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在线阅读 - 第419章难捱的寒冬

第419章难捱的寒冬

    魏国朝堂那边打着的主意,稍稍细思,陆渊便知晓了对方心思。

    不过对于此事,他倒没有太过担忧。

    梁国能够对抗楚国,除了它本身底蕴确实强大之外,固然少不了徐国在背后的支持。

    可徐国能放心支持梁国,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徐国处在后方,并没有和楚国直接接壤,它的本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正是得益于国内的安稳,所以徐国才可以不被其他事情分心,牵扯自身精力,能抽出足够的资源来,用来扶持梁国。

    这才是事情的核心本质。

    但徐国能有这个条件,是因为梁国挡在了前面,所以保证了他的安全。

    可你赵国,有这个条件能耐吗?

    别忘了,赵国的东郡,如今还正面临着楚国西路行营的入侵啊。

    两百万楚军正囤积在东郡,时刻威胁着赵国的安全。

    赵国为了抵抗楚军,同样不得不在东郡屯兵百余万,两国就这样耗了下去。

    这种情况下,赵国自己都自顾不暇了,哪还有多少精力和心思,去帮魏国?

    而且就算他想帮,其实也没那个能力帮了。

    魏赵徐三国,这些年的发展核心,其实都是一个路子。

    那就是逐步放弃中州外的旧有本土,重点经营自身已经占据了中州土地。

    即魏国之河南、南阳二郡,赵国之东郡,徐国之乐安郡。

    为了经营河南、南阳二郡,魏国把国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口,都迁徙到了这两个地方,并在河南郡设了一个东都河阴。

    这待遇,完全就是未来帝都了。

    赵徐二国,同样也不差。

    在东郡,聚集了赵国三分之二的人口,一千六百余万人,生活在了这里,可谓国中最为富庶之地。

    同时在东郡,也设置了一个南都城,帝丘。

    如今赵国在东郡的主力,基本就是围绕在帝丘城附近,和楚军进行对抗。

    徐国那边,因为远离赵魏二国,难以联合呼应的缘故,倒是没那么激进。

    他在乐安郡,只是迁徙了国中一半人口,大概一千二百万人左右,同样也设置了一个南都城,乐陵。

    这么一解释,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赵国迁徙了大量人口,重点经营的东郡,被楚国夺了一半,几乎瞬间就损失了,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同时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口,也受到了楚国的严重威胁,时刻受到战火笼罩,壮丁大量被征召入伍,难以安心生产。

    这种情况下,赵国支撑自己打下去都够呛,哪还有余力来帮魏国?

    魏国想要从赵国手中获得足够的钱粮,用来支持自己在河阳、关内两个战区的战争,纯粹是想多了。

    派使者找赵国求援,怕不是钱粮没要到,自己反倒被人要走了不少东西。

    因此,长了时间不好说,可短期内,赵国是无法给魏国,提供任何帮助的了。

    但以魏国如今的情况,别说长期了,就这么一个短期,能否撑过去都是够呛。

    所以对于魏国朝廷那点事情,陆渊在确定对方草原大军全军覆没,以及河南、南阳战场,大局已定后,便没有过多关注了。

    这个迁到朔方灵寿的小朝廷,未来或许依旧能继续维持下去国祚,甚至朔方郡也能继续把控在手中。

    因为陆渊对这个,最多只能存在二三十年的北方边郡,没多大兴趣。

    但剩下的关内、河南、南阳三郡,楚国全都能顺利入手,这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顶多一年半载,以上三郡,就将全都为楚土。

    魏国最为精华的地盘,将被楚国掌控。

    而失去了这些的魏国,只靠一个人口才三百多万的朔方郡,又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这个天下第三强国,此时虽然看起来声势依旧可以,还有几分霸国之资,但刨除表面,深究内里,其虚弱已经是注定的了。

