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利民之政
书迷正在阅读:女儿太强了,大帝吃饭都想坐小孩那桌、亿万豪宠:帝少的迷糊妻、师父说的对、我给修仙带来亿点物理震撼、修者界的异类天才、自由鸟日记、德云的咸鱼华娱的巨星游戏圈的神、开局音综选秀,揣着地球歌库的我杀疯了!、火力至上、我有穿梭机,穿到三国吹牛批!
武汉,黄鹄台。 殿内,刘备忍着身上的病痛,微闭眼睛假寐。 经赵云允许后,司马芝趋步入殿,低声说道:“陛下,臣获得汶山郡都安县主簿,其自言有奏疏上呈陛下。” “汶山郡?” 刘备微睁眼眸,疑惑问道:“朕若无记错,汶山郡在益州,远在巴蜀。今怎有县主簿至武汉?” 司马芝犹豫几许,说道:“禀陛下,都安县主簿言其县长两三年间,渎职怠慢,不理政事,案事堆积如山,常谎报案牍。其奏疏百上,不知为何,终日不见回音,这才千里至京,持奏疏谒阙。” “至武汉时,因无公文被臣吏所扑。臣拷问得闻都安县主簿唐侃前后之事,特代其奉奏疏于陛下。” 众人翻开侍郎们抄录的奏疏,见其上内容,不禁皱起眉头。 “陛下恕臣浅薄,臣仅为武汉尹守,不知益州细事。”司马芝说道。 “陛下名中讳字,早些年无人不用。小吏粗鄙,无知而用,有何不能理解?”徐庶说道。 刘备阻止了司马芝说话,吩咐道:“来人,诏太子、尚书台诸官及诸卿至此,以商唐侃之罪,以及都安县之事。” 见众人从案件上讨论到自己名字,刘备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治南土以来,常北伐用兵,深感无功德与百姓。今岂能因一人之名而累天下百姓,且如仲邈之言,加火于备侧。” “这~” 见唐侃用向魏帝上奏来讽刺大汉,今怎能不让刘备生气! 杨仪敢怼徐庶,却不敢怼诸葛亮,唯有愤怒坐下。 王粲代行其事,指着奏疏,说道:“都安县主簿唐侃持奏疏谒京,疏中弹劾县长,以及有违逆之语。今陛下诏诸君入殿,是为商讨此事。” 都安县主簿唐侃在奏疏中,不仅使用‘备’这违禁之词,且还有在书信中愤怒表示,‘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臣章百上,终不见省,臣岂可北诣魏帝以告怨乎?’。 徐庶出身不高,昔日自感有法难伸,方杀人报仇。后来被同伙救走,之后的他弃武从文,寄希望用法度而肃清天下贪官。 “陛下!” 霍峻无奈而叹,顿感这个都安县主簿头铁,入京谒刘备,细言奏疏之事就好,何必故意去气刘备。说什么若刘备不理,他将北谒曹丕述怨屈。且在某些字词中,不知是故意还是有意,用刘备的‘备’字。 说着,徐庶扬了扬奏疏,讥讽说道:“正是因有尚书这等官吏,方逼唐侃口出北谒魏帝之言语?” “咳咳!” 刘备望着堂中诸卿,已是明白众人之意,无奈而笑,问道:“备字所用频繁否?” “频繁!” “陛下欲按旧制惩唐侃,可行;然欲法而言,陛下不可因讳字而治唐侃死罪。今请陛下三思而行,不可因怒而为之。” “陛下讳字多有用于军中,臣有令将士改用他字。”霍峻答道。 顿了顿,霍峻说道:“臣有闻子产刻法于鼎,管而告之于民,百姓方知法而守。峻读古之典籍,窃以为法无明文,不得惩之。今唐侃之事,望陛下三思。” 杨仪被气得脸色涨红,说道:“君仅是江州刺史,有何官爵干扰尚书台理事。” “陛下不可不避!” “陛下,唐侃之案当请陛下发令!”徐庶拱手道。 “啪!” 霍峻刚看完奏疏,却见杨仪拱手起身,弹劾说道:“禀陛下,都安县主簿唐侃越级上奏,疏中多有用讳字。且有迎奉曹丕,背君投敌之意。臣仪以为将可用大逆治罪,将其下狱处死。” “奏疏何在!” 刘备差点没被气到,说道:“朕患疾病,旦夕将亡。今让朕改名,岂有此理?” “算了!” 