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龙战长空在线阅读 - 第一三四五章 视距内对抗

第一三四五章 视距内对抗

    驾驶mig-29m对抗歼-10“猛龙”,对两种机型的性能优劣了如指掌,在三千米以下高度巡航的龙云谨慎向前,一边扫视天空一边留意雷达告警仪的动静,他抬手想要按下电钮抛弃两枚看起来不会有什么用处的r-27r,想一想又没动手。

    是啊,既然是一场意在交流的对抗演练,直接扔掉超视距导弹冲上去格斗,似乎不是mig-29的典型接战方式,现在要不要开雷达看一看?

    n019m,改进型米格机装备的一种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规格正如型号所言(再啰嗦一句,n019非指雷达而是整套系统里的天线型号),是在倒卡塞格伦天线的n019基础上略作改进,性能与原版相比提升不大,肯定不能与n001到n011的改变那么明显,也完全切合mig-29本身在vvs中的定位。

    毕竟,一种装备量成千上万的前线歼击机,并不值得也不需要功能复杂的火控系统,龙云驾驶的蓝色09号就是如此,n019m仍然支持同时追踪四个目标并引导r-27r/t攻击其中的一个,仅此而已。

    座驾的情况是这样,而对天空中的歼-10“猛龙”,龙云的了解就比较有限,他不确定平行世界里中国机载火控雷达的发展情况,也不知道“1473”这款来自南京14所的平板缝阵天线雷达究竟如何,是不是能和现实世界里的1473一样——不过既然置身于对抗之中,现在考虑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他很快决定了接战策略。在无线电里呼叫一下僚机。指示蓝色11号“各自为战”。

    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现在支开僚机,龙云很快唤醒了久违的战斗节奏。

    驾驭mig-29的战斗,在刚刚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段时期,曾经是维克托*雷泽诺夫上尉的主要活动,正是驾驭这一性能指标不俗的前线歼击机接受了世界大战的洗礼,龙云才以维克托的身份成为了vvs的王牌飞行员,接连两次晋升为航空兵中校。直到在莫斯科接受了马林科夫总书记接见接到了新的任务,才转而到高加索去驾驭更强大的su-27作战。

    回想起来,那一段驾机鏖战苍穹在中欧天空横扫北约战术空军的经历,时间才不过过去了大半年而已。

    然而在战争中经历这一切,每一天都在战斗,时间的流逝感也渐渐变得模糊,现在置身于略显狭小的米格机座舱里,龙云才回忆起过去,恍惚间,他觉得那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虽然天空激战中的每一个杀敌瞬间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

    从航空兵上尉,到现在的vvs航空兵中将。自从踏上战争的路途,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走出了这么远啊……

    不经意间回想过去,手指扳开电门,雷达显示屏上很快出现了绿色的光点,目标却迟迟没有发现,龙云抬手设置一下n019m的工作模式,思绪也很快回到现实,座舱里暂时还是一片沉寂,让他意识到了米格机在这场对抗中的一点不利之处。

    在这一场二对二的较量中,正如现实世界里的航空竞技一样,mig-29m是没有体系支援的。

    “体系支援”,或者说狭义上的gci支持,这一概念对建军理念师承一脉的东方国家空军来说都不陌生,自从二战之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军事建设都或多或少受到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的影响,一方面作战方略接近,另一方面也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空军都和vvspvo一样重视地面导引体系的支持,主要担负防空任务的战斗机也习惯了在gci体系中接战。

    不过,就算是原则类似,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情形还是各有区别。

    同样是gci导引,从单纯的地面雷达搜索跟踪无线电cao作员呼叫指挥,到一整套全自动的地面导引体系,技术跨度同样很大;在现实世界里的冷战时代,对gci运用最娴熟的还要算是红色帝国,耗资巨大建成的地面指挥导引体系(用于vvs)与自动截击导引网络(用于pvo)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系统容量与抗打击性,可以为规模庞大的苏联空中武装力量提供完善的作战支持。

