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新的背刺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490章新的背刺杭州。 随着进入酷暑,于宗远于二公子更加懒了。 只看到两个妾室正站在冰块边上,用力向于二公子那边扇着扇子。 于二公子依然像是死鱼一样趴在凉塌上,这杭州明明要比老家南平更北,可是夏天要比南平难熬多了。 于二公子正在考虑要不要返回老家的武夷山避暑,躲过这难熬的杭州夏日。 可是于二公子又舍不得杭州的热闹,老家南平还有亲爹和亲哥一大家子在,回去他就不是呼风唤雨的于公子了,而是于儿子和于二弟了。 上一次写信向父亲问安的时候,于宗远就说自己在杭州事务繁忙,所以才没时间返回老家的。 想到这里,于宗远只能打消了返回老家避暑的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老管家走进屋内,说是火柴厂的厂长林安上门拜访。 对于林安,于宗远的态度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林安的火柴厂在上个月又扩大了规模,向于宗远要了一大笔的投资。 这笔投资甚至超过了当初建火柴厂的三千两银子。 自从抛售完毕铁路公债之后,于宗远的产业真的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和徐家不同,于宗远的投资往往立足于各种新行业,用报纸上的说法,于公子投资的都是“新兴行业”。 比如捕鲸业,肥皂业,火柴业,这些都是以往不存在的行业,但是一旦兴起之后就是纯粹的空白市场,投入大量资金的人可以获得巨大的优势,迅速占领整个市场。 于宗远的这种投资,虽然也经常会失败,但是只要成功一次就能获得十倍乃至于百倍的回报。 可偏偏在东南能够这么玩的,也只有于宗远这么一个人。 在两个月前的时候,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于宗远的投资故事,报纸上盛赞于宗远的成功,在于他“广撒网的有魄力投资,超然卓绝的敏锐眼光!” 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于宗远都快要气炸了,他甚至觉得这家报纸的编辑是在捧杀他。 于是于宗远立刻下令购买下了这家报社,并且将写那篇文章的编辑胡润喊到了自己的府上。 见到这个编辑之后,于宗远也是心头火气,这么大张旗鼓的吹嘘自己,不是将自己架在火堆上吗? 但是这家报社的编辑并不知道,他反而盛赞于宗远的投资“眼光”,不断的拍着rou麻的马屁。 面对如此rou麻的吹捧,于二公子那点气也消散了不少,看来这个编辑真的是自己的崇拜者。 胡润看到于宗远心情大好,于是提出要给于宗远写专访,详细介绍于宗远的发家事迹。 于宗远一听当场就拒绝了。 开玩笑!大都督还没写传记呢! 自己弄得这么大,不等于自己说自己是肥rou,等着官府来收割? 于宗远立刻拒绝了胡润的请求,但是胡润的建议却给了于宗远一个想法。 自己名声这么大,想要压下去已经很难了。 既然如此,何不将其他人也吹捧上去,只要别人比自己厉害,那么日后宰肥羊的时候自己肯定就能排在后面了。 于宗远想明白了这一点后,立刻向胡润提出,要将他收购的这份八卦小报,彻底改版为商业报纸。 这份报纸除了要刊登商业消息之外,更重要的内容是东南实业家和投资家的专访! 要详细介绍这些在各产业领先的大佬,是如何崛起如何“奋斗”的! 胡润听到这个建议之后,眼睛也是一亮! 当年介绍于宗远的那期是报纸卖的最好的一期,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成功人士”的“奋斗”故事,就是最好的成人童话。 胡润也知道自己用了春秋笔法,省略了这些人发家中黑暗的部分,而且他们的成功往往也都是各种因素的结合,让他们自己也很难复制。 但是在如今东南的环境下,鼓励的就是这种开拓精神,有不少普通人都在做着这些美梦。 甚至每天都能听到某某出海赚了大钱,某某开了什么工坊大赚特赚的消息。 胡润立刻对于宗远佩服的五体投地,怪不得于公子要买自家的报社,原来是有了这样天才的想法! 活该人家于公子赚大钱啊! 于宗远又说道:“你还可以弄个富豪排行榜,将各地有实力的商人都列上榜单。” “对了!不要列我!” 胡润眼睛再次一亮! 