诸葛亮拱手道:“臣偶时书令,常有用之,但察觉之后,常有改用他字。” 今徐庶见到唐侃行千里谒京上疏,岂能不为之共情? “杨威公,还不退下!” 诸葛亮将奏疏扔到案上,沉着声提醒道。 “不可!” 杨仪当即反对,说道:“陛下为万乘之尊,岂能为利臣民,而改己名。今当用他字代之,而后治唐侃之罪。” 霍峻起身而拜,说道:“禀陛下,昔前汉时,孝昭皇帝弗继位,因旧名‘陵’难以避讳,故去陵,而留弗。故而两汉以来,避讳与否,看天子之心意。” 徐庶朝着刘备长拜,说道:“禀陛下,中汉之末,贪官污吏横行,法度不得伸,庶唯持剑以报仇。今我季汉之世,岂能与中汉相同,臣请陛下免唐侃死罪,鞭挞三十以为治罪。” 司马芝不知其故,捡起地上的奏疏,见上面方知刘备为何生气。 杨仪毫不退缩,直面徐庶,说道:“陛下,益州、汶山虽有过,但唐侃口出怨言,有诋毁陛下之意。且明知陛下讳名,且故多用之。今若不惩处,岂不有损陛下之威。蜀人若知陛下不惩处,必而大涨威风,而后骄纵。” 孙邵蹙眉说道:“陛下之名,常可代称。今不可不避,陛下不如改名。” “在这~” “诺!” 正儿八经所避讳的皇帝名,多是在官方层次上,如秀才改茂才,庄侯改壮侯,亦或彻侯改通侯。 “怨言之罪可免,触及陛下讳字之罪,岂能以三十鞭过之?”孙邵说道。
徐庶随即起身,反驳道:“主簿唐侃所讼之事,是因我汉治政不严,且奏疏百上而不至中枢,故而因之生怨。此当是益州、汶山之过,及有司之错。愚蠢之人,岂能诛之?” 刘备摊开奏疏,问道:“汶山郡守何在?可有都安县长姓名?” “尚书之所为,与贪官长吏有何所异?又或是尚书与小人有何大仇?不恤其情,而怪其罪。” “陛下在上,徐江州安敢如此?” “陛下仁德,今为便名,不如创字。我汉是为火德,陛下不如以火为旁,加于名旁。日后之君,多用僻字,以免令臣民不便。”霍峻说道。 两汉避讳皇帝姓名之事,或有执行,或没规定。不管是刘弗陵改为刘弗,或是刘庄避讳庄字,都是看皇帝喜好。 徐庶当即冷笑不已,对着杨仪骂道:“小人因公而生怨,不远数千里,从巴蜀之西陲至京师。其舍尽家财,风餐露宿,上告京师。今尚书不理其因,而因疏中怨言,欲下罪治之,岂为人臣之礼乎?” “禀陛下,两汉以来,天子之名可避,亦可不避。” 刘备忍着身上的不适,从榻上缓缓爬起。 愤怒消散的刘备,其脸色如常,问道:“不知仲邈、孔明,有何见解?” 孙邵看向榻上刘备,说道:“今下之事,还请陛下开口!” “臣知罪!”孙邵尴尬道。 司马芝话未说完,却见刘备因愤怒而咳嗽。 半响之后,诸葛亮、霍峻、徐庶、孙邵、杨仪等尚书台官吏,纷纷入殿,向刘备行礼。 刘备边咳嗽,边将奏疏扔到地上,大喘气说道:“嚣张之徒,安敢如此!”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如中汉孝明皇帝庄,其臣班固修史时,曾将老庄之术,后改老严之术。然项庄、庄子等字未有避讳。陛下继位以来,未有下诏,细规姓名避讳之事。” “呵呵~” 刘备捂着脑袋,躺在榻上,说不了什么大声的话。 说着,刘备叹了口气,说道:“避讳之事,当是朕登基以来,最后一件利民之事。”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朕姓名仅二字,学不了昭帝。不如学明帝,日后奏疏诏令,备字不禁,及有姓名连同者,方坐罪论处。” 刘备沉吟少许,说道:“今拜徐庶为御史大夫,执掌御史台。派吏西巡,严查都安县长渎职一案。唐侃死罪可免,活罪难赦,鞭三十以为记罪。而后考其功绩,酌情录用为官。” “陛下仁德!”众人呼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