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线阅读 - 第327章 九边,救俞

第327章 九边,救俞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327章九边,救俞接到张居正信件的赵贞吉,正在和自己的幕僚商议如何处理。

    幕僚们议论纷纷,姓孙的绍兴师爷说道:

    “东翁,历来变法总是要得罪一批人的,更何况是涉及到财本的一条鞭法呢,自古以来首倡变法者往往都不得善终。”

    赵贞吉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其他人都离开,孙师爷留下。”

    其他师爷羡慕的看着孙师爷,然后向赵贞吉拱手道别离开。

    等到其他师爷都离开了,赵贞吉这才说道:“先生以为,如今本官要如何做?”

    孙师爷停顿了一会儿说道:“离开南直隶。”

    赵贞吉立刻笑道:“孙师爷果然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孙师爷立刻说道:“主政南直隶,怎么做都只能无功有过。东翁的志向是入阁拜相,继续留在南直隶就断了入阁之路了。”

    赵贞吉问道:“先生,如今国事飘摇,朝廷信任我让我主政南直隶,我要如何才能离开南直隶呢?”

    孙师爷看向赵贞吉说道:“东翁,您已经知道答案,何必要问我呢?”

    赵贞吉摸着精致的胡子说道:“还请孙幕友说清楚。”

    孙师爷还是吞吞吐吐的,赵贞吉说道:“那这样,我写上一字,你也写一字,看看我们想的是不是一样?”

    两人各自拿出一块残纸,写上了一个字。

    只看到赵贞吉上写一个“徐”字,而孙师爷则写了两个字,“反徐”,赵贞吉对着孙师爷一笑说道:

    “孙幕友大才,日后我们要多亲近亲近。”

    接着赵贞吉又问道:“张部堂的一条鞭法怎么办?”

    孙师爷立刻说道:“拖,今年秋粮征收在即,不能这个时候变换财法,东翁可以拖上一会儿。”

    “等到东翁调离南直隶,张部堂就不会再找您了。”

    赵贞吉说道:“果然妙策,就按照孙幕友的方法办!”

    十月,南直隶户部侍郎赵贞吉,向皇帝密揭弹劾徐阶家族在松江府的不法事。

    赵贞吉并没有弹劾徐阶家族勾结叛军,而是将徐阶家几年前侵占兼并土地的案子翻出来。

    赵贞吉很清楚,龙椅上这位帝王的想法。

    每一个内阁首辅,都会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内阁次辅在看着,这就是嘉靖皇帝的异论相搅之术。

    从杨廷和到夏言,从夏言到严嵩,再从严嵩到徐阶,全都是如此。

    这样内阁就不会出现一手遮天的权臣,这也是嘉靖每次都能处理掉首辅后,朝堂依然能正常运转的原因。

    但是这一次清流组阁,内阁中却没有这样的人物。

    徐阶是心学大儒,如今留在他内阁中的,如李春芳之流都是些子弟辈的大臣,根本不敢和徐阶对抗。

    而更让皇帝坐卧不安的,是清流还支持裕王。

    储君、阁臣,这已经让精通权术的嘉靖皇帝感到惊惧难安了。

    赵贞吉自然知道,自己这份密揭根本不可能将徐阶拉下马。

    但这是他的一份态度,他旗帜鲜明反对徐阶的态度,将有可能成为他入阁的台阶。

    与此同时,九边。

    九边的概念很大,几乎囊括了大明帝国整个北方地区。

    从东往西一字排开分别是:辽东、蓟镇、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

    因为明末的印象,很多人都认为明代设置九边是防御女真人的。

    实际上在嘉靖时期,明帝国最大的敌人还是蒙古人,九边的防御体系是用来防御蒙古俺答的。

    此时的女真部落还没有崛起,甚至还是大明王朝的小弟,经常帮着大明的边军去打蒙古人。

    大同镇,就是“宣大”的“大”,驻大同府,总兵佩征西前将军印。

    大同镇的负责区域是山西行都司,其基础也是山西行都司下辖的左右云玉阳和天镇等三所十四卫。

    明初的时候大同是藩王边镇,不过自从永乐帝靖难成功之后,再也不敢将边军交给兄弟子侄手里,大同总兵官改为勋贵武官统领。

    等到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更拉胯了,九边的总兵官也不再是勋贵的专属职位了。

    比如现任大同总兵官姜应熊,就是一个武将出身的总兵官。

    九边总兵官在武将之中也算是顶级的职位,不过这位姜总兵却战战兢兢。

    原因也很简单,大明朝的边军总兵官是烫屁股的位置,尤其是嘉靖朝的大同总兵官,简直就如同被人施展了魔咒一般,几乎所有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最有名的大同总兵名叫仇鸾,此君曾经煊赫一时,甚至能和朝廷中的权臣抗礼。

