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政治学在线阅读 - 第58节

第58节

    体中较重要的如平民和寡头两类型又有哪些类别。【】

    政治学研究政体也研究法律。

    章二除君主政体和贵族政体而外,我们当继续论列正宗的共和政体和变态的平民、寡头、僭主四类型,说明其种类并分析怎样的公民团体适宜于怎样的形式,以及各种形式怎样可以构成和怎样而归堕毁,又怎样可以保全。

    贰章三至十:平民、寡头和共和政体的各种类

    章三各政体的类别起因于组成城邦的各部分,例如平民群众和贵要部分的差异。城邦各种政治职司可作若干不同的安排,也就可以有若干不同的政体。

    有人说各政体只有平民和寡头两类型,其余都是两类型的间体,这个说法虽很概括而实不确当。

    章四平民政体为多数穷人的统治,寡头政体为少数富有者的统治。动物依各种器官的差异及其组

    508

    政治学194

    合方式的分析而为之类别,我们也当研究各该城邦的社会组成以及各该政体的统治结构和各项职司的安排而说明两类政体的所有各种形式。由这样的分析,显见平民政体有五种,挨次而至末一种极端平民政体,群众意志凌驾于一切职司和法律之上,这就逾越宪政常规,而类似僭政了。

    章五相似地,寡头政体也有四种,最恶劣的末一种是“门阀政治”

    ,执政党派既极狭隘,名位竟由世袭,而且权力超越法律,它也类似僭政。

    章六依社会情况的某一方面例如国内公民的从政闲暇而论,平民政体可另行分析为“农业”性质的一种和其它三种。寡头政体,如果以各种职司所要求的财产资格而论,也可另行分析为四个品种。

    章七贵族政体的纯种应该是以才德为主的政体;其余三种混有其它要素,都迹近于共和政体。

    章八共和政体本来是平民和寡头两者的混合。一般人往往以混合政体的倾向于平民主义者为“共和”

    ,而以其倾向于寡头者为“贵族”政体。由是共和与贵族两词往往相混淆。为使两词名实分明,我们以包容自由出身的平民、富室和才德之士三者而重视才德的混合政体为“贵族”

    ,而以仅须兼顾自由出身和财富两要素的混合政体为“共和”。

    509

    294政治学

    章九混合平民和富室因素以建立共和政体可以有三种不同方式。1合并平民和寡头两个体系,2两者的折衷,3在两政体中各取某些性质而加以混合。凡混合而能使人分辨不出其为平民或为寡头者可算是成功的共和,斯巴达混合政体是一个例子。

    章十在僭主政体三种中,其施行于非希腊民族的君主政体王制

    和施行于希腊古代的民选总裁,这两者曾作为王制的两种,分别说明于前卷三章十四。

    其第三种为僭主政体本式:僭主专断全邦而万事完全以一己私利为依归。

    叁章十一至十三:适宜于一般城邦的政体以及各种公民团体所可采择的各种政体

    章十一为政应尚中庸,以中产者为主的共和政体介于贫富之间,可以协调两阶级的争端,较为稳定而适宜于一般城邦。但自古以来,中产者既为数不多,又不奔竞于政治权力,而斯巴达和雅典两大邦却分别鼓励其邻国使各趋平民和寡头两个极端,于是共和之治在希腊就少见到了。

    章十二混合政体须求质量间的平衡。要是国内尚数的平民已强于尚质的富室,则势必树立平民政体,反之即势必树立寡头政体。倘使中产阶级的势力超过贫民和富室、即数和质的联合势力,或者仅仅超过两者之一,就可树立共和政体。平

    510

    政治学394

    民和寡头政府的立法家如能在其所建质数偏胜、即阶级偏向的政体中,重视中产者的作用,一定有裨于实际。伪善徒然引致祸害,少数人为治的政体,使人民受到虚文的欺骗而无实权,这是不足取的。

