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流伐清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至衡阳,说客

第二百四十七章 兵至衡阳,说客

    历史上,朱慈焕虽然四处躲避,但作为明朝皇室的嫡系子孙,最终也没能摆脱那高人一等的意识.看最新最全他按皇家的传统,在为所有的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为人们所注意,一位念一和尚在浙东起义时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龙种遭到了灭顶之灾.

    本来还当故事听着,可于志和到底不比王京,对明廷现在的情况十分了解,思索之下,脸色愈发郑重起来,感到十分棘手.

    如果这"朱三太子"是假的,自然无甚紧要.可若真是烈皇之后,救与不救都令人为难.

    先说救,且不管这"朱三太子"愿不愿意张明身份,对现在的朝廷来说,便是一次冲击.永历之所以派朱永兴为朝廷留守,并不是看中了他的才干,而是因为朱永兴是远系宗室,号召力不大.朱永兴能得到现在的成就,攀到这样的地位,完全是他个人努力奋斗所致.比他皇家血脉更近的鲁王已退让,永历又远在缅甸,他才能把住权柄.

    这个时候出来个"朱三太子",亡皇后裔,在血脉关系上,永历比不了,朱永兴更比不了.当然,朱永兴现在的影响和地位已经难以撼动,但一些传统力量依旧强大,"有功者王"也只是真心服膺朱永兴的官员和武将们所支持的,那兄传统嫡庶观念的会有如何举动,不可测啊!起码会引起争论和混乱,这一点,于志和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装作不知道,任"朱三太子"就这么混着,那也是个隐患.如果被清廷侦知捕获.会作何文章,会对明廷造成何种影响,绝对值得忧虑.

    再往深里想,这个"朱三太子"可以为别人救出,但原鲁王系的最好不要沾边.否则,岷殿下会作何想是否会疑心这是鲁王.或者张煌言搞出的阴谋.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到他手上,看他是杀是留杀则自损声名,不杀则不好处置.

    于志和越想越深,越想越是脸色难看,直后悔自己为何多言询问,要是不知道此事该有多好,起码不必如此费心劳神,还依旧没有准主意.

    不若暗中派人杀——突有这个念头,于志和直觉后背发凉.竟出了一身冷汗.

    不可啊,不可啊,于志和猛地摇头,甩开这个大逆不道的想法.

    王京和属下不明所以,见于志和脸色数变,又是咬牙,又是摇头,也意识到事情不对.心中忐忑,只好静静等待.

    罢了.罢了.于志和长叹一声,缓缓说道:"且派人盯紧,若是能安全地将其救至山寨,那便行动.只是,把握要大,不可冒险.嗯.我马上写封密信,派人急送舟山."

    ……………….

    "朱三太子"一事,于志和不敢擅自作主,索性秘密上报,由上面定夺.或者说是由朱永兴决定.这样,浙东舟山系便脱了干系,不致引起朱永兴猜疑.

    其实,所谓的鲁王系已经全为朱永兴消化,他的心中也未有什么派系之念,但于志和等人的心中却不是如此想.

    急报尚在海上,湖南战事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

    殄朔军和征朔军的联合部队攻克郴州后,向北推进,直逼重镇衡阳;清廷急令都统赫叶及瑚里布,穆占等人,半路分兵急赴长沙,以支撑急转直下的湖南战局.

    但兵贵神速,明军突然转攻湖南出乎了清廷意料,攻城拔寨的速度更是使他们在地图上的指挥慢了好几拍.

    晋世子李嗣兴率五万大军轻取郴州后,携万余新降赣省清兵一路向北,兵势浩大.资兴,永兴,耒阳等地清朝官将弃城而逃,尽入衡阳坚守.明军推进极快,仅九天时间便占领衡南县,兵至衡阳城下.

    "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

    衡阳,是晋王李定国战功最耀煌之地.尼堪贵为亲王,统率满洲八旗精锐出征,竟然于衡阳城下兵败身死,使清廷号天大恸,哀叹"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

    "急攻破衡阳,倚城战八旗,一战定湘.望尔超乃父之功,建辉煌之功以报国."

    晋世子李嗣兴下意识地捏了捏口袋中岷殿下的私信,再次举起望远镜,望向激烈战斗的张家山.

    是啊,这里是父王书写辉煌战功的故地,自己今日率军至此,能够再演那"全军欢声雷动"的一幕吗不知不觉,李嗣兴的一只手握成了拳头,紧紧的,指节都因为过于用力而挤得发白.

    炮声隆隆,枪声阵阵,喊杀震天.明清两军围绕着衡阳西南的虎形巢,枫树山,张家山阵地展开了激烈战斗.其中,张家山阵地更是清军防线的关键所在.

    清军在张家山阵上有多处人工断崖,形如城墙,却无法爆破摧毁,明军第一次的进攻失利,被迫退下重整.

    调整了战术的明军很快便展开了第二次进攻.这一次进攻的主力是手持冷兵器,由降兵组成的部队,而明军火枪兵则提桂力掩护,炮兵更是推进到二百米之内,用轰天炮和天威炮进行曲射,向着清军的断崖阵地.猛烈轰炸.