    还主导了大同马市,可以说是风光一时。

    仇鸾的下场是被开馆戮尸,挫骨扬灰,家人全部发配边疆。

    仇鸾之后的好几任总兵官,最好的结果也是革职,充军、逮捕下狱的不计其数,这十年大同就换了十任的总兵官。

    姜应熊是看着前任被发配辽东,才接受的总兵官职位,自然是一点喜悦都没有。

    “将军!锦衣卫来了!”

    听到锦衣卫来了的消息,姜应雄都快要吓死了,他脑中都已经闪过念头,要不要现在就去投蒙古人。

    好在下一句话打消了他的念头。

    “锦衣卫是来抓俞大猷的。”

    俞大猷?

    姜应雄这才想起来,是去年发配戍边的那个武将吧?

    俞大猷被发配大同戍边,因为《说岳全传》那件事闹的很大,俞大猷又被比作是岳飞,所以在他抵达大同的时候,姜应雄还专门去迎接过他。

    “既然是抓俞大猷的,就让他们抓就是,报告本官作甚!”

    姜应熊有些恼怒,亲兵咋咋呼呼的吓了他一跳,还以为是来抓自己的呢!

    亲卫露出为难的神色说道:“这俞大猷戍边在河中堡,深得士兵拥戴,锦衣卫若是直接去了,恐怕讨不到好啊。”

    姜应雄还是不想多事,他一拍桌子说道:“这俞大猷不过是一发配充边的小卒,朝廷锦衣卫是奉旨抓他,难道还有人敢阻拦吗?你们直接带着锦衣卫去河中堡就是了。”

    两个亲兵看了看,只能不情愿的出了总兵大帐,带领十名锦衣卫前往河中堡。

    带头的锦衣卫千户名叫陈大年,是大太监陈洪的义子。

    在陈洪取代了陆炳,成为东厂锦衣卫的领导者之后,原本来陆炳时期宽松的作风立刻转变,锦衣卫的行事手段愈发的酷烈起来。

    陈大年就是这种情况下爬到高位的,做事酷烈不留余地,通过恐怖威吓别人。

    对于姜应熊的慢待,陈大年记仇在心里,等着日后有机会再对付他。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将俞大猷抓回去。

    陈洪执掌锦衣卫之后,对待属下也更加酷烈。

    上次前往南直隶抓捕谭纶的那匹锦衣卫已经被全部革职,听说还要下狱问罪。

    陈大年也怕走漏了风声,立刻让姜应雄的亲兵带着他去河中堡。

    “千户,这河中堡是大同镇最远的戍所。”

    听到这么说,陈大年点点头,看来这个俞大猷在大同并没有被优待。

    亲兵又说道:“等到了河中堡,还请千户稍等片刻,让我们将俞大猷诱出来再抓。”

    陈大年在京师可是横行霸道惯了的,上次抄一个严党大臣的家,他可是直接将正门踹开的,听到这总兵亲兵如此怂样,他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总兵亲兵说道:“千户您有所不知,这河中堡彪悍,以前就闹出过很多事情来,就算是总兵大人来了也要小心安抚着,不然要生乱的!”

    “这区区一个戍堡,至于吗?”

    “至于至于,折在这河中堡上的总兵官就有三位了。”

    “最初是本朝初年,皇爷刚继位的时候,为了设置河中堡就出了乱了。”

    “时任总兵张文锦修建河中堡,抽调士卒远戍,因为张文锦酷烈,士卒杀了张文锦攻占大同,朝廷花了一年才平定叛军。”

    “河中堡又是闹过几次叛乱,最严重的一次干脆投了蒙古,后来边镇花了不少银子才从蒙古人手里买回来。”

    陈大年一下子惊了,没想到边镇竟然骄纵到这个地步。

    河中堡其实并不是一个荒凉的沙漠古堡,相反这还是一个草原河流边上的小城堡。

    如今是秋冬季节,草色枯黄如同污浊的海浪,若是在春天夏天来到这里,应该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了。