    章十二寡头政体欺骗贫民群众的方法有五。平民政体也有相应的欺骗富室的方法。

    但欺骗不如诚实,偏胜不如协调。一国公民团体的编组相符于武装部队的编组。

    期骗方法总不能使人为国宣劳、献身效命。顺便述及古来军队成分的变迁对于希腊政体发展的影响。

    肆章十四至十六:各种政体对议事、行政、审判三机能应该各有与之相适应的机构

    章十四城邦都有议事、行政、审判司法三机能。

    构成议事机能的方式,1全体公民合议一切事情,2部分公民合议一切事情,3全体公民合议部分事情而部分公民合议另一些事情,相应地成为,一平民,二寡头和贵族,三共和方式。在实施时,三方式又可以各有若干不同安排以适应各类型政体的各个品种。

    章十五就行政机构而言,各职司的种类为数或多或少,权限或轻或重,任期或长或短,授任方式或为选举或为拈阄,各有若干不同方式,各种政体应当各自选择与其建国宗旨相符合的安排。

    511

    494政治学

    章十六审判机构,即法庭,依案件性质和审判程序而为区别,分列八类。

    组织法庭有三种重要方式,各种政体也各有与之最相符合的安排。

    卷五政变和革命

    壹章一至四:变革的一般原因

    章一一般城邦都以一偏的正义与平等观念作为建政原则;邦内持有相异观念的各部分党派就企图推翻这种政权,这是引起政变和革命的一般原因。政变有时把旧政体完全颠覆,有时只作某些局部改革。

    平民主义者以自由身分数量论平等,寡头主义者以财产数额论平等,各有所偏,都不能免于内讧,但平民政体常常较寡头政体为稳定。

    章二从三方面分别叙述变革的一般原因:1一般的心理状态,2革命者的企图,以及3事变发生的动机。

    章三分析触发革命的动机为两类,叙述十一种事例。

    章四事变常常由于微小的疏忽,而贻巨大的后患,私人的琐事往往牵动了大局。在一邦以内,1或某些职司权力过重,或某些部分过度兴旺,或2贫富两都强盛,旗鼓相当而无中产阶级为之缓冲,终必爆发政变或革

    512

    政治学594

    命。革命活动多采用暴力和欺诈。

    贰章五至十二:各种政体发生变革的各别原因及其相应的救治方法

    章五平民政体常常因群众领袖所持侵害富室的政策而引起变革,或激成富室的反动,或群众领袖乘机而自立为僭主。

    政治活动家每每竞求扩大群众权力以取媚平民,于是平民政体由温和的旧类型,转变而为近代的极端类型了。

    章六寡头政体的变革常常起因于政府虐待群众,或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有时社会财富增殖,具有任官资格的人数日增,统治集团的组成既已变更,跟着也就发生政体的变更。

    章七在贵族政体中,如果统治集团的门户过于狭隘,常常引致内讧和变革。

    贵族和共和政体本来都是混合政体,要是所混合的丧失平衡,都将导致内讧。

    贵族政体常因小节而酿成大祸;共和政体也常常积渐而归败坏。

    一切政体都可能被外寇所倾覆,或因外患而引起内变。

    章八平民、寡头、贵族、共和政体所由维持和保全的方法:整饬法纪,防微杜渐;讲求忠信,协和全邦;时常警惕寇敌,团结人民;慎重名位,

    513

    694政治学

    赏罚有节,注意邦内不逞之徒,伺察社会,勿让某一部分过度兴旺。

    还应该禁绝官吏的贪污。

    平民政体应顾全富室,寡头政体应济助贫户。

    章九继续叙述保全各政体的方法:执政人员当忠忱而有才德,并守法不苟。任何政体都应当求得大多数公民的拥护,才能稳定。一切措施都不可趋于极端,惟有中庸之道始能持久。教育人民使其生活思想和日常行为符合于宪法要旨;世人对于公民教育往往疏忽,极端平民政体尤其轻率,鼓励“随心所欲”的自由。

