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家父隋炀帝在线阅读 - 六二一章 还轮不到你

六二一章 还轮不到你

    十月初,长安县造纸场第一批纸出来了,上等纸一七百番,中等纸三千八百番,下等纸八千四百番。

    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钱。

    一般情况下,上等纸归入皇帝内库,用来皇帝私用以及赏赐大臣,还会拨出一部分由皇家纸坊出售,中等纸归入国库,是各部衙门的行政纸张,也会有一部分与下等纸一样,由太府寺售卖,流入民间。

    洛阳的两个造纸场也即将技改完成,年底之前会交付几批。

    “不错,眼下是十月,那么年底之前,长安县的造纸场,还能出多少?”杨铭在朝会上问道。

    太府寺元寿心情大好,骄傲道:“按照殿下的法子,以竹子做为原料,那么年底之前各类纸张,还能出三万余番。”

    中国是不缺竹子的,二十七个省份都有,关中也有,资源丰富。

    而竹子的成本又低,用来造纸的话,也会降低纸张的价格。

    杨铭道:“定价了吗?”

    “还没有,”元寿笑道:“成本大大降低,是继续保持原价,还是适当降价,得殿下拿主意。”

    杨铭点了点头,看向众臣道:“你们觉得呢?”记住网址m.97xiaoshuo

    “不宜降价,”杨约皱眉道:“眼下国库需要钱,按原价出售,可以很快的补盈国库,降价的话,会少很多钱。”

    宇文述也附和道:“纸是从来不愁卖的,三等纸一旦开售,瞬间便会售罄,尤其是上等纸和中等纸,皆为贵族所购,他们不在意价格。”

    云定兴道:“物以稀为贵,可是按照现在的产量,纸会大量进入市场,货物多了,早晚是要降价的,不然滞卖的现象,时间久了肯定会出现。”

    杨恭仁道:“那就降低下等粗纸的价格,上等白纸中等黄纸,价格不变。”

    “其实没有那么麻烦,”杨约笑道:“粗纸最不好卖,皆因其购买群体大多为平民,如果由太常寺太卜署,改一改丧葬礼仪,建议民间丧事祭品所用的黄纸白钱,加一点数量,就好卖了。”

    杨铭哈哈一笑,指着杨约道:“杨公真是好心计啊。”

    这不就好比牙膏不好卖,把牙膏口扩大两毫米吗?

    太常少卿韦霁点头道:“这个法子可行,关中地区流行烧二十四张黄纸和四十二枚白钱,数量是可以提一提的,烧的越多,先人们在下面的日子也更好过,更能福荫子孙。”

    “法子是好法子,但不能太常寺去办,”卢楚笑道:“最好还是玄都观,由道门传播比较合适。”

    杨铭哭笑不得的摆了摆手,笑道:“好了好了,你们也别出这些馊主意了,不就是降价吗?细水长流才是生财之道,是吧云少卿?”

    众人哄然大笑。

    云定兴赶忙道:“太子智慧,就是这个道理,粗纸还是得降价,眼下是五十钱一张,臣以为降为三十五钱,最合适。”

    “如果改为三十五钱,利润是多少呢?”杨铭问道。

    元寿道:“大约二十五钱。”

    “还是太多啊,也就说,粗纸的成本也就十个钱,”杨铭道:“那就改为二十钱,能赚一倍就可以了。”

    在大隋,民间商人本小利微,赚不了多少,但是朝廷不是,因为朝廷干的都是垄断行业,有定价权。

    说罢,杨铭突然道:“那上等白纸的利润又是多少?”

    元寿道:“按照当前市价三百钱一张计算,成本大约在六十钱至八十钱左右。”

    一张白纸,能赚二百二十钱。

    杨铭大喜,道:“那就这么定了,粗纸降价,白纸黄纸不变,将来若是不好卖了,再适当降低价格,眼下国有所急,这批纸全都卖出去,等到年底的纸出来,再补上陛下的内库和国库。”

    中等黄纸,可不是纯黄纸,人家是稍微有点泛黄的白纸,下等粗纸也没有那么黄。

    不过这三等纸放的时间长了,都会泛黄,因其品质泛黄程度也都不一样。

    民部崔仲方点头道:“这批纸售出,钱是拨给江都疏浚运河,还是”

    “先发军饷,”杨铭道:“这个没得谈。”

    宇文述赶忙点头:“军饷确实是当务之急,这钱绝对不能用在其它地方。”

    “先算算大概有多钱,”杨约道。

    崔仲方赶忙吩咐民部官吏,开始打算盘计算。

    “总计十万零五千贯,”民部官吏不大一会就算出来了。

    杨铭皱眉道:“太少了。”

    “不少了,”杨约赶忙道:“这只是第一批,年底之前还有两批,粗略一算,长安县造纸场每年可盈利近一百万贯,比从前不知强了多少。”

    一百万,修个魏王府就没了,还是走私赚钱啊,看人家宇文化及这几年赚了多少。

    其实不是所有的亲王府,都是按照一百万的标准来修,有超标的,比如以前的秦王杨俊,也有远低于这个标准的,主要看你这个亲王,跟皇帝什么关系。

    亲孙子规格就高,亲儿子更高。

    杨铭问道:“洛阳的两个造纸场,什么时候能出纸?”

