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节-徒劳无功
三十六道笔直射出的蓝白色粒子束即将一头冲进Cybertrom表层的蜂巢结构时,突然毫无征兆的转向,头也不回的朝着另一个方向激射而去。 仿佛如同光束照射在镜子上,粒子束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折射效果,但是那里却明明什么都没有,原本应该发生的崩裂与爆炸自然而然的一个都没有发生。 第一轮攻击直接来了个三不沾。 就知道会是这样!第40突击队队长恩伯努斯心底忍不住涌出一股子气馁的情绪。 Cybertrom的无形防御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抵挡各种物理攻击,连粒子束这一类定向能攻击也依然可以轻而易举的偏转。 正因为令人无可奈何的防御力,才会使得这个悬浮于近地轨道上的庞然大物成为第三纪元文明头顶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隐隐威胁着大洋洲的十三个主登陆基地和数百个子基地。 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却依然让第三纪元文明人类感到无时不刻的芒刺在背,寝食难安。 作为第40批向Cybertrom发起挑战的勇士头领,恩伯努斯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咬牙切齿地低吼道:“坚持住!我们需要在最近的距离引爆‘达瓦’,掩护我!” 即便徒劳无功,九架“克兹格”截击机仍然不依不挠的不断发射蓝白色粒子束。 在黑暗的宇宙中,一缕缕若隐若现的蓝白色细线不断射中表面布满蜂巢般孔洞的巨大球形天体,然而这些细线却速度丝毫不减的飞掠过天体表面,投入无垠的太空中,不知射向何处。 突然间,某一个六边形蜂巢孔洞内射出一道赤红色光束,准确命中了一架“克兹格”。 一朵耀眼的火光无声无息的绽放,细长三棱状外形的“克兹格”截击机迅速膨胀裂解,并且释放出滚滚浓烟。 准确说,这些浓烟应该是高温气化的物质在极端真空低温环境下再次重新凝结变成大量细腻如粉末状颗粒物。因为失重与惯性而源源不断的抛撒出来。 一架兵人驾驭的“克兹格”被迅猛的激光束直接打爆。 宇宙空间的真空环境正是各种定向能武器以及电磁武器大展手脚的战场,由于受到大气与尘埃的折射、衍射与中途损耗。 “拉开距离!做无序躲闪!” 恩伯努斯cao纵着自己的坐驾开始进行大幅度左摇右晃。 机头前方八个微型喷射孔不断释放出耀眼的青蓝色火光,带动截击机作出各种立体式规避动作。 紧接着又是一道赤红色激光束闪过他所驾驭的“克兹格”截击机附近,击中了身后的一架载击机。 与机体一同陨灭在宇宙空间的。是一具智能机械人。 “亚当”擅长于各种精密、复杂、重复性大和强调逻辑性的工作,但是在创造力上却是相当乏善可陈,它所作出的规避动作就像教科书一样死板,很容易让人找出有迹可循的规律。 “再坚持一分钟!我们就能干死它!” 突击行动已经进入了无法回头的白热化阶段,恩伯努斯声嘶力竭的大吼。心中熊熊燃烧着澎湃的战意。 又是一道无情的赤红色光束闪过,紧接着一朵代表死亡的红色花朵缓缓盛开,就像传说中的彼岸花,每一次绽放都会带走一条生灵。 连续失去两位队友的“克兹格”截击机小队依然在用自己的生命为冲锋行动铺出前进的道路。 来自于Cybertrom本体的激光束依然不紧不慢的发射着,却给包括恩伯努斯在内的战族人制造出越来越沉重的心理压力。 随行的兵人飞行员,因为刻意调制出来的基因缺陷和后天教育,使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疼痛与恐惧究竟为何物。 与智能机械人一样,他们同样存在死板与欠缺灵活的缺点,因此很容易成为优先打击的目标。 正因为如此,兵人与智能机械人担负的使命原本就是作为炮灰与吸引火力而存在。 “啊!~” 耳边突然响起一声戛然而止的惨叫。恩伯努斯这才惊觉自己已经只剩下三位族人。 难道这一次又要失败了吗? 面对依然还有一段距离的Cybertrom,这位战族勇士心神不由自主的摇曳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体形堪比小行星的数字智能构装体表面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巨大变化,蜂巢状表面迅速凹陷下去,出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那里看不到一点光亮,只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一直在关注Cybertrom的现今人类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它的异常变化,不仅惊动了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也同样引起了公众们的注意,亚洲东部与美洲西海岸一带的天文台和平民们迅速将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一角。 曾经rou眼可见仿佛蒲公英般的淡白色小绒球。现如今只剩下了周围一圈淡白色,就像一个小圆圈悬挂在天际,如此巨大的变化想不引起地球的注意都很难。 “光环?” 不知道有多少人发出类似的惊呼。 现如今,各种外形状似圆环状的大型物体都会天然引起现今人类的警觉。更何况还是静止在近地轨道上的那个巨型构装体。 当然,这只是rou眼的错觉。 在更高清晰度的光学或电磁波探测设备面前,却能够清楚的看到数字智能构装体Cybertrom朝着地球的这一面出现了一个漏斗状凹坑,坑底似乎可以深入到球体的核心。 至于那几架不自量力的第三纪元文明“克兹格”截击机,直接被选择性无视了。 - 在德兰城附近,有一块完全属于Dragoon魔动工业掌门人的私人土地。这里包括了一座小镇与数十座面积不等的庄园。 除了性格纯朴善良的镇民与村民外,楚门镇一带的最大特色便是暗藏着各种各样的地下建筑。 基于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环境,“光环”计划的第四十七次对接实验便放在了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