    一个偏安小朝廷,根本不值得多做关注。

    陆渊也只是提醒一遍黄欣,做好汉中、关内二郡的防务,小心雍西和南部草原,那些蛮夷异族的入侵。

    以及青云子尽快抓紧结束河阳战事,然后分兵前往支援关内战场后,就没过多投入精力了。

    相比于大局已定的魏国雍州战场,还是如今各国插手,更加波澜壮阔的青州战场,更值得他关注。

    ……

    春雪花开,寒冬渐退。

    转眼又是一个新年,时间来到了神武四十二年的春三月。

    去年的寒冬,就如一个写实,如实的诉说了各国的难捱。

    楚国难捱,一千八百万的大军和一千八百万的移民,还有国内那数以百万计的灾民,正以一个惊人的速度,消耗着他三十年的积累。

    梁国难捱,一口气丢了半数国土,大梁帝都时刻处在敌人的打击范围之内,天下第一霸主的位置,一战交了出来,彻底沦为了笑话。

    魏国难捱,国土丢了一半,帝都北狩,几乎成了个偏安小朝廷。

    赵国难捱,核心经营的东郡受到楚军进攻,南都帝丘日日响警,几无宁日。

    徐国难捱,为了遏制楚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屏障,举国上下咬牙向以前的仇敌梁国输送粮草,几乎将自己给掏空了。

    唐国难捱,原本好好的入侵梁国捡便宜,结果却遭到了梁国和徐国的夹击,一口气丢了八十万大军,国中主力丢了近半。

    后面就连想要报复回去时,又同时受到了周边所有霸国的威胁,堪称憋屈至极。

    许国难捱,随着他的不断南进,南边靖国的领土不断缩小,取而代之的是晋国的反抗决心,也在不断增长。

    尤其是随着郑国重新归一,复又成了一个不逊于唐许的霸国,重新有了干涉各国的能力。

    因此面对东边咄咄逼人,势力在不断壮大的许国,郑国毫无犹豫的选择了支持晋国,扶持这个原本的仇敌,作为自己的东部屏障。

    面对郑晋两国联合,许国一时间,也不得不暂避锋芒,停止了自己南下扩张的脚步。

    而同时在他旁边的唐国,实力也在急剧扩张着。

    这些年,更是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扩张的欲望格外强烈。

    现在更是不顾各国利益,死命的配合楚军打压梁国,一副昏了头的模样。

    面对这种有实力,有能力,同样又毫无下限,极会搞事的邻居,就算是许国,也大感头疼和忌惮。

    他放弃向南扩增的举动,固然有忌惮郑晋两国联合的缘故,可也未尝没有害怕邻居唐国,突然背刺自己的顾虑。

    晋国同样难捱,北边就是夺走了自己三郡国土,同时依旧虎视眈眈,想要南下的死敌许国。

    南边则是重新合一,实力暴增,彻底堵死了自己北失南补之希望的郑国。

    面对郑许两大强国的夹击,晋国就如风浪中的一艘小船,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郑国更加难捱,原本好好的,当做东部屏障的楚国,突然间就雄起了。