这年头做生意主要靠的都是实力和名望,如果有了这个排行榜,肯定很多人要争着上榜! 这又是一个增加报社收入的好机会! 胡润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于公子真的是做生意的天才啊! 就这样,于二公子收购的这家报社,改名为《杭州商业报》,开始从八卦小报转型为专门的财经报纸。 而《杭州商业报》的第二个版面,则是胡润专门用来专访富商和工坊主的版面。 在各种报纸竞争激烈的东南地区,《杭州商业报》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杭州最畅销的报纸。 甚至连苏州和松江的商人,都会来杭州购买这份报纸。 两个月的时间,《杭州商业报》成了杭州最畅销的报纸,而收购这家报社又成了于宗远投资成功的优秀案例之一。 报纸这门生意,最大的好处就是现金流充足。 《杭州商业报》同时又是一份和商业紧密相关的报纸,读者当中也有不少是真的做生意的商人。 于是《杭州商业报》的广告费用也水涨船高,给于宗远带来了大量的现金。 要不是林安的火柴厂扩建用去了于宗远的现金,他家的银库都快要堆不下了。 此外,除了林安的火柴厂扩建之外,如今还能稳定吃钱的项目,就剩下任福的蒸汽机项目了。 而任福是林安的好友,他的项目就是林安介绍的。 所以即使天气酷热,于宗远还是见了林安,毕竟这是自己为数不多的“靠谱”手下了。 见到林安之后,于宗远的态度也非常亲近,他随口问道: “林厂长,火柴厂的扩建进行的如何了?” 林安老老实实的说道:“已经扩建完毕了。” “没事,我就是随口一问,慢慢来没事的。” 于宗远随口回着,但是他听清楚了林安的回答,立刻跳起来说道:“什么?已经完工了?”
林安带着笑容说道:“是啊,已经完工了。” “这次能这么快完工,还是多亏了于公子了。” 于宗远站起来说道:“多亏了我?火柴工坊扩建我可是一次都没去过工地,怎么说是多亏我了!?” 于宗远提高了声音,火柴工坊这么快完工,就意味着自己投入已经结束,而火柴这东西本来就赚钱,接下来又要开始拿麻袋接钱的日子了。 一想到这里,于公子又血压高了,他连忙说道: “等等!这么快完工,是不是没遵守法律?现在杭州可是严查奴工的!” 所谓的奴工,就是如今在东南暗地里出现的一种制度。 随着一些保护劳工的法律出台,很多工坊也意识到了人力成本费用的巨大。 其实在工业时代初期,与其说是工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聚集的手工业。 很多工坊主发现,如果按照法律雇佣东南的工人,那自己得到的收益就会少很多。 于是奴工就出现了。 这些奴工一部分来自于东南比较欠发达的地区,或者干脆就是从北方逃荒来的流民。 除此之外,还有从南洋、倭国、朝鲜、安南贩卖过来的人口。 东南官府是严格禁止奴隶制度的卖身契的,于宗远也是在几次聚会上,听别人夸耀过自己使用奴工是多么便宜。 最后自然是被于公子正义举报了。 作为杭州商人的领袖,于公子一直致力于维护商人形象,这些使用奴工的工坊主当然不能让他们败坏东南儒商的名声。 林安连忙摇头说道:“不是用了奴工,于公子放心!” “我说多亏了于公子,是多亏了于公子投资过的那些工厂帮助。” “我投资的?” 林安点头,激动的说道: “厂房用的是于公子投资的水泥工坊造的,那砌墙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于宗远这才想起来,水泥工坊似乎是当年为了响应胡宗宪在杭州治理水灾,于宗远主动投资的。 “厂房用了大量的玻璃,这些也都是您的工坊生产的。” 于宗远想起来,杭州的玻璃工坊也都是自己投资的。 林安继续说道:“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任福的蒸汽机。” “蒸汽机?” 林安说道:“是啊,于公子,您不知道蒸汽机有多好用!蒸汽机连接的钜床,可以轻松的将木材切开。” “蒸汽机还可以搅拌水泥,一台机器就能抵得上好几个人工!” 于宗远一下子站起来,他敏锐的感觉到了不对劲! 蒸汽机不是没用的玩具吗? 怎么听林安这么说,蒸汽机还真的有用啊? 蒸汽机可是于宗远最亏钱的项目了,可不能出什么意外! 一想到这里,于宗远也顾不得天气炎热,再也没办法继续待在府里了。 他立刻对林安说道:“走!去火柴厂新厂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