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万事开头难,拍科幻电影更难
书迷正在阅读:降妖除魔的路上,我恋爱了、让你做游戏,你直接拍大片?、封神:我不是福德真仙、强娶娇妻:绯闻三少只婚不爱、大明求生记、婚礼现场加彩礼,我反手娶了小舅子女友、从费伦开始的法术之主、一夜缠情:误撞总裁心、黯夜余明、奥克斯之门
千禧大导演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百九十七章万事开头难,拍科幻电影更难三百万都能拍出《疯狂的石头》了,吴渊一人给五百万还是很宽裕的。 吴渊选的这六个导演,他们投递的剧本都是都市背景的电影,剧情大多都只是围绕着两三个人展开。 只要不找什么大牌演员,拍起来还是很省钱的。 光影时代目前就是吴渊的一言堂,他决定了的事情,公司上下立马就会执行下去。 第二天,这六位导演就收到了邀请,邀请他们来光影时代的总部做面试。 当然不可能这上下嘴皮一碰,钱就给出去了。 四位吴渊知道的导演不谈,那两位发掘出来的遗珠,吴渊总得看看他们的导演基本功如何吧。 剧本写得好可不代表导演水平就一定好。 反过来,导演水平好,但不会写剧本的也一抓一大把。 还是要亲自见一见人,看一看他以往拍摄的素材画面,再和他们聊一聊电影艺术,才能大概有个底。 只是对这六位导演来说,能亲自见到吴渊,绝对是他们人生中最难得的一次体验了。 这种“大人物”,哪怕是圈内人也是久仰大名,难见一面的。 薛晓露和程尔这种吴渊的师哥师姐,还能以平常心的态度和吴渊交流,和他探讨一下自己的电影拍摄理念,镜头语言风格。 但像李睿君、韩严、李阳、刘美川这种年纪和吴渊相仿或者比他还小的青年导演,在面对吴渊的时候就真的是非常拘谨了。 不过再拘谨,他们也还是能很有条理的向吴渊阐述自己的拍摄风格和理念,并且拿出他们之前拍摄过的素材作品给他掌眼。 还好,没有出现毕志飞式的导演,不管是刚毕业的李阳、刘美川,还是李睿君、韩严,虽然都还有些稚嫩,但导演水平也处于及格线之上。 新人导演嘛,能够有个及格以上的水平就可以了,喂一两部电影培养培养,差不多就能够成为一位还不错的导演了。 前提是要有好剧本给他们试手。 宁昊在拍《疯狂的石头》之前,不也拍了《香火》《绿草地》两部练手之作。 像吴渊这种处女作就起飞的导演,屈指可数。 他这个开挂有了20年执导经验的不算,上一位处女作就起飞的导演叫陈凯戈。 吴渊亲自将六人都面试了一遍后,还算是满意,这才将三千万的扶持资金批给了他们。 至此,他们便可以去组建剧组,准备拍摄了。 当然,这六部光影时代投资扶持拍摄的电影,制片人肯定是光影时代派人负责,紧盯着导演用钱,确保这六个导演不会中饱私囊。 这就和当年吴渊拍《彗星来的那一夜》,被中影派的制片人监督一样。 而电影拍出来之后,版权以及上映后的票房盈利,都将会归光影时代,导演们是分不到啥钱的,只有一份保底工资。 这条件可比当时韩董投吴渊的时候狠多了。 然而这才是圈内常态,新人导演基本是不可能分到电影利润的。 要知道,能拉到投资将自己想拍的电影拍出来,这些没机会独立执导的导演,就已经热泪盈眶了。 也就只有利润全都给投资方,投资方才敢在你这个新人导演身上下赌注啊! 至于对这些新人导演不公平? 一毛钱都没花,就能将电影拍出来,他们已经很开心了好不好。 只要这部电影能打出名气,获奖或者拿到好票房,那他们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怎么可能还会缺钱呢? 要是这电影没拍好,投资方亏了个血本无归,他们也没啥损失. 谁承担风险,谁获得利益嘛,很公平的一件事。 对吴渊而言,这三千万砸出去,六部电影里能有两部电影赚钱,他就能偷着乐了。 就算钱全亏进去,他也有心理准备,看的非常开。 将这第一期的扶持导演都安排好后,吴渊也就不再将心思放在他们身上了。 最终他们能不能拍出好的作品,得看他们自己的努力。 至于他本人,自然是忙活着对他来说更加重要的事情。 在抽空去看了下两个新房楼盘的建造情况后,吴渊就重新将生活重心,放回到了工作上。 对他而言,他的工作自然就是拍电影了。 《地心引力》的前期筹备,已经不能再拖了。 这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将会是吴渊目前拍过的电影里最长的一部,也有可能在未来也会是最长的。 因为从2006年3月开始筹备,到2008年6-7月上映,这中间足足需要耗时两年多! 需要这么长的制作周期才能制作处这部电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根本没有制作这种科幻电影的先例。 一切都是无迹可寻的,别说什么工业化了,就连原始的手工流水线都没有。 所有电影里需要出镜的道具,都要找美工师来负责出画稿,然后再找工厂定做。 