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在线阅读 - 第231章 敲打理学宗师,发扬理学!创造圣人!

第231章 敲打理学宗师,发扬理学!创造圣人!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231章敲打理学宗师,发扬理学!创造圣人!“陛下若不惜一切代价治水。”

    于谦拜服在地:“当列为千古贤君,与古之圣贤并列,便如尧舜之君,亘古未有!”

    朝臣全都叩拜。

    个个神情激动。

    官员的主要政绩来源,就是治水。

    黄河泛滥之后,让原本富饶的中原,成为万里泽国,各条河流,都深受黄河之害。

    中原原本是粮食大省。

    如今却位居第末?

    甚至不足以供应京师用粮。

    都和黄河有着直接关系,若能根治黄河,整个中原,乃至整个北方,都会恢复魏晋时代的肥沃。

    漕运的压力瞬间减轻,京师的粮食也许也会丰收呢。

    朝中所有官员,或多或少都懂治水。

    精通者不胜枚举。

    “朕每年出六百万两银子,出三十年,合计1.8亿两。”

    “阁部各出一人,组建治水局。”

    “治水局立于军机处之下,由朕直管。”

    “设左右郎中,给内阁行走衔,人选由阁部裁定,三年轮换,以政绩核定。”

    单设部门,说明皇帝对治水极为重视。

    一年六百万两银子,看似多,其实是捉襟见肘的。

    “陛下,局的级别不够,干脆设治水司,老臣来当第一任治水使!”胡濙掷地有声道。

    由他来牵头,用身份镇住下面。

    “老太傅身兼数职,已经分身乏术了。”

    “您还是以荣养为主,不能过于劳累,朝堂离不开您呀。”

    朱祁钰道:“就依您之言,设治水司,朕来当第一任治水使。”

    “左右司正从朝中有能力的官员中挑选。”

    “朕只是挂个名,不管实事,第一任司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需要个镇住场子的人。”

    “陛下,老臣举荐工部右侍郎吴复。”王竑出列。

    朱祁钰神色发苦:“吴复今年七十多了吧?他已经很久不在早朝上露面了,身体越来越差了,还能去地方治水吗?”

    吴复是永乐朝的官员,和胡濙一样,历经五朝。

    其人在景泰朝负责治理黄河,颇得赞誉。

    又是老资格,当左司正,绰绰有余。

    “陛下只需要一个老人镇住场子,倒也不需要吴侍郎去黄河边,身体力行了。”胡濙道。

    吴复的身份地位,是能压住下面的。

    “就让吴复担任左司正。”朱祁钰定下来。

    “右司正,老臣举荐中官徐珵。”王竑又道。

    徐珵那可是治水大家啊。

    但他是宦官。

    让宦官担任朝堂官员,是没有先例的,也是坏了规矩的。

    朝臣不同意。

    朱祁钰也摇头:“徐珵在辽东搞种植粮食呢,治水虽然重要,但要排在粮食之后。”

    “吴复人老体衰,很难奔波地方了。”

    “挑两个右司正,负责辅佐他。”

    “具体事物,由右司正来做。”

    他留着徐珵,还有一层目的。

    这么大的工程,贪污之事一定没法杜绝,所以等肃贪之后,再找机会让徐珵来做镇守太监。

    宦官又如何?

    治水司本就是朕直管的,钱都是内帑出的,让太监去当镇守太监,也是没错的。

    至于右司正,还真没什么好人选。

    皇帝杀人太狠,很多能臣被诛杀,导致中枢人才断层。

    “陛下,尹直和丘濬如何?”王复小声问。

    “都在山东呢,朱英怕是不肯放人呀。”朱祁钰笑道。

    “陛下可有人选?”

    王复已经猜到了,皇帝瞩意的人选是刘吉和刘珝。

    “刘吉和刘珝太年轻,当不了治水司的主官,可去当左右监副。”

    朱祁钰定下来。

    姚夔却道:“微臣倒是有两个人选,供陛下参考。”

    “说!”

