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愚人节之第四度空间在线阅读 - 051:分工负责

051:分工负责

    倪元璐给李邦华搬了一把椅子,李邦华抱拳答谢后坐下,“王爷在早朝上已经说的非常的明白了,下面就具体事情进行安排,兵部负责召集百姓参加守城和征兵事宜,京畿道、顺天府、各部寺都要协助,具体办法,我看要按坊逐里进行,凡男丁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要参加守城,守城事宜关系着大家的生命财产,道理要给大家讲清楚,每个里正的人编一个小队,每个坊编一个大队,由各坊长担任头领,各部寺的官员都要派出来担当区域防守指挥,每个部门五中抽二,散会后,各部门指派一人带队,立刻去驸马都尉那里报到。”

    “关于守城用的兵器,兵部会同大内兵器局尽力配齐备了,这事儿还要驸马都尉和刘爵爷从中协调。”

    李邦华说的意思,巩永固和刘文炳明白,动用和调遣大内的人手和东西,内阁恐怕不行。

    “这事儿就交给我俩了。”,坐在一旁的巩永固说道。

    “有巩驸马和刘爵爷出面,肯定是没有问题了。另外,王爷也说了,城里混进来许多流寇的jian细,这件事儿已经由锦衣卫去查了,督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顺天府、京畿道要负责组建巡逻队,昼夜不停的加强巡视,确保城内安全稳定不出乱子,并协助锦衣卫抓捕流寇jian细,这是一件大事儿,同样要动员各坊各里的百姓,不可放过每一个有嫌疑的人。凡是上述个部门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官员和随员都参加巡逻队,左都御史施邦曜牵头负责。”

    施邦曜抱拳答道:“请内阁放心!”

    转过头,李邦华对坐在一边的巩永固和刘文炳说道:“二位现在是京畿守卫大臣了,得有一个办公的地方,王爷带着王家彦去外城安抚整顿降军了,就不请示王爷了,本阁看五军都督署流于形式,就选择中军都督署暂时作为京畿卫戍指挥部吧,范阁老、倪阁老你们看呢?”

    巩永固、刘文炳点头,范景文、倪元璐也点头同意。

    正如李邦华说的那样,早时候,五军都督署承担着全国军队的指挥调遣工作,后来,五军都督署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军事指挥机关了,调兵遣将的权力早就移交给兵部了,那地方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可以作为京畿守卫指挥部。

    “关于召集的守城人员的银子发放和守城人员的吃饭问题,我看由倪阁老牵头指挥最为适宜,户部负责、礼部配合,说起来我们要感谢王爷呀,如果不是王爷在保定收拾了李建泰,缴获了李建泰的银子,我们现在要办这么多的事儿恐怕很难。”

    李邦华的话一说完,立刻就引起了一阵小sao动,参加内阁会议的各部寺的头头们到现在还觉得懵懵懂懂的,他们有好多的问题没有搞明白,这来勤王的王爷从哪里来的呀?怎么以前没有听说有这么一位王爷呢?

    还有这王爷非同寻常呀,李建泰被王爷处置了,那是李建泰罪有应得,但李建泰好歹也是皇帝派出去的钦差大臣,王爷说杀就杀,这胆子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有。

    更令大家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雷鸣是怎么知道朱纯臣去赴宴没有在城上值守呢?他怎么知道皇帝带着人准备冲出去,因为朱纯臣不在,底下的人误认为是乱民用箭将皇帝射了回来?他不是刚刚带着兵从保定赶来的吗?他怎么知道张缙彦准备投降流寇的?还有魏藻德想投靠流寇秘密联系人的事儿,王爷是怎么知道的?

    一连串的疑问充斥着大家的心头,没有人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就是李邦华、范景文、倪元璐这三个阁臣也都感到蹊跷和不可思议,只是,他们是百官之首,心中再有疑惑,也不能写在脸上,大臣么,讲究的是处事不惊。

    唯有巩永固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在巩永固的心中才不管雷鸣是不是老朱家的人呢,如果不是经历了昨晚上那种生死煎熬,估计巩永固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赞成张嫣的做法。

    他和张嫣一样,都对雷鸣有着不同寻常的感觉,雷鸣不仅救了大明朝,更是救了他们,如果雷鸣不来,现在的他们已经到阴曹地府报到去了。

    当然,巩永固也非常的明白,现在的大明王朝没有人能挽救,唯有雷鸣一人,所以,巩永固已经暗暗的下了决心,只要张嫣和朱慈烺不说,雷鸣的身份永远暗藏在心里,绝对不对任何人说。

    “安静!先皇刚刚殡天,守城的事儿千头万绪,大家叽叽喳喳像什么样子?”