美工师在旧时的好来坞,被称为艺术指导。 但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这个职位变成了影片背后的所有艺术部门的头头。 在好来坞,一部科幻或者奇幻、魔幻大片,是必然会有一个庞大的美工团队支撑的。 艺术指导的负责人,是需要与导演以及摄影师,共同把握整部影片在画面上的具体体现形式的。 换句话说,一部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好不好,艺术指导和导演、摄影师三方各承担了三分之一的作用。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在目前内地的电影行业是空缺的。 国内的剧组当然有美工团队,但没有专门搞科幻、魔幻、奇幻设计的美工团队,只有做历史电影方面的美工团队。 怎么去给《地心引力》找来一支好来坞级别的科幻电影美工团队,就是吴渊目前需要搞定的事情。 他亲自来到了国家航天局,从航天局这边邀请了几位年轻的专家作为艺术指导。 然后,他又靠自己的人脉关系,从《加勒比海盗2》的美工团队里,请了几位有过科幻电影布景经验的美工师。 最后,则是大量的从国内的一些美术院校,邀请年轻的毕业生来填充基础组员,勉强拉起了一支团队。 这只团队由航天局的专家提供华夏、国际空间站的内景基础参考资料,再由好来坞请来的美工师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构建出近未来的,更符合电影画面审美的模板样本。 然后,从国内美院聘请来的普通团队成员,再将其画成一张张拆解开的设计图。
有了一个个零部件的设计图,吴渊才能拿去找一些与航天局有合作的工厂,制造出仿真的零部件。 是的,毫不客气的说,吴渊到时候可以宣传自己电影的搭景是“军工”级别的! 最后,吴渊那支在《加勒比海盗》剧组进修过的道具组、布景组,再用这些零部件于怀柔影视基地的摄影棚内,搭建出几个空间站的内景。 公司的特效部门,则根据美工团队提供的概念设计图,制作太空外景的各种CG建模。 值得庆幸,吴渊选择拍摄的是《地心引力》,不是《流浪地球》。 与《流浪地球》那庞大的工程量相比,《地心引力》只有几个空间站室内的景需要还原搭建,室外的空间站外景和太空环境,全都要用特效CG画面代替。 要是像《流浪地球》那样,要搭建地下城、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等建筑,怕是他用十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完成从美工设计到各种景建成。 没办法,现在国内能胜任这种艺术指导、美工画师以及模型师的专业人才还是太少了。 《流浪地球》在前期筹备之前,就做了3000张的概念设计,后面又跟进了8000张。 花了4年时间、做了11000张设计图,才完成了拍摄前的电影世界设计和实景搭建。 相比较之下,吴渊的《地心引力》,估计只需要一两千张概念设计图。 即便如此,吴渊保守估计,光是画好这些设计图,他组建的这支美工团队,就要花费半年时间。 这还没算上公司特效团队做外景、太空CG建模的时间。 然后再搭景,演员再进行一些航天员的训练,年底《地心引力》能开机都算快的了,就算拖到明年才开机,吴渊也不感到奇怪。 这就是从零开始筹备一个科幻大片剧组的困难之处,万事开头难嘛。 就这,《地心引力》还只是科幻大片里,在布景设计,CG建模方面最简单的一类。 这部电影既没有机甲,也没有光剑,更没有宏伟的太空战舰和超现实的未来城市。 有且只有几个小小的空间站而已。 而这也是目前国内电影产业能做到的极限了。 你让吴渊现在去做《变形金刚》《流浪地球》《环太平洋》这种科幻大片,就算有剧本在手,他也真的没办法靠国内的电影产业做出来 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导演的能力范围,衡量的是导演背后支撑的电影工业能力和电影产业水准。 但《地心引力》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吴渊斗志满满的带领着剧组的美工团队、艺术指导,便一头扎进了光影时代楼上的特效部门,每天都和团队成员泡在工作室里,讨论着《地心引力》的概念设计…… 时间跟不要钱似的,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直到张国榕的来访,才将胡子拉碴的吴渊,从工作室里揪了出来。 回乐坛玩了一年多的张导,终于又想起来自己已经转行做导演了,该拍新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