    章十君主一长政体王制和僭政的变革和保全:凌辱、恐惧、鄙薄、野心都可激起人们推翻君主。僭政的倾覆或因遭受敌邦攻击,或由本国的内乱。僭主专务私利,甚于寡头和平民政体的劣种,往往被民众所仇恨、所厌弃。王制和贵族政体相似,目的在领导社会发展,监护各部分的利益,所以为时较为长久。但现今盛倡平等,王制很少能够保存;近代所见的君主政体都是以武力篡夺国柄的僭政。

    章十一保全王室有赖于谦恭温和。保全僭主有两种政策,其一采取和极端平民政体相类似的高压政策,以严刑摧残人民的意志,以重课耗竭他们的余资,并散布不和的种子使人民互相猜疑。

    另一种政策为伪装王制,勉自克制,粉饰为仁政,由此稍延其命运。

    514

    政治学794

    章十二但**总是无法持久的,古来僭主都命运短暂。

    评述柏拉图理想国中若干有关变革的论说。

    卷六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壹意一至五:建立平民政体的方法章一平民政体的各品种由1

    性质不同的各种人民及2

    各种民主机能和职司的不同组合分别构成。

    章二平民政体以自由为宗旨。

    对于政事应轮番参加,对生活要求“随心所欲”。行政、司法和议事三机能的安排,就须各各符合这种自由宗旨。议事和审判职权公开于全体公民、选任多用抽签、开会须给予津贴和官吏任期必然短促等,都是平民政体机构的特征。

    章三平民主义以最高权力寄托于人数,寡头主义则寄托于财富。依这些原则所建立的最高权力倘使凌驾法律之上,都可能行施不义。良好的机构应该包含两个原则,使执掌最高治权的团体,既多于人数,又富于资财。

    章四由性质不同的四种人民所建成的平民政体,1以农业式为最佳;在这种平民政体中,资产较多和较少各阶级的利益可保持平衡。这种政体自当采取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2其次

    515

    894政治学

    为牧业式;3又次为工商式;4最后还有全体式的极端平民制度,承认任何男子均得入籍为公民并受任为职官。

    章五创制匪易,守成更难。就平民政体而言,如果要长治久安应取温和的中庸之道,毋需以没收财产和加重捐课的政策驱除富室;开会津贴亦宜有适当限度。另一方面又当注意贫困的人民由富室和公众共同给予济助,使之各遂生计。

    贰章六至八:建立寡头政体的方法

    章六最好的一种寡头政体相应于农业式平民政体,任官的财产资格不高。

    挨次至末一种寡头政体,财产资格订得特别高,相应于极端平民政体的完全依仗人数,这就单独着重财富,其为治必难稳定。

    章七军事组织对于寡头机构影响特别重大。骑兵利于寡头政体;反之,轻装步兵和海军利于平民政体。寡头政体如能广开门户,使群众也有参政的机会,可以较为稳定。

    凡出任显官高位应当各有所贡献于社会;如果渎职营利,必致倾覆。

    章八一般政体都应慎重建立各种职司。

    列叙一切城邦所应设置的重要职司,以及某些城邦所应特设的职司。

    516

    政治学994

    卷七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壹章一至三:政治理想:至善和幸福生活

    章一世有三善,身外诸善,身体诸善,灵魂诸善。

    幸福生括重在灵魂诸善:城邦和个人相同,应各修四德智、勇、礼、义庶几可得真正的快乐。

    配备身外诸善衣食所需

    和身体诸善,而能勤修灵魂诸善,达成善业,这就是最优良的生活。

    章二以善业为最优良的生活,无论城邦和个人,究应以内修为重,还是以外行为重

    就城邦而言,或尚武功,用其权威于国外,或重内政,专修文治。

    斯巴达等邦素以勇德著闻;但假借武力,干人自由,奴役邻邦,终非正义的举动。

    章三就个人而言,贤哲之士或主张入世从政,以求有为,或主张隐避自适,以乐无为。就一般解释,人非猛兽鸷鸟,应该乐于群居而参加社会政治的活动;而沉思默想的静修功夫,有如城邦的专重文治,仍然是人生的一种积极活动。

