对于古建筑,他们不过略懂皮毛。” “所以,他们就找到了叶老师?” 此刻的初明辰,忽然觉得自己和那些学生没什么两样,心里也隐隐升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不错。”谭伟民没有否认,“这些学生想请她做全方位的指导,她也欣然同意。校领导得知此事也表示,如果学生们能用中式古建筑元素的作品赢得比赛,那将会证明天阳是有能力开设古建筑课程的,这对叶老师来讲,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听到这里,初明辰几乎可以预见这件事的结果。 “接下来的几个月,她几乎不眠不休。不但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课,手把手教他们做古建筑模型,还动用了一切私人关系,帮他们借阅珍贵的史料,找来许多传承人教他们怎么雕刻门窗、怎么做彩画装饰。甚至自费带他们去BJ、山西、甘肃等地,参观古建筑。” 谭伟民话到此处,微微叹了口气: “可是事与愿违,这些学生中竟然有几人在比赛前一个月,还是没有与她沟通的前提下,擅自把已经定好的中式古建筑风格作品,改成了融合西方建筑风格的当代建筑作品。其他学生再想组队已经来不及了,而那几个学生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想要出国留学。叶老师当时大受打击,哭了整整一个下午。” 这样的遭遇,几乎与何楹一模一样。 初明辰只是浅浅代入了一下,就气得直飚脏话了,可想而知叶舫妤当时会有多么伤心。 “那后来呢?叶老师就这么忍气吞声,过去了?” “后来~”谭伟民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后来,她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回到学校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但没有继续推进开设古建筑专业的进度,也再没有教授过任何与古建筑相关的课程。” 电话两端随即陷入了沉默。 谭伟民回想起叶舫妤为古建筑所做的一切,除了挽惜,还有深深的歉疚。 十年前的自己,若没有应邀去BJ高校做客座教授,而是在天阳帮她一把,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当然了,若是没有那一次的京城之旅,他也就不会与沈琪钧在潘家园不打不相识,更不会收下初明辰这么个顽徒。 可能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好的吧? 而坐在马桶盖上的初明辰,听到叶舫妤这坎坷的教学经历后,更是宛如兜头一盆冷水浇下,从头到脚那叫一个透心凉。 自己和何楹她们四个,不妥妥就是十年前,那些忘恩负义的学生的翻版吗? 就冲自己滋了哇啦的一通乱吼那熊样,叶舫妤就算用棒槌把自己打出去都不算过分。 想到这,便蔫声蔫语地对谭伟民说: “那既然是这样,谭爷爷,我们还是找别的老师吧,她这都哀莫大于心死了,我们也不好再把她的伤口豁开,然后往里头撒盐,您说是吧?” 哪知这一回,却是换了谭伟民疑惑起来:“嗯?这么好的机会,你们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谭爷爷您......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这十年之间,她从来不会与人谈起古建筑的话题。可这一次,她对你们的态度,还真是大不寻常。” 谭伟民略略思考,不但认可何楹和初明辰的提议,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依我看呐,你们这次不如就把她说的题目,好好深入了解一番,明天再看看她是什么态度。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你们这才被拒绝一次,火候还差得远呢!~” “那我明天随时跟您联系。”初明辰听到这话,瞬间信心满满。 道了再见,便走出卫生间。 四个女生已经在图书馆的大堂等了好一阵子。 见初明辰姗姗来迟,不由分说,直接把手里的书一股脑全塞在他手中,便一齐走出图书馆。 看着砖头一般的书堆在自己胸前,初明辰只觉得两只手都要断了:“喂!你们借的这都是什么啊?这么厚看得完吗?” 他虽抱怨,可还是把书装进双肩背,屁颠屁颠跟上了四人的脚步。 因为需要说话讨论,何楹便把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的突击复习地点,选在了建筑学院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 钥匙插进门锁的那一刻,她只觉得恍如隔世。 上一次来到这间教室,还是为了参赛作品跟林儒据理力争。 谁能想到。 这一次,自己竟是带着三个毫无古建筑基础的室友,和一个从来不上课的学弟,来恶补古建筑常识? 人生的轨迹还真是不可思议。 她安排几人坐在前排的位置,自己把投影打开并连接上电脑,而后又站在主讲的位置对初明辰说道: “我们时间不多,而且每个人的专业不同,了解的领域也不同,所以刚才趁你不在的时候,我们几个做了一个简单的分工。我的专业是古建筑,那么,有关古建筑的历史和常识就由我来阐述,而你,只需要做相关的补充。” 初明辰大手一挥,顺势将一条腿搭在桌子上:“小意思。”