    “举贤不避亲,通政司左参议赵昂是懂治水的。”

    姚夔回禀:“另一个则是正统十年进士何宜,其人有大志,能谋善断。”

    “何宜人在哪?”朱祁钰问。

    “如今是兵部郎中。”姚夔道。

    朱祁钰看向孙原贞,孙原贞站起来,说道:“何宜其人,素有大志,能力卓越,颇得兵法,只是资历尚浅,怕是当不了治水司的主官啊。”

    其实,还有真有个人选。

    吏部侍郎陈文。

    奈何吏部离不开他。

    朝臣又举荐了几个人。

    朱祁钰觉得一般,朝臣也觉得不合心思。

    “诸卿回去好好想想吧。”

    人选一时半晌定不下来。

    但大体框架定下来,新设治水司,皇帝亲自担任治水使。

    吴复担任左监正。

    右监正空悬,人选有赵昂、何宜、刘俊、鲍相、高诚等人。

    左监副刘吉。

    右监副刘珝。

    “朕虽然是说三十年,但这是个虚数。”

    “若能用二十年修建完毕。”

    “亦或是十年,最好!”

    “在朕活着的时候,把黄河修建完毕,天下河道改善完毕,以后才不会有大麻烦。”

    “省着太子继位后,舍不得花钱喽。”

    朱祁钰在说笑。

    但群臣却不许皇帝说这等不吉利的话。

    这一刻,群臣是真心希望皇帝活着的。

    “哈哈哈!”

    朱祁钰大笑:“吴复虽在京中坐镇,但也不要闲着。”

    “京师的河道也要勾连、修缮,该修的修,别给朕省钱。”

    “让他亲自带着些进士治水,给进士们涨涨经验,希望能带出一批治水的大才。”

    朱祁钰内心期许很大。

    “陛下!”

    王竑却跪在地上,高声道:“请陛下允许给夫役些钱财!”

    “老臣知道,这对内帑压力巨大。”

    “但百姓也苦呀,一年劳作到头却填不饱肚子,一年年的没个盼头。”

    “老臣为官三十余载。”

    “却第一次见到,在京中做夫役的百姓,脸上露出了笑容。”

    “没有人抱怨干活苦、干活累。”

    “一个个喜气洋洋的,真心卖力气呀。”

    “这紫禁城,仅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了修缮,百王府已经完工十三座王府。”

    “全因每天一个铜板呀!”

    “陛下,百姓势利,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呀。”

    “穷得吃不上饭,如何爱国呀!”

    “衣不蔽体,如何拥护大明啊?”

    王竑泪洒当场。

    重臣皆哭。

    这种实话,朝臣以前是不会说的。

    朱祁钰改正风气后,畅所欲言,说实话办实事。

    大明看似歌舞升平,其实地方叛乱不断,归根结底是吃不饱肚子,官逼民反。

    王竑认为,百姓吃饱穿暖后,就不会造反了。

    但姚夔却道:“王阁老,百姓开心固然好,问题是内帑没钱呀!”

    “和根治黄河比起来,苦一苦百姓,总是没问题的。”

    这话也引起了共鸣。

    若两亿两,全部拿来治水,怕是都不够的。

    若是再花钱,怕是需要四亿两,甚至更多。

    皇帝能承担得起吗?

    这是个大问题。

    一旦皇帝哪天不愿意花钱砸这无底洞了,才是大事呢。

    “诸卿莫争论了。”

    “钱朕来想办法,一天一个铜板,给夫役发钱。”

    “可发银子!”

    朱祁钰一锤定音。

    他做的很多事,都在改善百姓生活。

    比如织毛衣,就让京畿妇人赚钱,还令纺织厂招女工,让妇人走出家门来赚钱。

    “陛下,那一年怕是要八百万两以上了!”姚夔满脸担忧。

    “姚卿勿忧。”

    “大明连年打仗,自然会有很多战俘的。”

    “以后就用战俘修缮河道,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总额控制在四亿两以内即可。”

    “钱,朕出了!”

    朱祁钰却知道,哪里有白银。

    打下倭国,白银有多是!

    打下东南亚,遍地是白银。

    打下美洲,白银就是纸片子,不是钱了。

    朝臣却浑身一抖,难道皇帝又要对大族动手了?

    “朕的梦中,有一地,有一万座银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朱祁钰给朝臣个底儿。

    朝臣却想到了叶盛,叶盛去找的地方,是不是就是遍地是银山呢?