    堂堂天下霸主的梁国,在楚国的一击之下,险些亡国。

    楚国也瞬间从原本的屏障,变为了郑国东部的最大威胁。

    于是为了抵抗防备这个威胁,郑国不得不派兵牵制楚军,不得不协调各国,支持梁国。

    楚郑两国的关系,瞬间急转直下。

    而到了去年九月末,随着阳夏郡的百万楚军,直接放弃了梁国,掉头杀进了与之紧邻的郑国高密郡后。

    两国的关系,就彻底由原本的盟国,变为了难以化解的仇敌了。

    虽然在高密郡内,郑军同样聚集了八十万人,实力不逊色于楚军多少。

    可面对阳夏行营里,那些陆渊从楚国各地挑选而出的精锐,依旧有些难以抵挡。

    才交战月余,高密郡就丢了小半,战线隐隐有崩溃的趋势。

    更让郑国难受的是。

    随着高密前线的主力,被楚军牵制,处在高密郡后方的长广郡,突然间也受到了浮海而来的楚军突袭。

    长广郡的十万郑国水师,面对素以水师称雄的楚国,直接被一战尽没。

    没了水面屏障,水路行营搭载的的楚国陆路五十万大军,直接登陆长广,开始肆虐郑国的后方。

    剩下的二十万楚国水师,则开始封锁郑国海面,沿着江河深入其内地,开始封锁其水路交通商道。

    其背叛之后,来自于楚国的报复,在郑国土地上,轰轰烈烈的拉开了。

    魏国享受的两路行营待遇,这位楚国曾经的盟友,此时也享受上了。

    不知其感受滋味如何。

    不仅仅九州各国,甚至连雍西、南部草原的。拔汗那国、墨罗国、火吐罗国,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前两者,在和楚军在河陇战场的交锋上,被打的一败涂地。

    两国都各损失了百余万人口,丢失了不少土地。

    虽然后面随着楚军的撤离,丢失的土地,很快就被他们收复了回来。

    可那损失的人口,却不是随着土地的收复,就能跟着回来的。

    以两国的体量,一口气损失百多万人,也是足以让人心疼,甚至称得上伤筋动骨的了。

    至于火吐罗国,那就更不用说了。

    孟成林率领的五十万魏军,都直接打到他的首都了。

    虽然在首都攻防战中,因为断了补给,魏军渐渐不敌越聚越多的火吐罗军。

    可孟成林所部到底是魏军精锐,哪怕身处绝境之中,最后的爆发依旧不容小觑。

    为了消灭这股魏军,火吐罗军前后付出了七十余万人的牺牲,比死亡的魏军人数都还要更多,这才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就算是如此,火土罗军最后也没能抓到,孟成林等魏军的高级将官。

    除了三位魏军先天来不及撤离,被火吐罗人拖住,最终硬生生耗死在万军之中外。

    孟成林后面,还是带着五位魏国先天,一路从黑水城战场,突围而出了。

    后面更是与后军取得联系,继续与紧追而来的火吐罗军,且战且退,其间又大量杀伤了火吐罗人,顺利撤回了魏国。

    不过,等他回到魏国时,关内郡已经大半被楚军掌控。

    这只撤离的魏军,直接迎头撞上了早有准备的楚军,然后被以逸待劳,直接包了饺子。

    终没有逃离全军覆没的下场。

    倒是孟成林这些先天宗师,又一次发挥机动性。

    见势不妙,就直接丢弃了大军,再一次突围逃走了。

    面对先天宗师有所准备,并且一意想逃的情况下,想要将他们擒杀,确实没那么简单。

    不过对此,楚军倒也不以为意。

    先天宗师,固然是战略核弹,乃是一国最重要的威慑武器。

    但威慑武器效果再大,也终究只能威慑。

    缺少人普通大军的配合,先天宗师所能发挥出的作用,终究还是有些单薄的。

    此战能覆灭西征魏军,最后的数十万残兵,就已经消灭了魏国最后一股精锐主力。

    剩下的魏国,纵然还有数百万大军,但也都只是乌合之众,除了守守城外,根本难堪大用。

    少了西征魏军这个嵴梁,魏国已经废了。

    而作为魏国报废的最大功臣,在草原上一直努力尝试消灭他们的火吐罗军,功劳自然是不小的。

    同样的,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整整一百一十余万的火吐罗军,折损在了这场战役之上。

    魏国固然被打的残废,可他们又何尝好到哪去?

    损失了这么多大军勇士,对于一个人口才千万出头的火吐罗国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魏国是打断了嵴梁,可他们是把整个嵴梁都给抽空了,再难站起。

    原本火吐罗军想的,覆灭了魏国主力后,顺势东征,取魏国陷入弥补自身之损失,也随着楚国的入场,化为了泡影。

    在楚国的手中,一个已经被打废了的火吐罗国,根本没有丝毫虎口夺食的机会。

    他们最后一丝恢复元气的机会,也就此消散。

    今后别说继续攻略sao扰关内、朔方了,就是保住自己,都是够呛。

    在草原上,人们都是只服从强者的。

    如今被抽空了嵴梁的火吐罗国,自然再称不上强者了。

    那么原本受他们奴役的草原蛮人,以及迁徙路上,征服的诸多大小部落国家的遗民,那还可能继续乖乖的做他们的奴隶,受他们的压迫。

    实质上,整个南部草原中,各个火土罗国之内的附庸部落,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甚至都不仅是这些附庸部落。