“把腿放下!”何楹白了他一眼,又看向唐果果:“果果是风景园林系的,有关中式园林的知识,就交给你。” “哦好,我、我尽力。”唐果果紧张得满手是汗,还是鼓足勇气重重点头。 “顾己是学土木工程的,不但有实习经验,还擅长大木作,那么这一部分就由你来介绍。” “没问题。”顾己回答得干脆,似乎是胸有成竹。 听到这,初明辰又贱兮兮地指了指一旁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楼心月:“那她呢?无所事事?” “你才无所事事!”楼心月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却见何楹指了指初明辰那装满“砖头”的书包,认真说道:“楼心月是我们中唯一一个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你那一书包的古籍,可都要指望她翻译的!” “嚯~看不出来你还有这本事呢!~”初明辰笑着打趣。 楼心月更是傲娇回复:“那当然!本小姐的本事多着呢!” 两人谁也看不起谁,互相翻了个白眼,便又安静地听何楹继续。 “那,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开始。” 与平时老师讲课时一样,何楹打开了一份PPT,但是里面的内容却与老师的教案不同: “其实,我有想过按照书上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史。可今天叶老师提过一句,很多中国古代的建筑师不被人知晓。所以我突发奇想,干脆把每个朝代的建筑师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建筑实例结合起来讲一讲,大家记起来或许更容易一些。” 见台下四人点头同意。 何楹便开始了别开生面的一堂课:“那么我先来问一个问题,你们有谁知道,中国古代第一位建筑师是谁吗?” “计成?”唐果果发言十分积极,却见何楹摇了摇头。 楼心月眼睛一亮:“那是鲁班?” “也不是。”何楹说到这忽然卖了个关子,“说到这一位,就不得不追溯到上古时期了,而与他齐名的三位,还被列入了‘三皇’之列。” “三皇?”一直沉默不语的顾招娣开口道,“我知道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了文字、八卦和礼乐;神农氏发明了农耕、医术和历法,还开创了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难道第一位建筑师是神农氏?” “不对,他并不是在三皇之中。” 何楹见众人答不出来,便立即公布了答案: “这四位存在于上古传说的人物,除了顾己说的伏羲氏、神农氏和燧人氏,还有一位有巢氏。就是这位有巢氏,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房屋——干栏式建筑。” 她说着将PPT点开。 只见上面的建筑,先是用木桩建成高离地面的基座,再在它的上面用木架建造房屋,有点像吊脚楼的样子。 “这种最早的建筑,是人类模仿鸟类的巢居,用木构架建成的。而且它的实物,就出土自距今有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按照上古发展的时间推算,有巢氏发明这种干栏式建筑的时间,距今已有万年以上。是迄今为止,人类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它要比距今27000年的捷克多尼维斯托尼斯遗址,更能看出是房屋建筑的模样。” “原来还有这么早的建筑?”初明辰非常不可思议,“那现在是不是只能去遗址看了!” “倒也不是!”何楹立即补充,“直到现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侗族、景颇族、傣族等兄弟民族,仍然在使用这种建筑形式。所以中国第一位建筑师的贡献,是超凡杰出的!” “那第二位呢?”唐果果思维越发灵活,“既然第一位建筑师是在上古时期,那么第二位建筑师,是不是存在于夏商周?” “这也是我正要继续说的。” 何楹点头将PPT调至第二页。 这一页的图片并不是一座单独的建筑,而是一张长方形,外有城墙、内有房屋街道的,城池平面图。 “下面我要说的,是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他们共同营造了历经十三朝而依然不倒的古都,现在被称为洛阳的,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