    短促剧烈的爆炸声不绝于耳,崖上火光闪闪,硝烟四起,碎rou烂衣,残碎的武器盔甲在黑烟中被抛起,又纷纷扬扬地落下,甚至落到了崖下.

    用盾牌兵作掩护的火枪兵两翼展开,向着崖上瞄准射击,压制清军的抵抗.一千多名新降赣兵发出巨大的呐喊,扛着云梯,挥舞着刀枪,冲了上去.

    "杀!"一名清兵在崖上露出身来,挥刀砍中云梯上的赣兵,伴着惨叫和几声枪响.赣兵从云梯上摔下,这名清兵则被一颗铅弹打得面目血rou模糊,仰面摔倒.

    "杀!"一个赣兵在云梯上机灵地一缩头,躲过了刺来的一枪,反手也刺出一枪,然后紧蹬两下.翻身上了崖顶.

    登上崖顶的赣兵越来越多,将清兵压得后退,空出了崖前的一片区域,明军火枪兵开始迅速登梯,在空地上迅速列出阵线,然后开火前进,开火前进.

    突破了!李嗣兴吐出一口长气,望远镜的视野中,明军不断登崖.已经遇不到抵抗,就如爬自家房顶般轻松.枪声愈加密集,且渐行渐远.

    衡阳,嘿嘿,李嗣兴放下望远镜,冷笑了一声.攻克衡阳的关键在于外围,虎形巢,枫树山,张家山作为第一线防守阵地已经被突破,清军便只能退守西禅寺,张飞山这最后一道防线.依靠明军的武器装备.逐一攻取并不是太过困难.等到了衡阳城下,城墙在明军眼中便已经不是太大的障碍.

    就让衡阳成为自己建功扬名的所在吧!顶着世子的名头.对于李嗣兴来说并不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他更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和战功,一步一步去建功封爵.毕竟靠着乃父余荫,在他心中是很不舒服的事情.他渴望着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能力,有资格.成为父亲的继承人,担任这一军之长.

    ……………

    从表面看,清在入关前,就实行"满汉一体"的政策,对满汉文臣武将一视同仁.其实不然.凡属征伐,满族贵族掌兵权,政府六部首脑,皆以满官为头.处于一般地位的汉官,清廷还可放心,但身处显位又掌握军队的汉将就不同了.既要用他们,还给予必要的监视和控制,体现了清廷对汉官汉将政策的两重性.采取留子(或亲属)于京师的办法,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控制.

    汉官中权重位宠的,莫过于吴三桂及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当他们长驱南下后,吴三桂把长子吴应熊,尚可喜把三子尚之隆,耿继茂先后把二子昭忠,三子聚忠送京师,入侍顺治.清廷明里给这些入侍的子弟以优厚的地位,都招为额驸,极示笼络之意;实则暗里将他们当作人质.吴三桂等人的儿子掌握在朝廷手中,不敢心存叛逆之念,只能小心谨慎地尽忠于大清了.

    清廷与三藩各怀心事,是不言自明的.既然他们的儿子留在京师,他们正好利用这个条件,时刻探听朝廷的动向.吴三桂有此考虑,特把他的一个亲属胡心水安排在应熊身边,嘱咐他说:"吾子年少,不懂事,烦你代为照料一切事."胡心水心领神会,悉心掌管应熊额驸府中日常庶务.他"挥金如土,上下左右无不相得".凡有关吴三桂的事,都靠买通的朝臣替他说话.

    吴应熊也不全是废物,倾意留心朝廷举动,"多聚jian人,散金钱,交通四方",凡大小事,他都"飞骑报闻".吴三桂虽身在数千里之外,朝中一举一动,无不了如指掌.

    只是此次他信任方光琛,营救吴应熊全家的时候胡心水等人也出了大力,但最后却被明朝的情报局得了便宜.胡心水等人辗转由陆路返回贵州,向他禀报清廷诸事,也免不了对方光琛背叛的切齿痛骂.

    "朝廷的财政和兵员已如此艰难!"吴三桂发xiele几句,有些无力地倚靠在椅中,"旗奴家丁也都南调征战,若是失败,还有何兵可用禁旅八旗怕是难离京师吧"

    "明军水师强大,朝廷已有顾虑,有意加强天津防卫."胡心水说道:"只是钱粮不丰,筑炮台,建镇守,或者组一水师,花费巨大.若南方战事不止,朝廷是筹措不出如此资金的."

    "南方战事岂是朝夕可定"吴三桂嗤之以鼻,"明军已奄有数省,又有西夷供给枪炮,能守住现在之地都勉强,何谈结束"

    "朝廷官员亦有谈和之意."胡心水瞅了吴三桂一眼,道:"划西南七省以息战事.先休养积蓄,再图大举."