    “大明百姓,该过些富裕日子了!”

    “毕竟是天朝上国之民。”

    朱祁钰话锋一转:“诸卿,还有一事!”

    朝臣脸色肃然,放下汤碗,看向皇帝。

    “朕之前说过,想让大明百姓皆读书。”

    “国子监不止要设在直隶,还要设在天下各省。”

    “朕希望多建学宫,让学子呈井喷之势!”

    “百姓虽不懂经义,但也能认识些文字,知晓人间道理。”

    朱祁钰认真道。

    教育是百年之策。

    之前就讨论过,皇帝被巨大的预算吓退了。

    “陛下,读书是大明的根本呀!”

    耿九畴唇角抽动:“教育是百年大计,需要海量的银子堆积,微、微臣担心……”

    “担心朕心血来潮吗?”

    朱祁钰让他起来,叹了口气:“诸卿都知道,朕在京畿招了批孩子,在里草栏厂建朝阳学社。”

    “大半年过去了。”

    “朕方知教育之艰难呀。”

    “朕当初以为,教导三年,就能成才。”

    “结果才知道,教导一年,还未开蒙呢,想读懂经义呀,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一些孩子的家长,已经不耐烦了,想让孩子回家种地,帮家里分担压力。”

    “难呀!”

    “是以朕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急于一时。”

    朱祁钰话锋一转:“但教育是根本大计,朕打算设提学司,立于礼部之下。”

    “每年朕从内帑里拿出五十万两银子,户部再支出三十万两银子。”

    “合计八十万两。”

    “先建几座学宫,以点到面,一点点扩散全国。”

    “争取百年之后,大明无人不识字,无人不读书!”

    朝臣全都跪伏在地:“陛下此举,不亚于圣人当世!孔圣传道于后人,陛下布道于天下,当与圣人并列!”

    如今已经不是魏晋时代了。

    知识被世家垄断。

    知识壁垒被造纸术和印刷术给冲垮了,获取知识难度降低,但读懂知识难度却在提高。

    这就归功于程朱理学了。

    把经义解读出各种花样,让人看不懂了。

    对名师要求越来越高。

    而皇帝肯花钱做大教育,这不是打破文官桎梏,而是在给文官塑金身呢。

    因为尊师重道的思想,老师是和父亲一样的。

    由老师教导出来的孩子,天然成为文官一派,和皇帝隔绝。

    皇帝每年出八十万两,一百年就是八千万两银子,给文官做嫁衣,何乐不为。

    朱祁钰看不破吗?

    但他必须要做。

    一百年教育,是给文官塑金身。

    但等到一百五十年你再看看,文官的金身,会被穷苦人家孩子给冲垮的,然后把文官扫进垃圾堆。

    当然了,也可能把皇帝扫进垃圾堆。

    这是后世之君要应对的局面。

    他朱祁钰管不了。

    “诸卿。”

    “朕鼓励诸卿办报,发展文学,放开皇家藏书,都是为了给教育铺垫。”

    朱祁钰摆摆手,不让他们吹捧,笑道:“诸卿,朝中可有精通教育的人才举荐给朕?”

    “幸得陛下降下宏恩,方可种花花开。”

    姚夔却拜服在地道:“陛下开放皇家藏书,导致天下文宗魁首,俱聚于京师,去那澹台藏书阁阅览书籍。”

    “您猜不到,如今谁在京师?”

    姚夔成功把所有人的兴趣吊起来。

    “别卖关子快说!”朱祁钰急声道。

    “吴与弼!”

    “谁?”

    朱祁钰惊得站起来,朝臣也面面相觑,面露惊容。

    这可是为超级大拿啊。

    大明理学第一宗师,开创崇仁学派。

    他的徒弟中,大牛超级多,陈献章、胡居仁、娄谅、胡九韶、车泰、罗伦、谢复、周文、杨杰、饶烈等等全出自他的门下。

    大名鼎鼎的王守仁,则师从娄谅,是吴与弼的徒孙。

    龙场悟道之前,是陈献章先在筑春阳台悟道。

    王阳明是圣人,那么吴与弼就是圣人的祖师爷。

    所以,满朝重臣,都是这种表情。

    皇帝三顾茅庐,吴与弼拒不出山。

    “姚夔,你玩笑呢吧?”