    和南部草原紧邻的雍西拔汗那国、墨罗国,在看到自己邻居这副惨样之后,都有些蠢蠢欲动,想要入侵。

    现在雍州的局面很明朗了。

    曾经的霸主魏国,在楚国的打击之下,迅速衰落,几乎已经成了偏安朝廷,再不成气候。

    而有楚国这么一个强国,挡在东边,拔汗那国、墨罗国想要东进,面对的阻力远胜过曾经的魏国。

    继续向东迁移的希望,几乎成了渺茫。

    这种情况下,只靠他们一国一家之力,已经根本没有机会,从楚国手中争夺生存领土了。

    甚至靠他们三家联合,在各有私心,人心不齐的情况下,也机会渺茫。

    唯一的机会,大概就是整合三家西域之国,使三者合一,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国。

    拔汗那国、墨罗国、火吐罗国三者相加,总人口还是有个四五千万的,底蕴潜力,比开战前的魏国还要强一些。

    若真能统一起来,届时举国之力,和楚国力争雍州,再联系其他九州各国配合,说不定还真有那么一丝机会。

    不,在这些西域异国眼中,应该说大有可为。

    所以眼下一个整合机会摆在眼前,他们当然不会放过。

    损失了大半主力,盘踞在整个南部草原的火吐罗国,已然成为了拔汗那国、墨罗国眼中的肥rou。

    不出意外的话,今后数年,乃至十年内,雍西以及南部草原地区的异族,应该是没什么精力东顾了。

    总而言之,从去年开始,九州各国都陷入到了一种紧张艰苦的氛围中。

    开始为了自己的生存,苦苦死撑,难捱下去。

    这个时候,捱的越久,撑到最后,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楚国如果撑到了最后,那自然九州一统,天下混一。

    各国若是撑到最后,那在陆渊这个超常规战力,不亲自出手的情况下,便可保住现有国祚,继续和楚国耗个百余年。

    一直耗到他们先天凋零,再无威慑为止。

    这是一场求生求存的比拼,一旦开始,便无回头之路。

    ……

    三月初春。

    休养生息了一冬之后,在各国还在暗舔伤口之际,初步整合了青州东部后。

    陆渊再发兵三百万,北上梁郡,征讨大梁。

    出兵之日,才稍稍安宁了三四月的九州,瞬间又沸腾起来,兵燹之灾再度降临。

    同月。

    去年忙碌了一个夏秋后,还滞留在江南,没能得到安置的七百余万移民,也在陆续调派得楚国官员安排下,继续北上迁移。

    按照计划,在今年春夏两季,这些第一批移民最后的人,将陆续填充在东海、城阳二郡之中。

    也在同月。

    岭南、西南,传回消息。

    雨林、南海诸夷人,在经过去年试探之后,确认楚国确实已经开始大规模移民,正在放弃两地之后。

    瞬间疯狂。

    经过一个冬天筹备,到今年春,寒冬稍退,两地迁徙的移民浪潮,蜂拥而来。

    楚国布置在岭南、西南的防备兵力,在少了地方百姓的支持之后,根本难以阻挡。

    前线官员将领,已经开始请命,希望能逐步撤后防线,退路更加腹心,有充足地方百姓支持的本土区域防守。

    将岭南、西南两地,当做西北的河陇,纯用来练兵,以及缓冲之用。

    陆渊收到请求之后,稍加思虑,便同意了这个提议。

    四极末世,已经越演越烈。

    即便是他,也难阻这种大势。

    只能在这风浪之中,尽力挣扎,为自己和楚国,寻得一条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