    "西南七省,嘿嘿,明廷不会答应的."吴三桂咬了咬牙,这岂不是要把贵州送给明廷,哪管他的生活."依岷藩的性格,吃到嘴里的还能吐出来闽省,一半赣省,荆襄,还有这一小半的湘省,崇明岛呢.扼住了长江咽喉,他能轻言放弃以一远系宗室有如今的号召力,全是战胜之功,他在身披黄袍之前,是不会轻言罢战的."

    "小的在过宝庆(现邵阳)时,见清军人数不少,还在加固城防,似在防范王爷."胡心水不无忧虑地说道:"听说明军攻向衡阳,不知能否攻下"

    吴三桂叹了口气.更加忧愁.依着明军的攻坚能力,他觉得衡阳定守不住,正向长沙赶来增援的清军多半是救不及明军若下衡阳,邵阳的清军本来是监视防范贵州的,就变成了腹背受敌,估计会弃城北走,向长沙靠拢.

    明军一旦攻取邵阳,便与曲靖,桂林的友军对贵州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吴部的形势更加恶化.不用打,胜败便基本可以确定了.

    正如同历史上撤藩令一下.吴三桂权衡利弊,想不出万全之策一般,此时的吴三桂依旧是左右为难,犹豫迟疑.他的亲戚将领都有反正归明之意,他的夫人也吵吵闹闹,要他想办法救回儿子.最少不能惹恼明廷,让他吴家断子绝孙吧

    "步步失机,可谓是既生瑜,何生亮啊!"吴三桂发出哀叹.

    要说才武,吴三桂自视很高.清朝中诸宿将已多半去世.健在的人为数很少,没有一个能和他相匹敌的.而且康熙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更不足担当大事.只是对上朱永兴,从滇省开始他便有束手束脚的感觉.谶语成真,更严重打击了他的自信心,视滇省为死地,对朱永兴更是忌惮非常,不敢言战.

    明军也似乎没有把吴三桂当成生死大敌的意思,走私做生意,互派联络官员,以防擦枪走火,造成冲突.可就在表面的平淡祥和之中,明军是越打越强,气势越来越盛,终于在实力上完全压倒了吴军.

    现在儿子,孙子在人家手中捏着,军力又不是对手,似乎不用明廷言说,却只留给了吴三桂一条路,那就是反正归降.可吴三桂不甘心,就在这愁苦中挨了一天又一天,他也意味到越拖越是困难,可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王爷——"一个下人跑进来通报,"方先生回来了,就在府外等王爷召见."

    "方先生"吴三桂一下子没转过弯来,接着便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他还敢回来,他还有脸面来见孤来人,去砍了他的人头,将首级呈上."

    侍卫领命而出,不大一会儿,又被夏国相,郭仕图等人拉了回来.

    "父王息怒."夏国相上前劝说道:"方光琛固然可恨,然世子,世孙仍在明廷手中,若杀了他,恐有牵累."

    "是啊!"郭仕图也陪着小心附和道:"且叫他进来,听他如何分辩,再作定夺不迟."

    吴三桂阴沉着脸,没好气地说道:"除了当说客,这个混蛋还能干什么"

    "便是说客,听听也无妨."夏国相陪着笑说道:"若是父王烦心不愿见他,就让小婿询问一番,然后再禀报父王如何"

    吴三桂沉吟着未作回答,刚才一股激怒上涌,现在稍微冷静下来,他也觉得这方光琛是杀不得的.

    "谁敢杀方先生,谁这么大胆,这不是要害死我儿,害死我孙儿吗"一阵哭闹声响了起来,原是胡国柱扶着张夫人赶来了.

    吴三桂气得直翻眼睛,狠狠瞪了胡国柱一下.胡国柱低头不语,微抿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

    "没人要杀方先生,是侍卫听差了,误传,误传."夏国相赶紧搬来椅子,让张夫人坐下.

    "方先生呢,快请,快请进来."张夫人也不理吴三桂,急着吩咐,"他远道而来,定有我儿的消息,说不定还带着书信呢,快,快请."

    吴三桂铁青着脸,嘿然不语.他也未尝不想知道儿子的情况,只是有些拉不下脸来.

    不大工夫,方光琛带着一个随从走了进来.抢前一步,深施一礼,"方光琛见过王爷,见过夫人.王爷,夫人安好"

    "还没被气死."吴三桂冷冷地说道:"你好大的胆子——"

    "方先生,快请坐."张夫人不客气地打断了吴三桂,强笑道:"可带了我儿应熊的消息他在广州可好"

    "回夫人,世子一家在广州很好."方光琛再施一礼,取出书信呈上,"这是世子的书信,请夫人览阅."

    张夫人赶紧接过,打开阅看,看着看着又流下泪来.

    "有人看管,书信中能有几句真话."吴三桂心里也想看,却还装出气恼的样子,冷冷地说道:"且说说岷藩有何条件,才肯放吾儿一家."

    方光琛不慌不忙地说道:"岷殿下有言,吴应熊已是明官,夫人已封诰命,且无大恶,没有父债子偿的道理.不管日后如何,岷殿下可保世子一家平安富贵,这点请王爷放心."(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