    具体到vvs的情况,高度依赖gci,龙云现在驾驶的这一架mig-29m就是如此。

    和他之前用过的mig-29一样,电子装备相对简陋的米格机对gci导引体系的依赖程度较高,虽然红空军的作战模式要求飞行员有一定的自主能力,vvs的战斗机一般不会像pvo的同行那样往往连发射导弹都由系统代劳,然而所谓“自主”,那也是在bvr之后的事,超视距战斗方面,mig-29可没多少**完成的“习惯”。

    就像现在,调整n019m工作模式的龙云就碰到一点问题,在没有gci的情况下,他只能依赖座机自行搜索目标,雷达扫描速度的劣势就一点点体现出来。

    开启雷达后不久,勉强捕捉到高差约两千米的一个目标,龙云按下开关切换到高精度追踪模式,他正打算启用两枚r-波段高prf脉冲,于是很快选择了退出追踪模式,同时拉杆开加力,向目标方向进入一个坡度陡峭的大迎角爬升。

    高度居于劣势的情况下,因为雷达追踪而被对手察觉踪迹,接下来的超视距导弹互殴就对mig-29m不利,他当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蓝色09号在强势爬升,低空的另一架灰绿色米格也在换位,战斗态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原本是一场二对二的双机对抗,接到雷泽诺夫中将“便宜从事”的指示后,驾驶蓝色11号的航空兵上校一点都不感到意外——“高加索死神”的战斗风格,差不多是无人不晓,他很快驾机甩脱了“猛龙”的超视距攻击,而后就在低空与俯冲下来的一架歼-10进入快节奏的近身格斗。

    mig-29m对歼-10,两种不同设计思想产物的一场激烈碰撞,无疑是极有价值的。

    平行世界里的一九九七年,受科技水平所限,像现实里航空竞技赛场上那样的全方位展示手段还没有,看不到实时战况的双方人员,除了去雷达站看显示屏,就是在地面上观望天空的一场激斗;大概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涂着红五星与八一机徽的两架战斗机才会在低空展开对抗,便于地面人员的现场观摩。

    两组战机先后出击后,乘车来到基地近旁的一大片开阔地,在这儿观察空情的中苏双方指战员们正翘首以待。

    晴空中,一串串引擎呼啸渐远渐近,几乎同时出现的战机拖着浓重的白色尾迹彼此追逐;金属结构的庞大身躯,从地面看上去只仿佛是一只轻盈的飞鸟,然而每一次扑击与躲闪,看上去却又是如此的惊心动魄。

    一波bvr攻击打光了两枚pl-11导弹,驾机俯冲接敌的王卫国少校意在速战。

    从bvr直接进入目视空战,他一路驾机径自冲向低空的米格,在表速达一千一百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发动掠袭,疾扑而至的“猛龙”翼下腾起一大片烟尘橙色的pl-8箭射而出——当然这只是一枚未安装弹翼与舵面的训练弹,攻击有效与否,还要看地面指挥台站的综合判定。

    导弹发射后,视野中的一抹灰绿色身影很快动作,释放出一大蓬红外干扰弹并向右急转,进入类似破s的急骤机动。

    刚一见到mig-29m的动作征兆,就预判本机难以跟随,少校原本计划将计就计,手已经碰到了减速板开关,略一思忖后,又转而拉杆前推节流阀,凌厉扑击的“猛龙”一个大回环进入爬升,用高yoyo来避免冲过低空的目标太远。

    面对sep上占优的mig-29m,一味减速降低高度去低空缠斗并不明智,王卫国的应对则是保持能量优势尽量诱导对手进入歼-10的机动优势区;plaaf一方固然算计精明,深谙座机短长的vvs上校也不会轻易上钩,破s后调整航向保持速度在六百公里的蓝色11号随即还发射了两枚r-27r还击,却被早有防备能量也一点都不拮据的“猛龙”用蛇形机动轻松甩掉。

    掠袭与反掠袭,一个回合没分出胜负,接下来两架战机就不约而同的进入盘旋只不过一个意在扑击一个倾向于防御,动力充沛的米格机没贸然拉起爬升,一场高度差距甚大的单环迎头战随即爆发。(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