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线阅读 - 第223章 徐渭

第223章 徐渭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223章徐渭最新网址:从仙霞关沿途而下,一行人抵达了清湖小镇。

    和吕雀喜父子描述的不同,因为仙霞山上的矿盗横行,阻断了浙江和福建的通道。

    再加上浙江的倭寇动乱,整个清湖小镇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

    船只都靠在岸边,码头上都是闲坐的力夫,小镇中大部分商铺都大门紧闭,偶尔有些挑着担子贩卖南北货的商人,也都只是一些小杂货商人。

    清湖镇是衢溪最南端的码头,宽阔的衢溪可以乘船而行,一行人就在码头该坐船,向衢州府的治所西安城而去。

    苏泽一口气租了五艘浪船,这是一种可以用风帆驱动也可以划桨的中型商船,船东许久没见到这么大的生意,亲自为苏泽等人掌船。

    果然水运才是古代的高速公路,一行人上了船之后,旅行的速度快了很多。

    苏泽白天暗暗记下水文线路,水运是浙江的命脉,而整个浙江水道都会交汇在杭州府,这也是杭州府为何是浙江治所的原因。

    若是日后攻浙,一个方案就是黄巢的办法,翻过仙霞山进入衢州,然后再陆地行军杀入杭州。

    另外一条路就是从海上进攻,攻破宁波后再攻打杭州。

    只要拿下杭州府,就等于掌控了整个浙江水系,那浙江就能全部攻破了。

    苏泽不忘造反初心,默默记录周围的山川地理的时候,一座山峰突兀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船东介绍道:

    “诸位相公请看,这就是江郎山,此乃浙西第一险山,山中有一线天高百丈,仅能容纳一人通行。”

    江郎山果然奇特,衢州所在的是浙北浙西群山中的盆地,大部分地形是平坦的,但是这座江郎山如同一根天柱拔天而起,见算是见惯了山的众人也啧啧称奇。

    果然是险要地形,若是攻浙可以在江郎山上设伏。

    又过了半日,浪船抵达江山县,这里的商旅才逐渐多了起来。

    天色逐渐晚了,苏泽也觉得夜航不太安全,于是众人就在码头中歇息一晚,第二天再次起航。

    苏泽一行人是大客户,船东拿着从江山县内买的水果送到了船坊内。

    将水果放下,船东笑着问道:“诸位相公也是要去衢州书院参加祭孔大典的嘛?”

    “祭孔大典?”

    船东点头说道:“以往仙霞关通畅的时候,你们福建士子去往二京,都会去衢州祭拜孔庙的,只是这些年南方士子都从别道走了,要是以前这个时候啊,衢溪上可都是载着读书人的船呢!”

    回忆起往日的盛况,船东又叹了一口气。

    众人这才想起来,衢州还是孔子南宗所在。

    这还是南宋靖康耻之后,金兵南下,赵构将时任衍圣公召到衢州,在衢州建立孔子家庙,这就是孔庙南宗。

    蒙元建立之后,忽必烈让当时衢州孔家返回曲阜,但是时任南孔家主不愿意从命,就将孔子嫡脉的头衔让给留在曲阜的别宗,自此分出了南北两个孔庙。

    大明建立之后,依然册封北宗为衍圣公,但是也承认衢州南孔的地位,衢州的南孔家庙和曲阜的孔庙规格是一样的,南孔虽然没有衍圣公的头衔,但是也能领祭孔庙,在整个南方读书人中地位超然。

    众人本来就要去衢州书院,如今衢州有大典自然要去凑凑热闹,等到天亮之后众人催促船东赶路,继续向衢州城而去。

    就在苏泽向衢州县城航行的时候,此时在衢州城外的衢州书院也是人声鼎沸。

    整个浙江北部的读书人齐聚一堂,他们都是准备今年赶赴南北国子监入监的举人们。

    之所以齐聚衢州,是因为衢州是孔庙南宗所在,众多士子要祭拜孔庙之后再北上。

    每年这个时候,也都是衢州书院最为忙碌的时候,招待各地来的士子,举行讲学活动,还要孔庙祭拜的典礼都要筹备,忙的衢州书院的读书人不可开交。

    衢州书院并不是官学,而是和延平书院一样是一座私人性质的书院。

    不过衢州书院和延平书院不同的地方是,书院没有学堂,来这里的读书人几乎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大家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学习八股参加科举,而是切磋交流学问的。