    “年底就能出,而且那边的造纸场,规模更大,全国各地的纸场也进入技改了,”元寿赶忙道:

    “等到所有的造纸场技改之后,每年大约能为国库贡献近千万贯之巨。”

    众臣闻言,神情大振,纷纷赞颂太子。

    钱,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杨铭真正在意的,是纸张在民间开始传播。

    杨铭沉吟片刻,道:“十万贯,杯水车薪,司农寺的木棉要加快种植,明年我就要见到棉布,怎么织,你们自己想办法。”

    崔枢赶忙道:“今年已经在河北山东沿黄河河畔大量种植,产量还不错,太府寺司染署已经拿到了第一批木棉,正在探究如何织布。”

    “留种了没有?”杨铭问道。

    崔枢点头道:“留了,明年开始,黄河棉区可扩大三倍,还可在江淮推广种植。”

    “钱钱钱,哪里都需要钱,”杨铭朝众臣笑道:“我得想个法子,给李靖出征凑点钱啊。”

    管着国库的崔仲方一愣,正要说国库不缺这点钱,却被杨铭一个眼神给摁住了。

    朝会就此结束,当天晚上,留京的宗室子弟三十七人,被召入东宫。

    “国力艰难,你们也都看到了,强敌在西,于我边境不利,若不早做准备,恐酿成大祸,”杨铭故意夸张道:

    “李靖出征势在必行,我不指望你们凑钱,减一减食邑,以解国家之难吧。”

    杨浩杨纶等人面面相觑,没一个主动接这个茬的。

    要钱就是要命啊。

    今天晚上的宴会,都是自己人,全都是姓杨的,杨铭专门也把自己的嫡长子杨瑞给叫来了。

    见到众人都不吭声,杨铭看向儿子,道:

    “你觉得,该不该减,如果减你的食邑,你是否乐意?”

    他有什么不乐意的?杨瑞自打从河东王开始,属于自己的钱是一个子都没见到过,我本无钱,何惧减钱。

    杨瑞点头道:“为国分忧,儿子不敢推辞。”

    杨浩与杨铭的关系很近,小声试探道:“不知殿下打算减多少?”

    “你觉得减多少合适呢?”杨铭反问道。

    杨浩嘴角一抽,这话我没法回答啊,我要是说个数,你一下子同意了,其他人会赖我的。

    “臣觉得,宗室是国家根本,亲王郡王是国之砥柱,能不减,还是不要减为好。”

    杨铭点了点头:“你说的对,我也不愿意这么干,但是国家没钱,用钱的地方又太多,我等做为宗室,当作表率,有国才有家,现在减你们的食邑,是因为没钱,等到有钱了,再给你们补回来。”

    空口白话,谁特么信啊,杨纶心道:免除奴婢部曲授田,刚开始不也说是暂时的吗?现在呢?自打开始就没停下来过,已经亏了很多钱了,再减食邑,我们不用吃饭了?

    “呵,看样子,大家都不太乐意是吧?”杨铭冷笑道。

    杨瑞虽然年纪小,却也跟着他爹道:

    “不是只减你们的,是所有的亲王郡王都要减,我和杨瑾是亲王,剩下六个弟弟都是郡王,我们的损失比诸位都大,舍小钱保大家,各位叔伯长辈应知晓轻重缓急。”

    杨恭仁点头道:“世子之言,醍醐灌顶,臣愿意减少食邑。”

    杨浩本来就是跟着杨铭吃饭的,得罪杨铭的事情,他不会干,闻言也点头道:

    “臣也愿意。”

    剩下的那些,很多都是被杨广长期压制的,得了杨铭的好,今天才能混成这样,如果再把太子得罪了,那日子还过不过了?

    杨纶点了点头:“臣绝对不是舍不得,只是担心动摇我大隋根基.”

    话还没说完,杨铭直接抬手将他打断:“动摇根基,还轮不到你。”

    杨纶顿时一愣,不敢说话了。

    杨铭沉声道:“大隋姓杨,上有陛下,中间有我,下面还有你们,如果连你我都不知体恤国家,何谈奢望他人为国为民?”

    杨恭仁赶忙道:“臣愿减半,请殿下恩准。”

    哟呵,我可没打算减你这么多啊?

    杨浩也是一阵rou疼道:“臣也愿意。”

    “没那么严重,”杨铭道:“哪有动不动减半的道理?我何尝不希望你们能够富贵呢?你们的日子过好了,我也为你们高兴,这样吧,亲王由一万户减三千户,改为七千户,郡王少一点,只减一千户,改为四千户,你们觉得如何?”

    众人对视一眼后,齐声答应。

    就以一户200亩计算,一千户就是20万亩,这个政策一旦施行,国家能收回数百万亩的良田,大大减轻负担。

    亲王的食邑,每户下面的田亩可都是足额的。

    杨铭不怕老爹不同意,他爹肯定比他还乐意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