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侠小说 - 人在大唐,打造神话王朝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八章 在大唐弄义务教育??

第一百零八章 在大唐弄义务教育??

    书房之中。一天的忙碌之后,这是李世民难得的休息时间。伴随着他的登基,各地天灾不断。在加上改革,以及变动。每天他可以说都是焦头烂额。也幸好,这个时代集中了最为精英的一批人才,整个大唐才能够有条不紊的发展着。“旱灾怎么样了?”“不是已经开始修建水库,和修建运河了吗?”揉着额头,李世民朝着旁边的王德询问着。“陛下,卫王殿下的工程队已经开始修建了,预计下个月中旬能够全部竣工,到时候关内的旱灾应该能够解决。”王德恭敬的开口,汇报着情况。作为总管,王德虽然不能干政,可也帮李世民处理一些事情。“下个月吗?”“让十四,尽快!”“如今关内大汉,5州出现蝗灾,还需要尽快稳定的。”“对了,另外通知十四,既然收购蝗虫,就不要限制关中,关外也进行收购。”话语开口,李世民下达着命令。这一刻,他越发的发现李明的重要性。相比于其他皇子,李明无疑能够解决他很多问题。蝗灾如此,旱灾如此。甚至之前的武道也同样如此。几个月的时间下来,李世民也发现了这武道并非是巫道,而是独立于巫道,神道,仙道之外的修行之法。而其层次却丝毫不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依靠着皇室宝库之中一些宝物,如今的李世民已经隐约间要到达了换血境了。他的精气神更是相比于当初提升了不知道多少。举手抬足之间,甚至有着风声呼啸而起。这一刻,哪怕是让他单人单骑面对着数千人,李世民都感觉自己完全可以战而胜之。这还只是武道第一境,难以想象若是武道能够进入第二境,乃至于更高又将是怎样的局面。这一切都让他对于李明越发的看重。当然这是因为李明是他儿子,若不是,他可就未必是看重了。脑海之中思绪流淌,李世民思索之中,王德等待了片刻发现没有其他声音传出,躬身退了下去。只是刚刚出去。没有多久。在他还在思索之中,王德又再度走了进来。李世民微微的皱眉。不过还没有等他开口,王德就赶紧开口了。“陛下,卫王殿下求见。”恭敬的声音回答,让李世民不由一愣,随后脸上出现了笑容。“让他进来的。”话语柔和。很快王德就将李明引领了进来。再度看到李明,李世民童孔不由收缩了一下。“你要换血了?”突兀的开口,李世民的双眸之中一抹亮光一闪而逝。“是父皇!”“这几日儿臣应该能够突破!”李明点头,此时的他的确要突破了,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体内的气血已经凝练到了一个极致,就差一个契机,他就能够彻底踏入换血境,到达武道第一境的圆满层度。“好!”“哈哈哈,不错!”听着李明肯定的话语,李世民瞬间站了起来,脸上笑容一下子扩散。虽说功法是真的。可武道第一境到底有多强,也只有真正有人到达之时才能够感觉到。如今哪怕是他,距离武道第一境其实都还有一段距离。至于其他人差距就更大了。如今李明即将突破,无疑是一件很大的好事。“对了,十四,你这一次来找朕是准备突破吗?”片刻之后,激动的李世民才逐渐平复了下来,话语带着疑惑开口。“父皇,儿臣这一次来,是有另一事!”李明摇摇头轻声的回答。“哦?另一事?”听着李明的话语,李世民不由一下子来了兴趣,带着好奇的声音开口。“父皇,如今我大唐国力日渐强盛,可人才并不是太多,儿臣恳请父皇重开太学,培养人才!”看着李世民,李明的话语一字一句而出。只是当他的声音落下的瞬间,李世民的笑容却不由瞬间收敛了起来。眉头也微微的皱起。而看着李世民的反应,李明没有继续开口。而是沉默。房间之中在这一刻变得安静了下来。直到片刻之后。李世民才挥手。而王德也立即躬身退了下去。随后将书房房门带上。直到身影消失。李世民才看向了李明。“十四,这话是谁和你说的。”李世民眉头越发皱起,声音也在这一刻不由带上了一份严厉。“父皇,此话未有任何人跟儿臣提出,这是儿臣之想,父皇开设太学,其中国子学可为三品及以上官员的子孙服务,太学可为四品和五品官员的后代服务,四门学可为六品和七品官员的子弟服务。”“如此时间日久,朝廷之中人才日多。”话语认真说出来的内容却让李世民脸色都有些变化了起来。自两汉以来,国家的权力基本被皇亲贵族和世家大族所垄断,底层基本没有任何上升的通道,这种局面的存在导致了两汉末期和南北朝时期国家大权被世家大族架空,平民难有上升通道,为反抗世家大族与皇权的双重压迫而起义不断,政局长期陷入不稳定的局面。李唐王朝建立之后,对这一官员选拔制度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希望打通底层平民进入仕途的通道,从而达到缓解底层矛盾,限制世家大族权力的目的。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如李唐王朝的愿,科举考试并没有成为阻挡世家大族进入仕途的障碍,也没能为底层平民顺利进入仕途搭建便捷的通道,相反世家大族很快将其作为了确保其家族地位的新途径。他即位以来,太学一直并未开设,其目的就是限制世家豪族涌现。此时李明竟然再度开口提及此事,顿时让李世民心中无数的念头升腾而起,甚至开始怀疑是谁示意的。只是就在李世民心中不断思绪交织之中,李明的话语再度传出。“父皇,开设太学乃大事,由父皇决定,儿臣少府所需一些识字之人为工,决定于长安初期设立大小学堂一百所,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扩充至关中,建设一千所学堂,用来教导孩童识字,能够基础计算即可,一切费用少府承担,不过希望父皇允许,一年之后凡当地百姓孩童满七岁,不满十四者必须前往学堂就读,违者伐其父母劳役。”