    大同戍卫控制的地区,其实是以前王朝都非常重视的河套地区。

    黄河在河套地区转弯,形成了一个口袋状的平原地区,从汉唐开始中原王朝就一直在经营河套,将这里作为抵御草原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大宋立国不稳,没有能收复河套地区,所以一直都被北方游牧民族暴揍。

    大明朝立国之初是收复了河套的,但是随着明代中期的国力日益收缩,如今基本上是放弃了河套地区。

    河中堡已经是大同镇延伸到河套地区最深的堡垒了。

    河中堡中,俞大猷正在和士兵cao练。

    被发配之后,俞大猷的心态倒是很好。

    河中堡距离大同最远,因此军官平日都不爱去,整个河中堡一百多戍卒,却只有一个总旗常驻。

    擅长练兵,也擅长和士兵打交道的俞大猷,立刻成了这群戍卒的头领。

    此时俞大猷正在带着这群士卒cao练,突然负责警戒的士兵发出了哨声。

    “敌袭?”

    河中堡的戍卒们动作非常迅速,他们立刻冲进府库拿起装备,就在这个时候两匹马出现在河中堡门口。

    “俞将军可在!?”

    两匹马上只骑着一个中年人,他风尘仆仆,对着河中堡内喊话。

    弓箭手爬上河中堡的城墙,俞大猷喊道:“俞某不是将军,只是河中堡一戍卒,你是何人!?”

    “苏相公的故人!”

    说完,这个中年人喊道:“俞将军,快和我走,锦衣卫来抓你了!”

    士兵们哗然,俞大猷则走过去,看到这个中年人有几分熟悉。

    来的人正是前锦衣卫陆二,他在京师打探到了朝廷要抓俞大猷的消息,就立刻出京来到了大同。

    不过大同戍卫很大,陆二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了俞大猷在河中堡,立刻买了两匹好马,然后一路来到河中堡通风报信。

    “为什么要抓俞将军!”

    “朝廷都已经冤枉了俞将军,现在还不放过吗!”

    士卒们义愤填膺,这段日子俞大猷带着他们打蒙古人,带着他们巡防戍边,河中堡才得到了安宁。

    以往躲在河中堡内瑟瑟发抖,被蒙古人欺辱的日子这才过去。

    可好日子还没过多久,现在朝廷就要抓俞大猷。

    “你是苏相公身边的人?”

    陆二点头。

    陆二继续说道:“锦衣卫就要来了!俞将军若是束手就擒,袍泽兄弟们能答应吗?”

    “不能!“

    士卒们纷纷大喊。

    陆二说道:“将军!若是袍泽兄弟们为了您反了,定然要被朝廷镇压?为了兄弟们,您随我走吧!”

    俞大猷想了想,最后还是无奈的点头。

    陆二说的没错,以他在河中堡的威望,就算是乖乖被擒,恐怕河中堡的戍卒也不会放任锦衣卫带走自己。

    那时候河中堡一百多人造反,肯定也会被大同镇压。

    俞大猷对着河中堡的戍卒拱手说道:

    “诸位兄弟,俞某还是去了。”

    众人虽然不舍,但是也不可能眼看着俞大猷被锦衣卫抓走,士卒们打开河中堡大门,齐声向俞大猷道别。

    陆二和俞大猷刚走,陈大年的锦衣卫就到了。

    陈大年手下对着河中堡大喊:“罪卒俞大猷何在!”

    河中堡内没有任何反应,姜总兵的亲卫又上前喊话,才有士卒站在城墙说道:

    “俞将军已经离去!”

    陈大年脑袋嗡的一声,又让俞大猷跑了?

    “我们是朝廷锦衣卫,我们要进去搜!”

    过了半天,河中堡的城门打开,陈大年一众锦衣卫进去搜索,果然没有见到俞大猷。

    陈大年大怒,还要抓这些戍卒去审问,却被姜总兵的亲兵拦下。

    看到这些戍卒手里的武器,陈大年也很快就怂了。

    陈大年只能恨恨而去,返回大同又让姜总兵派兵搜捕,自然又是无果。

    草原上,和陆二并排,俞大猷问道:“苏相公想让我去哪里?”

    这段是过渡章节,拉出九边的局势,就不求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