    倪元璐一声断喝没有人再说话了。

    看得出,倪元璐这个人的声望非常的高,假如是魏藻德,估计会有人站出来顶嘴。

    在崇祯一朝,官员们阵线是分明的,只要皇帝不在跟前,急眼了才不管你是首辅还是什么人呢!原兵部尚书张缙彦是魏藻德的人,副职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就敢联合员外金炫让张缙彦在兵部什么事儿也办不成,当然,都是那些不对套路的事儿,遇到事关国家大事,二人还是配合的,而兵部左侍郎金之俊哪边也不占,就站在一边看笑话,根本不帮上司张缙彦说话。

    陈演和魏藻德虽然是首辅,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朝堂上时常有人敢和他们俩对着干,崇祯在场,大家给皇帝面子,崇祯不在场,有人敢挥袖而去,管你魏藻德、陈演会不会在皇帝那里说不说闲话,大不了辞官走人不干了。

    大臣们谁有没有威信,不仅是看有没有人缘,更主要的是看本人的品性如何。

    李邦华接着布置,“城外,流寇仓皇败退,肯定留下大量的兵器物质,散会后,各个官员带的家员一律留下,跟随驸马都尉和刘爵爷安排的人去弄回来。”

    城外的情况李邦华虽然没有看到,但能想到,这就是雷鸣推荐李邦华的原因,姜还是老的辣,李邦华的见多识广非其它的人能比较。

    巩永固和刘文炳正想说这件事儿,没想到李邦华先说了。

    对于他俩来说,召集人手守住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们俩都知道,城里的居民肯定会踊跃参加的,因为流寇进来谁也没有好果子吃,这点道理是人都懂,他们所担心的是就是兵器问题,老百姓参加守城,赤手空拳手里没有兵器可不行,另外,火炮很重要,京畿三营出战将火炮等带出去参战了,结果战败后火炮、火车等都成了农民军的了,还好的是昨天晚上雷鸣带着人马突然袭击,流寇仓皇逃跑,重武器都没有带走。

    “本驸马担心的也是这个,既然首辅大人说到了,还请尽快召集一部分人马去将兵器捡回来。早上,本驸马在城上也看到了,城外流寇遗留了大量的兵器,最关键的是京畿三营的火炮要拉回来,一旦流寇的手里有了等多的火炮,守城要出现大伤亡的。”

    兵部尚书王家彦已经跟着雷鸣去了外城安抚昨晚新招降的农民军朱成矩部,左侍郎金之俊与右侍郎金炫互相对看了一眼后说道:“这件事情由下官负责,各位的家员不是都在皇宫外候着吗?我这就去召集人。”

    李邦华点头,“这件事儿就由金之俊负责了。大家都知道,京畿三营战败,京城的守卫土特别的空虚,所以,遵照王爷的安排,召集百姓守城和征集青壮参军要同时进行,这件事儿非同小可,各部要选派人手协助征集,认真选拔,登记造册,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人负责负责登记造册事宜。”

    李士淳、刘理顺站出来躬身答道:“遵首辅令!”

    李士淳,字二何,广东梅州人,时年五十九岁,万历三十七年广州乡试高中头名举人,荣获“解元”称号,崇祯元年中进士并荣获会魁,初任山西省翼城县知县,在任上捐出俸银建翔山书院,并亲自讲学,其任中翼城文风大振,士子中举者二十多人,其中六人进士及第,翼城士绅为其建立生祠——李夫子祠。崇祯八年调任山西曲沃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出俸银一百两为该县诸生作赴乡试考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考中榜眼,人誉其为岭南夫子。由于其在两县政绩卓著被荐贤参加殿试,召对称旨,钦取第一,被崇祯皇帝朱由检授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充任东宫侍读之职,是一个喜爱教书育人的人。

    雷鸣之所以推举李士淳担任翰林院学士并兼任礼部侍郎则是看中了李士淳在这方面的特长。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以后,翰林成为正式官员,并与科举接轨,啥意思?凡担任翰林官者基本上都是状元及第,身份贵重。明朝以后,起草诏书由内阁承办,翰林院的主要职责是修书撰史,担任皇家侍读,并担任科举考官,其地位清贵,因为不是在皇帝身边,就是供职于东宫,一旦改任其它职务,旺旺会出人头地,基本上很快就能进入内阁,很多的人最后位极人臣,万历朝的张居正曾经就担任过翰林修编和翰林学士。