    衢州书院曾经是心学重镇,王阳明就三次在这里讲学。

    衢州书院并不设立山长一职,书院中有空着的精舍随便读书人住宿,还有当年王阳明讲学的旧址,供读书人切磋学问。

    虽然衢州书院没有山长,但是此时众人围坐在四个读书人身边,等待他们分配工作。

    这四人是浙江鼎鼎有名的读书人,他们是一个名叫“越中十子”的读书人结社的成员。

    不过十人并没有到齐,这一次主持衢州书院的是十子中的徐渭、诸大绶、吕光升和陈鹤。

    但越中十子并不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诸大绶都是举人,徐渭和吕光升则只是秀才,而是陈鹤是世袭锦衣卫百户,连个功名都没有。

    在文风昌盛的浙江能称雄,在场的读书人都以他们为首,这是因为越中十子是王阳明心学的嫡传传人。

    对于王阳明心学,朝廷的态度一开始也是禁的。

    但是王阳明的地位在这里,直接禁止王阳明的学术也不可能,所以在嘉靖十七年的时候,时任礼部尚书严嵩,揣摩上意,反对自由讲学,借口书院耗财扰民又一次尽毁天下书院。

    当时全天下的心学中心是绍兴府的稽山书院,王阳明的亲传弟子王畿在船上讲学,设立了流动课堂—鉴湖画舫。

    而越中十子就是当时在鉴湖画舫学习王门经义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心学的嫡传。

    浙江作为心学的大本营之一,越中十子的地位水涨船高,虽然如今十子中只有沈炼一人考中进士,如今出仕为官,但是他们的名头依然要比浙江其他读书人都要响。

    越中十子当中又以徐渭和诸大绶名头最响,是越中十子的领袖人物。

    将祭孔典仪的事情安排完毕,围在四人身边的读书人这才散去。

    徐渭如今三十二岁,诸大绶三十一岁,四人中徐渭不是年纪最大的,但是看起来是最沧桑的。

    徐渭很早就中了秀才,但是在乡试上一直都不如意,去年的浙江乡试再次落榜,对科举也有些心灰意冷了。

    诸大绶的科举也差不多,他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还是乡试第二名,但是到今天连续考了十年的会试,每一次都名落孙山。

    等到众人散去,诸大绶说道:“文长兄,你真的要给那人做幕宾?”

    三人都看向徐渭,他叹息一声说道:“家中困顿,再不为幕全家老小都要饿肚子了。”

    众人当然知道这是徐渭的托词,他虽然科举不畅,但是他也绝对算不上揭不开锅。

    徐渭的书画双绝,在曲艺上造诣也颇深,他又是王学传人中所学做驳杂的,谋略兵法治政无一不通。

    就算是徐渭不出仕,以他的名望也绝对不会饿死。

    诸大绶所说的那人,就是刚刚取代张经,成为主持浙江抗倭大局的浙江巡抚胡宗宪。

    诸大绶并不掩饰他对胡宗宪的厌恶,胡宗宪是严嵩的弟子,越中十子当年都是经历过严嵩禁毁书院的,再加上王学传人清流的立场,更让他们对于胡宗宪喜欢不起来。

    张经其实在浙江的名声也不好,他调外兵入浙,大规模使用客兵,将浙江的治安搞得一团糟。

    但是张经毕竟是取得抗倭大捷的,但是严嵩的党羽赵文华伙同胡宗宪弹劾张经,如今张经和李天宠被杀,更让浙江读书人鄙视胡宗宪。

    徐渭也知道这是胡宗宪身上抹不去的污点,他叹息一声说道:“胡汝贞此乃权变之术,由他主持抗倭,总要比让他其他人来主持好吧?”