声音清脆,毫无杂色,可说出来的内容却让李世民原本阴晴不定的脸色瞬间顿住了,童孔在这一刻不由剧烈收缩。简单的话语,简单的内容。可这一刻却不是那么简单。开设学堂教导识字,也许没有什么。其名义也只是少府招工而已。可李世民是何等人。几乎一瞬间就抓住了其中的关键。那就是直接独立于世家豪族的知识传播体系。说教导识字可以,那教导其他的是不是也可以。很显然,所谓的太学重开根本就不是终点,终点在于这些学堂。这一刻李世民内心颤动。只是这一份颤动还没有持续太久,就逐渐平复了下来,脸上不由出现了一抹苦笑之色。“十四,太学之事也许足以让他们不再关注,可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教导之人从何而来,钱财从何而来,别说教导关中百姓了,哪怕整个长安百姓,国库都未必能够支撑。”李世民的神情带着无奈。世家大族能够垄断,可不仅仅是特权,还有着人才和知识。知识好办,他们老李家也不是小虾米,自然有着不少,可人才哪里去找。另外还有着钱财。这一种学堂费用有多少,难以想象。正如他所说,别说关中了,长安都悬。不过很显然,对此李明早有了考虑。“父皇,教导之人无须担心,先期不过长安一百个学堂而已,所需要的千人即可,少府人员就即可完成。”“至于钱财,少府应该足以支撑。”话语开口,此时的李明神情很从容。少府单单在册的官吏就高达了上万人,而且这上万人几乎都是识字的,自然可以充当为老师。如今以李明对于少府的掌控,这一点自然轻松。至于钱财方面那就更加不是什么问题了。如今的少府本来就已经几乎成为了聚宝盆一样的存在。源源不断的精盐,雪糖给少府提供着海量的收入。钢铁,鸡鸭,地龙,养猪同样能够源源不断的带来收入。过去的一年时间,少府的收入已经不下于国库了。而今年少府的收入无疑会更上一个台阶,造纸术进一步的完善,以及大豆榨油,能够提供的财富丝毫不小于之前的。虽说少府支出也很多。比如水库,运河,公路的修建。可公路修建是可以回本的。接近两年多的时间,一些公路已经开始收费了。开始有了收入。相信用不了多久,公路到达收支平衡问题不大。唯一需要支出的就只有水库,毕竟这东西,在这个时代不存在发电,不存在其他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收益基本没有什么办法。可那又不是完全少府花钱,还有一部分是国库花钱。这样一来,每年能够结余无疑是海量。这些钱流着那是什么都不是,花出去才是真的钱。而且还是为了义务教育,完全是值得的。想一想前世义务教育的恐怖,就能够知道这玩意到底有多强了。在前世,德意志如此之发达,甚至足以开启一二次世界大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义务教育。在当时的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应尽的义务。而国家必须为他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德意志统一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7.5%。在1871年统一后的四十多年时间里,普鲁士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德国的煤炭和钢铁总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到1910年,普鲁士的工业总产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德意志如此,前世的华夏也同样如此。华夏自开启义务教育以后,整个华夏的国力犹如坐火箭般直线上升。短短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了西方列强数百年的发展。虽说这是西游的世界,可有些东西依旧是共通的。比如教育。若是能够在大唐开启义务教育,整个大唐的国力无疑也能够上天。只是世家的问题不得不考虑。所以他的打算就是以太学吸引世家的注意。以学堂逐渐铺设义务教育。加上有着少府打掩护,几乎很难被发现。只要给予他时间。当学堂铺设在了整个天下,当系统签到给予的东西足以让李唐到达更高层度,那么一切的问题都不会再是问题。这甚至不需要太久。只需要前期隐蔽一些就行了。时间也许只是三五年,甚至可能两三年。毕竟到那时候大唐必然能够到达三级。一旦到达三级,他能够签到的东西无疑会更多。不说其他的。武道恐怕第二境肯定会有。再加上大唐这几年的发展。哪怕是直面世家都不会有着太大的问题。而听着李明的话语,李世民原本冷静下来的内心在这一刻不由再度有了一份起伏。这一刻他的思绪在不断的闪烁,念头也在不断出现。直到片刻之后。李世民才彻底稳定了下来,目光再度看向了李明。“朕准了!”“另外拿朕令牌去找孔颖达,你要是需要人,他会给你一些的!”声音开口,这一刻李世民一咬牙,最终下定了决心。虽说这有着很大的风险。可他更加清楚,大唐不能够这样继续下去了。这是一次机会,他不愿意放弃。而听着李世民的话语,李明不由一喜。因为到达这一刻,计划才算是可以展开了。没有李世民的同意,他可不敢擅自开始。一旦出了问题,那就不是什么小事。反之,有着李世民的应声,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说不是问题了,别看还有着意外的支持。“三日之后,大朝议之上,朕会让房相提议重开太学。”李世民停顿了片刻,话语再度开口。“诺!”李明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