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医者晚明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八章 《渔家》言志

第一百零八章 《渔家》言志

    冯从吾不理众人的惊讶,微微一笑,扬声说道:“一时文思泉涌,诗兴大发,所得三首,一并献丑了。”

    “其一

    箪瓢不改亦非贤,人不堪忧徒自怜。

    俗学不知吾性乐,丢过自己觅颜渊。

    其二

    信步蹻来自坦夷,何须沂水始相宜。

    风流不得前贤意,晋室清谈又足悲。

    其三

    鸢飞鱼跃在天渊,夫子安能不谓然。

    若使中间稍有物,任他行乐亦为偏。”

    冯从吾这《与同志论学及暮春章有感》三首一出,就震惊全场,虽然这三首并不见得比陆伸的《岳祠烟树》和傅英的《磁河》要好,可这却是现场之作,就算是陆伸、傅英二人也不见得现在就能作出堪比这三首水平的诗。

    一面倒的局面生生被冯从吾凭借个人才力拉了回来。

    现在压力又回到了祁州士子身上,是继续用旧诗,还是作新诗,这是一个问题。

    “好,早听闻冯家麒麟儿,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诗言志,亦见性,他日成就不可限量。看来二十年后,关中将出一鸿儒硕学矣!”

    王汝梅虽然没有点评诗的好坏,可对冯从吾的评价却高得惊人。

    两年后冯从吾高中进士,为官七载后因直谏惨遭廷杖免官,居家讲学二十五年,建关中书院,育弟子五千,使得关中文风昌盛,成为一代大儒。

    冯从吾不仅发扬张载开创的关学,更是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融合的关学集大成者,并且是东林党在西北的领袖。

    在关中创关中书院,在京城与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使之成为能和东林书院相媲美的文学圣地。

    冯从吾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关西夫子”。如同今日一般,生生凭借一己之力,振兴关学。

    祁州士子聚在一起低声商讨了一番,最后童潮说道:“方才听傅英的《磁河》,我也偶有所感,需要化用你的一句,只是此时天晴无雨,不得其景,恐他人误以为不是现场之作。”

    陆伸说道:“无妨,既是因磁河有感,又有一句化用,是晴是雨就无关紧要。至于他人是否相信,强求不得,莫管那么多,为我祁州再添一佳作为重。”

    童潮一想,确实如此,便点头应下,众人散去,童潮站出来说道:“先前听傅英的《磁河》有感,也作《磁河》一首。

    雨歇磁河上,新添万倾波。

    清涵双岸柳,暖浸半汀莎。

    天外浮青练,风前漾绿罗。

    观澜无垠趣,又听濯缨歌。”

    众人颇有些惊疑,又是《磁河》,又是雨景,又是万倾波,真会如此巧合,真是现场之作?

    董九贡、冯从吾等人则在议论磁河,能诞生两首府中佳作,这磁河定是祁州一景。

    冯从吾问道:“不知磁河位于何处,这一路过来所经河流多不胜数,他日当去观赏一番。”

    “祁州城东南,有三条河流汇聚,依次是瀛水、沙河、磁河,最南那条便是磁河。”傅英说道。

    冯从吾等人暗暗记下,打定主意此番事了一定去观赏一下雨中磁河美景。

    等众人议论完,王汝梅才笑着说道:“今日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两首《磁河》各有千秋,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我对接下来的诗作份外期待,下一位谁来?”

    孙承宗见无人上场,便站了出来,说道:“既然大家谦虚,我就先来献丑了。”

    众人先前听王汝梅说“生子当如孙稚绳”,便记住了孙承宗,在场诸人,还只有孙承宗和冯从吾得到较高评价,其余之人也只是点评了诗作。

    因此对孙承宗的诗作很是期待,祁州士子想着他是高阳人,同属保定府;冯从吾、董九贡等人则是欣赏孙承宗能摈弃门户之见,为他们禹州、西安士子站队。

    孙承宗一指堂内一幅寒江钓雪图说道:“观此图有感,作《渔家》抒怀。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诗出震惊全场,如果说先前几首佳作达到府级水准,那这首《渔家》,便是司级水准,无论是在河南、陕西还是京畿,都是能入佳作之列。

    这在诗坛不振的明代,此诗就是准一流水准,堪称大家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中包含浓郁的为民请命思想,使此诗情感再度升华。

    “好好好,多年未闻如此振聋发聩之作,稚绳有大才啊!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

    “一句‘不识’抨击不识人间疾苦的行乐者,此诗观察细致,格调清新,文句简洁,描摹传神,笔力矫健,是为民请命的难得佳作,颇有几分杜工部《三吏》、《三别》遗风。”

    “妙妙妙,实在是妙不可言,思人之未想,道人之未道,稚绳若出仕,是我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福。哈哈哈哈,我保定府下一位栋梁之材非你莫属,后继有人啊,苍天有眼啊!”

    王汝梅笑着赞着感慨着,说着笑着又不觉老泪纵横。他是亲自经历过庚戌之变,俺答寇边,进犯京城,劫掠京郊百姓,那种耻辱,已经深入灵魂,做梦都不敢忘。

    也是从那时起,他不在舞文弄墨,一心想着雪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二十几年来,他为官各地,从不排斥武备,反而勇于任事,虽几经波折,却也在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出任巡抚三年。

    他没有辜负朝廷的信任,打击了蒙古部落嚣张气焰,并修建城防,更推行了丈量土地之策。这在张居正病逝,改革派星散之际,还敢坚持国策不变,更是难能可贵。

    也因为此,此次丁忧结束,朝廷并没有再度启用他。他早已经被打上了张居正改革派的烙印。

    世间虽无张居正,可坚守张居正的人却还在。虽遭贬斥,散于四海,却也时刻在影响着当地,孕育着大明最后的希望。

    此时朝廷已经无力自救,可大明各地仍然有着勃勃生机。属于大明最后的辉煌,晚明百家,即将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