    贰章四至十二:理想城邦的轮廓

    章四人口:一国人口太少则不足自给,太多则难于维持秩序。城邦重在实际的编成,一个繁庶城邦未必就是一个伟大城邦。想想城邦的适中人

    517

    05政治学

    口限度乃是观察所能周遍而又足以达成优良生活的自给的数额。

    章五疆域:国境不可太小也不求太大,也当以观察所能周遍又足保证公民们宽裕而不失节制的闲暇生活为度。

    择地建置应当注意山川形势,利于防御;城市的位置,在经济和军事上,都适合于成为四乡的聚散中心。

    章六国多海港,其弊在于商旅杂处,异族习俗不同,往往污染本邦的礼法。然海上交通既大有利于物资供应,在军事上更便于攻防;谋国者需要建立适当的海军,并管理国际商业,勿使作损己利人的贸易。

    章七民族赋性:考察人类所居住的世界中各民族的禀性,北方各族精神健旺而缺乏理解,亚洲各族多擅长机巧而精神卑弱。惟有希腊各种姓兼备两者的品质,理想城邦所求的公民品质正是希腊族的优良禀性。

    章八社会结构:理想城邦,甲须有某些“条件”

    作为经济配备,乙

    须有若干组成“部分”

    ,凭以建立军政体系,综合这些“条件”和“部分”

    ,应有六种业务:甲

    一农业、二工艺、乙

    三防卫、四田产管理、五祭祀和六议事及审判的政治业务。

    章九从事农业和工艺者终身勤劳,无暇从政,所以

    518

    政治学105

    应当由非公民来担负粮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产业务。

    防卫、祭祀和政务当然是公民的业务,这三种业务或由几组人分任,或全都兼任;最适当的安排是由青壮公民担任战斗,中年转任议事和审判,老迈则司神职。田产管理应当成为每一公民的分内业务不应像柏拉图的理想国那样剥夺公民的份地。

    章十依据不同业务作成阶级区别的社会体制先见于埃及和克里特。克里特和意大利都早已有会餐制度。许多制度在历史上常常早已经过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一再创制,一再亡失。

    全国的土地分配应以一部分为公田,供给会餐和祭祀之用,其余分归私有,使每一公民各得近城和边远地区两份田亩。所有公私的农田都由奴隶或农奴从事耕作。

    章十一邦内中央城市的规划,1

    首重居民的健康,应当研究其位置,使轩敞当风,空气新鲜,而有充足的水源。

    2挨次而论及防御工程、设计碉堡城垣。

    3

    又次而考虑政治活动的便利,布置庙宇、廨舍、商市、住宅。

    4一切建筑也应讲求美观。

    章十二市内公共食堂应设于庙宇之内,庙宇则建筑在市内高地上,其下设“自由广场”。更下则为市集;民事法庭等机构可设置于商场附近。乡区亦应有若干庙宇;乡区公共食堂应设于民兵卫

    519

    205政治学

    所。

    叁章十三至十五:公民教育的一般原则

    章十三依伦理学的解释,幸福为善行的极致和善德的完全实现。欲达到这样的目的,一个城邦和其中的公民们须有适当的健康身体、财富以及一般生活配备,这些配备都受之于自然。在具有这些自然条件的城邦中,立法家运用其才能,引导公民纳入于行善的良轨。人们所由成德达善者,出于三端,禀赋、习惯、理性。禀赋已见于章七;习惯和理性必经培养而得发展,所以立法家应当特别重视教育。

    章十四有人说由于被统治者和统治者所需的品德不同,应该分设两种教育制度例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拟者,就是专门施行于统治阶级的教育制度。

    在我们这个理想城邦中同等的自由公民青壮时为受指挥的士兵和受统治的公民,迨其既壮且老遂执掌同法,主领祭职,就应该兼受统率和服从两方面的训练。前面已阐明卷三卷四在轮番为治的理想城邦中好公民的道德符合于善人的道德;这里的公民教育也就应该等同于善人的教育,而使之包含众德。

    1

    人类灵魂分为本能和理性的主从两部分,理性部分又分为实践和玄想两个区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