    作为后世的人,雷鸣知道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所以,雷鸣便有意识的推荐李士淳担任翰林学士,他的想法是不久要将翰林院破格提升为教育部。

    国子监则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雷鸣提拔刘理顺担任国子监祭酒的原因也在于次。

    刘理顺,字复礼,号湛六。原籍山西,明初刘家人先迁入河南开封府尉氏县,后来迁入杞县。崇祯七年,刘理顺第十次赴京应试,崇祯帝对他的论断和忧国忧民之心十分赞赏,遂亲自批准他为第一名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负责《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纂修《明会要》。

    年轻时,刘理顺家里很穷,欲赴京应考,奈何连路费也没有,于是便在一富翁家中任教,赚取路费,李员外见刘理顺博学多才,教学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选一名聪明伶俐的万姓侍女照顾刘理顺的饮食起居,晚上令二人齐宿一房,其意是赠送与刘理顺为妻。

    刘理顺白天教员外的儿子读书,夜间自修学习,经过三年苦读,学业大进,适逢考期到了,便辞别李员外,赴京考试。

    临行时,刘理顺请李员外替侍女万氏选配一位好丈夫,员外甚为不解,以为刘理顺有意欲抛弃这个侍女,于是无奈地说道:“她已陪伴你三年了,感情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将来她可作为妾侍。”,刘理顺微笑的说:“东翁!您以为我是无情无义之小人吗虽然同宿三年,却未曾有任何儿女私情。”

    李员外闻言甚感诧异,特地请家中老妇向侍女查问,果然仍是处女,由此,李员外对刘理顺三年来见色不乱的高尚人格钦佩万分,认为刘理顺是一个古今罕见的正人君子,便收刘理顺为义子,厚赠金银衣物,助刘理顺上京赴考。

    刘理顺考中状元后,不忘员外和那个侍女,谢绝了很多的勋贵家庭,回到家乡立刻娶了万氏做妻子,一时成为崇祯朝的一项美谈。

    教书育人是一项清苦的差事,雷鸣之所以推举刘理顺担任国子监祭酒,也是看重刘理顺的品性,他的想法是将来要办一所综合大学,由刘理顺出任大学校长。

    另外的意思则是李士淳和刘理顺均是东宫的人,这样也有利于和朱慈烺搞好关系。

    这件事儿对于熟读历史的雷鸣来说觉得很重要,毕竟他不是老朱家的人,和朱慈烺没有一丁点血缘关系,对于当不当王爷,雷鸣倒是无所谓,但他知道当了这个王爷便于实现自己的意想,所以,他觉得和朱慈烺搞好关系非常的重要。

    李邦华对倪元璐说道:“倪大人,在征集守城百姓和征兵中还要发放银两,调集粮草和安排伙食,很繁琐,这件事儿事关守城,不容出现任何的差错,另外,王爷已经去外城了安抚降军了,粮草由其要跟的上,不可大意呀!调集粮草和安排伙食的问题由户部负责,工部全力配合,倪大人代表内阁全权负责任何?”

    这事情早朝时雷鸣已经讲过,也交代了由倪元璐负责,所以,倪元璐也就当仁不让了,“首辅请放心,关于守城人员和降军的粮秣供给由元璐统筹安排,内城粮库的粮食还储存了一些,短时间没有问题,主要问题是副食品,现在,正是春荒时节,蔬菜,rou食品等除了动员各饭庄、大户人家捐助一些,市场上再买一些,基本上可以解决,具体事宜由户部负责,太仆寺协助。关于守城人员的吃饭问题,除了动员各饭庄外,还要动员民妇出来协助,也可以在征召的人员中选择有厨艺的人担当火头军。”

    李邦华点头,“如此甚好!”

    剩下的一件事儿就是城区巡逻和协助锦衣卫抓捕农民军先前混进来的jian细问题了,这件事儿,李邦华交给了范景文负责,“梦章,巡逻和抓捕细作的事儿就由你负责吧,可令顺天府与京畿道牵头,各部寺抽调人手划区进行巡逻,并监控粮食销售事宜,要动员各坊里检举揭发嫌疑人员,监督粮食销售和粮价情况,出现情况要及时的与忠勇公周大人及时取得联系。”

    梦章是范景文的字,现在,周刚兼职了锦衣卫指挥使,一旦出现问题,范景文自然要和周刚保持联系。

    所有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官员们都知道时间的紧迫性,散会便分头安排去了,一时间,等待在午门内的官员在倪元璐和范景文及各部长官的指挥下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