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春秋晋国风云在线阅读 - 第28节 北林之战

第28节 北林之战

    楚国当然是热烈欢迎,而且,楚国很快将郑国这张牌打了出来。

    公元前607年春,楚国给郑国发了一道命令,命令郑国全力进攻宋国。

    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往往是代理人战争,双方直接面对面的交锋,在春秋江湖上并不多见。

    这次,郑国作为楚国的代理人,向晋国的代理人宋国发动了猛攻。

    猛攻的结果是大获全胜,宋军被打残了,主帅被俘,宋军共五百乘战车居然被郑军缴获四百六十多乘。其余的不用多说了。

    郑国自郑庄公以来,何曾取得如此大胜?这次大胜,使郑国很长一段时间,就使用缴获品了,节省了多少银子?

    更因为俘虏了宋国主帅,宋国又拿出五十乘战车来赎回。据说本来是要求一百乘,分两期支付,宋国人同意了。

    结果第一期五十乘送过去后,那个俘虏却自己逃了回来,替自己的国家省下了五十乘战车。

    这个故事在讲郑国、宋国时已讲得很详细了。这下郑国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一大把。

    赵盾大怒,你郑国佬如果不吃点教训,以后大家都学你,那晋国还算什么中原诸侯联盟盟主

    赵盾紧急召回在郑国的赵穿和公婿池,当然,也将郑国在晋国的人质也送回郑国,然后立即组织联军讨伐郑国。

    公元前607年,赵盾亲自率晋国、宋国、陈国、卫国等四国联军去教训郑国。

    楚国当然不能坐视刚收的小弟郑国受欺负,楚庄王立即命令大司马蒍贾率军救援郑国。

    楚国与晋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楚国基本不搞什么忽悠。自己的小弟有难,只要有需要,基本是马上立刻迅速救援的。

    于是,晋国与楚国围绕着郑国,双方在郑国都城新郑不远处的北林相遇。

    北林,在今天的河南新郑境内。看来,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强强对决,要在这里上演了。

    赵盾哪里想到楚军会来得那么快?楚军的战斗力如何赵盾很清楚,尤其是楚国刚灭了强大的庸国。

    此时虽然联军兵力占优,但真要打起仗来,晋联军不见得一定能够取胜。

    对赵盾来讲,没有把握的仗他是绝对不能打的!

    因为此时他很清楚自己在晋国国内的政治地位:国君越来越对自己不满,而且国君也慢慢长大了;国内的其他各大家族势力不可小视!

    一旦打了败仗,自己的中军帅位置不保倒是小事,关键是整个赵氏家族可能因此而被其他各大家族给整惨了,如同自己整惨了狐氏家族一样。

    更令赵盾纠结的是,楚国不但派出大司马蒍贾直接救援郑国,还派大将屈荡率军直接攻击陈国。

    此时的陈国主力部队在哪里?就在赵盾组织的四国联军中啊。

    听说楚军进犯,陈国军队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在郑国帮着晋国打仗?

    陈国军队撤军回国救援了,赵盾更不敢主动开战。

    好在楚军也不想现在就开战,因为楚军此时的兵力确实不如联军。楚军还需要围攻陈国的另一支楚军得胜后北上。

    赵盾在纠结中又等来了不利的消息,围攻陈国的楚军三下五除二摆平了陈国,大将屈荡率楚军北上了。

    赵盾居然还在纠结中,其实他早有撤军的打算了,但能够撤吗?没有足够的理由撤军,那是严重违反军纪的。

    赵盾头大了。

    双方一直在北林相峙着,没有互下战书约定何时开战。

    不过,每天的日常军务还都是有条不紊在进行着的,比如警戒、巡逻、刺探军情等。

    这一天,轮到晋军一位叫解扬的大夫担任哨探的任务。

    解扬,晋国大夫,解氏家族宗主。说起解氏,这可是一个正宗王族之姓姬姓,是周武王之孙姬解良,因封邑在解邑,故后世以解为氏。这便是晋国的解氏家族渊源。

    关于解扬,在后面我们会讲到,这是一位令人称道的晋国大夫,不但能言善辩,而且恪守信义,是那个时候晋国一位大牛人。

    但此时的解扬,刚走上春秋江湖舞台,还只是一小角色。

    而且,刚一出场,便悲剧了。

    因为解扬在履行今天哨探任务时,由于战车出了差错,居然抛锚在了楚营不远处。

    悲催的是,他的战车越过了底线,即侵犯到了楚军地界,而且还被楚军发现了。

    于是,解扬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楚国俘虏。

    当然,战车为何出故障,是战马问题还是战车质量问题,这都不重要了。反正史料记载,晋国大夫解扬被俘。

    两军尚未开战,晋军就损失了一名大夫,赵盾可谓是急火攻心。

    怎么办?这下更撤不了了吧?但此时开战,还不如一开始开战,怎么办?

    打仗,真的不是赵盾的专长,但谋略,赵盾是超一流的。

    谋略的根本在于明确一个目的,赵盾已经明确了其目的是撤退,而且是光明正大的撤退。

    那撤退总得有理由吧?总不能直接跑路吧?别担心,赵盾有了办法。

    解扬被俘虏的第二天,赵盾的中军帅突然来了急报:秦军已经集结大军,意欲趁晋三军在郑国与楚军作战时,突袭河东!

    这可不得了!一旦晋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那真摊上大事,一个不甚,灭国都有可能!

    赵盾终于有了撤军的理由:那还等什么?撤!

    就这样,晋楚北林之战,晋楚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然后晋军先撤退,楚军也心照不宣地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