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不明不清在线阅读 - 027 雪中送炭

027 雪中送炭

    “只是不知城中可有合适店铺,自鸣钟断不能与柴米油盐凑在一起售卖。”

    按照玻璃窑的模式,陈矩只管官面上的事情,不参与经营,这样进退起来比较自如。但自己对皇城外面两眼一抹黑,还得麻烦人家帮忙。

    “自鸣钟贵重,产量不高,放在皇城内市贩卖足矣,拿到外面摆于街市反倒掉了身价。”

    陈矩还真是有求必应,对于这个问题丝毫没推脱,张嘴就说出了一个令洪涛想拍脑门的地点,不光合适,简直就是量身定制!

    万历朝的京城里不乏集市,比如钟鼓楼、缸瓦市、崇文门、正阳门内棋盘街、正阳门外廊坊胡同等等。但有一个市场比较独特,叫做内市,顾名思义,位于皇城内的集市。

    每月逢四,在东安门到东华门之间会出现一个集市,届时平日里守卫森严的皇城会向百姓部分开放大半天,理论上讲谁都可以来此摆摊做生意。

    但自打有了这个内市,除了个别胆子大的百姓之外,来的基本都是王公大臣的家人,或者是宫里的宦官。而售卖的货物也不是寻常日用之物,而是各种名贵器具摆设,标准的明朝奢侈品奥特莱斯!

    把自鸣钟放在那里售卖,虽然一个月才能开门三四天,但效果真不比外面差。来这里逛的基本全是憋着买名贵玩意的官宦权贵,兜里肯定不差钱。用后世的商业术语讲,就是找准了受众群体。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皇帝有事要从这里出宫,市场是不是就得取消呢?答案是不会,不是市场不会取消,而是皇帝压根儿不会从这里进出。

    去数数东华门上的门钉就知道为何特殊。其它宫门的门钉都是横九竖九,九九八十一颗,昭示着极上之极,最大、最高、最尊贵。唯独东华门的门钉是横八竖九,八九七十二颗。

    陈矩说这是风水定数,按照紫禁城的建筑模式,东华门如果也是阳数会不吉利,于是就把门钉改成了七十二颗。七十二在古代是阴数,以此来破凶为吉。而皇帝、皇后除非死了,一辈子也不会从这里出入。

    到底什么是风水洪涛真不清楚,反正东华门外每月逢四就有个集市。即便太子也不能随便出来逛逛,但自鸣钟的销路总算有了点眉目。

    九月初,消失了近两个月的李之藻突然出现在文华殿,神神秘秘的拿出一个小包裹放在桌上,带着笑容让太子猜里面是什么。

    “唯有镜片!”洪涛连包裹都没打开就说出了答案。

    “有人向殿下报信了?不对,磨制镜片的事情全由臣cao作,外人并不知情!”李之藻闻言就是一愣,显然是被说中了。可他想不通,为啥太子殿下一下就能猜准。

    “员外郎脸色黑红,不似阳光照射变黑,更像被火焰灼烤。由此可见,这些日子你一直在城西玻璃窑。让本宫看看……嗯,还不错,够透亮!”

    到底对不对打开包裹就知道了,包得还真在意,里里外外十多层棉布和绸布,扔在地上肯定不会摔碎。

    至于说烧造的质量嘛,洪涛还得由衷感谢这个年代的工匠,即便换成了轮班匠依旧兢兢业业,仅通过两次面授再加上书写的流程就把透明玻璃烧出来了。成色很不错,换成自己恐怕也就这个水平了。

    “殿下,何时才能见到望远镜?”李之藻的兴趣点并不在玻璃上,而是念念不忘能更清楚看到星星的神奇之物。既然按照太子殿下的指导真能烧出比水晶还纯净的玻璃,那望远镜肯定不是诳语。

    “有了镜片,望远镜这几日即可完工。员外郎,本宫现在已经可以去鸿胪寺走动了,也曾问过少卿,然利玛窦等人并不在寺中,这是何故?”

    可惜洪涛对望远镜并没太多热忱,雕虫小技不足挂齿。他更希望见到的是人,活人,活着的欧洲传教士。只有见到这些人才能更清楚了解世界发展到了何种程度,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礼部一直有人上疏说西僧所学不符教化、妖言惑众,要陛下下旨驱离。这段时间他们离开鸿胪寺,搬到四夷馆内暂避风头了。”

    说起利玛窦等人的行踪李之藻有些黯然,做为学者他很希望多与外界接触,但做为官员又没能力发出足够的声音,只能随波逐流。

    “是这样啊……本宫倒是可以出手相帮,成败各占一半,员外郎可愿试试?”听说利玛窦等人处境艰难,洪涛非但没有丝毫焦虑,反而在心中暗暗偷笑。

    机会啊,如果能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事后不说被感恩戴德,至少能增进不少信任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回报。

    现在自己不缺钱也不缺点子,更不缺门路,唯独缺的就是人手。欧洲传教士在大明朝同样孤立无援,只要能满足他们的一部分小需求,有极大可能会成为靠谱的帮手。

    “殿下尽管吩咐,臣愿助一臂之力!”李之藻应该没指望能从太子这里得到援助,或者说并不觉得太子有这个能力,但当太子主动提出帮忙之后依旧很是感激,起身就是一揖。

    万历三十年秋,朝廷里又出了一件大事。不对,大事儿谈不上大,可效果很震撼。太子给皇帝上疏,奏本就在内阁,具体内容是要把《论语》翻译成欧罗巴语,让圣人教化真的可以传播四海。

    如果这份奏本是别人写的肯定引不起这么大关注,但它出自太子之手,就不得不让令人感到意外了。

    二十岁的太子,真正读书的时间不到一年,连开蒙都是宦官代替,四书五经还没读完全就夸下这么大海口,有点太急于表现了。

    可是吧,三位内阁大学士里居然有两位加了票拟,就这么把奏本递了上去。如果说沈一贯老谋深算,打算送个顺水人情还则罢了,向来眼睛里不揉沙子的沈鲤怎么也跟着一起随波逐流了呢。

    事物反常必为妖,众朝臣们仔细琢磨了琢磨,嗳,好像有点收获了。沈一贯和沈鲤都是经筵主讲,也就是太子的老师。太子突然做出这么反常的举动,难不成是这两位的授意?

    假如皇帝准了,太子算有点政绩,不至于碌碌无为泯然于众。如果皇帝不准,他们俩和太子也没什么损失。这几年递上去的奏本十有八九都留中不发,不准很正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