    众人沉默了,如今论对倭寇情况了解,确实胡宗宪是第一。

    而胡宗宪自从接受了抗倭主导权之后,也一直在征辟本地熟悉倭情的士子协助他抗倭,还听从了浙江当地的意见不再调集客兵入浙,而是改让俞大猷戚继光在本地募兵。

    这些举动也让浙江读书人对他改观了一些,徐渭和胡宗宪本来就有故交,在胡宗宪的邀请之下,徐渭前段时间答应胡宗宪做他的幕僚。

    徐渭说道:“抗倭乃是吾的大愿,谁能抗倭我徐渭就支持谁,我已经答应入幕协助胡汝贞赞画抗倭,大家就不要再劝了。”

    众人沉默下来,胡宗宪举起抗倭大旗,众人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浙江也是倭寇祸害最严重的地区,这两年几场大乱都发生在浙江,浙江读书人对倭寇也是最痛恨的。

    徐渭对诸大绶说道:“这次祭孔典礼之后,端甫兄就要入京赶考了,祝愿这次端甫兄能够高中头榜!”

    众人纷纷附和,诸大绶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不求名列头榜,只求不要名落孙山啊。”

    众人也沉默了下来,科举考试的残酷就在于此,即使是诸大绶这种二十一岁就中举的天才,在科举这个天才的厮杀场上也连续几年都不中。

    徐渭更是干脆连举人都考不上。

    这个话题有些僵,陈鹤说道:“这些日子要在衢州书院讲学,诸位兄台还是尽快将题目定下来,好让齐聚衢州的士子早做准备啊。”

    衢州书院的“讲学”,实际上就是辩论,而且历来的传统一直都是紧贴时政的,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所为的讲学其实就是一省的读书人聚集在一起“键政”。

    不过对于读书人来说,键政倒也不是完全的浪费时间,因为殿试的题目是要答策题的,也就是考策论。

    等到了殿试的时候,要考察的就不仅仅是做八股文的能力了。

    能参加殿试的,就已经确定进士资格了,这些都是要外放出去做官的,所以考较策论也是正常的。

    这次参加衢州书院讲学的读书人中,很多都是要进京赶考的举人,聚集在一起讨论时政,也算是提前为殿试做准备了。

    众人看向徐渭,徐渭不假思索的说道:“就以海禁为题吧。”

    众人纷纷点头,这个题目也都是浙江读书人讨论烂了的题目,但正是这种有争议性的话题,越是能够引发好的讨论效果。

    浙江人对于海禁的态度,比起闽广人来说更纠结一些。

    闽广地区的百姓,自然是希望朝廷能开放海禁,比如严格执行海禁的闽广总督朱纨,就遭到了福建和广州籍官员的疯狂攻击,最后朱纨革职戴罪后自杀,主政福广的官员就再也不敢再说坚持海禁的事情了。

    但是浙江的读书人,就对海禁这件事很分裂了。

    浙江虽然也有不少山,但是杭州、绍兴附近还是大块鱼米之乡的,另外浙江的丝绸等行业也发达,并不和福建广州那样依赖海上贸易。

    而倭乱对于浙江的破坏更大,浙江士绅百姓都痛恨倭寇,自然对于开海禁也不那么热心。

    但是之前倭国入贡的港口是宁波,在以前倭国正常入贡的时候,宁波就是东南地区最大的港口,风头甚至压过了福州和广州的港口。

    而福建沿海地区也都有捕鱼的传统,在严格禁海的时候也会影响渔业,所以整个浙江读书人对于要不要开放海禁非常的纠结。

    既然定下来了题目,众人再次请徐渭持笔,写下“平倭禁海”四个字,作为这次讲学的主题。

    将题目挂在衢州书院的通坊上,整个衢州的读书人都暗暗记下题目,这段时间好好准备题目,等着在祭孔典仪后的“讲学”中扬名。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三月十日,苏泽一行人行船到了衢州,还没靠岸就看到了衢州书院高高的牌楼,牌楼下高冠宽带,读书人云集。

    除了苏泽之外,船上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共襄盛举。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