    朱祁钰难以想象,吴与弼竟然会出山。

    还来了京师,就不怕来了走不了吗?

    “陛下,微臣亲眼看到了!”

    姚夔肯定道:“随吴先生入京的是,陈献章陈先生、娄谅娄先生和胡居仁胡先生。”

    嘶!

    养心殿里倒吸一口冷气。

    都是超级大牛啊!

    “明日一早,就宣其入宫,在宫中用早饭。”朱祁钰必须要见见这些大牛,争取把他们留在朝中效力。

    “陛下,微臣能否伴驾?”姚夔舔着脸问。

    “不能!”

    朱祁钰扫视群臣:“朕单独见,改日朕设下宴席,邀请尔等参加,如何?”

    好吧,就等几日再见吧。

    “陛下,若能请动胡先生出山担任教谕,教育之事就算成了!”胡濙道。

    但朱祁钰不这样看。

    理学实在太高深了。

    皇帝都看不懂,真的。

    让些小孩子,天天掉书袋,没必要。

    追寻天地至理,还是交给那些大牛吧。

    教育之事,不是随便就能定下来的,需要慢慢商议。

    今晚暂时议到这里。

    由宫中派出车架,送重臣回府。

    牵马的车夫,都是他们的儿子,可谓皇恩之重。

    朱祁钰也要准备睡觉了。

    但过了时间点,反而睡不着了。

    翌日不上早朝,他睡个懒觉。

    起来锻炼后,用早膳。

    而吴与弼、陈献章、娄谅和胡居仁,已经在饭堂里候着了,四个人跪在地上,恭迎陛下。

    “如何让四位大贤跪迎朕呢?”朱祁钰顿觉好笑。

    “草民等如野草,陛下如日月,野草见了太阳,自然要躬身行礼的。”吴与弼倒是幽默。

    朱祁钰打个哈哈:“起来吧,赐座,跟朕一起用膳。”

    他一身臭汗,身体强壮。

    简单擦拭之后,坐在团凳上。

    而摆在面前的,是简单的稀粥咸菜,还有两块羊rou和一只鸡腿,两个鸡蛋。

    “诸位先生,莫要嫌弃早膳简陋,用吧。”

    朱祁钰吃饭很没规矩。

    没有让太监布菜,他自己端起碗来,吃得很精细。

    嘴里不发出任何声音,也不说话,这是礼。

    陈献章倒是小心地打量着皇帝,他和师兄胡居仁、娄谅不一样,这两个人天生神仙,不愿意涉世居俗。

    但他是考过两次科举的,景泰二年,第二次科举不中,他选择彻底放弃,进士没当成,成就了理学大宗师。

    而第一次面君,他做不到和师父、师兄那般坦然。

    娄谅吃饭甚是没规矩。

    皇帝让他动筷子,他就动筷子,啼哩吐噜的吃。

    陈献章则小心翼翼的,生怕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

    而在吃饭的时候,吃相最难看的娄谅也在观察皇帝,他故意吃得如此没有形象,就是想得到皇帝的呵斥。

    他可不想入朝为官。

    所以给皇帝一个很恶劣的印象,让皇帝免开尊口。

    偏偏,皇帝并不作忤。

    而是细嚼慢咽,用完粥后,认认真真把鸡蛋剥开,裹在鸡蛋皮的蛋白,他用嘴啃下来,一点不浪费。

    用完鸡蛋,开始吃rou。

    直到全部吃完,碗里一粒粥粒不剩,骨头上连个rou丝都没有,真是狗看了都摇头。

    皇帝还吮吸几口,才放下骨头,擦嘴净手。

    “诸君,对这饭食可还满意?”朱祁钰脸上带着笑容。

    吴与弼等人不知皇帝的真面目,以为皇帝就是这样仁善之君呢。

    “谢陛下赐餐,餐食甚是可口。”吴与弼也吃得干净。

    “朕还借了你们的光呢。”

    “今天两个鸡蛋。”

    朱祁钰笑道:“朕两个鸡蛋,伱们一个鸡蛋,知道什么原因吗?”

    “草民不知。”

    “因为朕告诉尚食局,多备一个鸡蛋,万一哪位先生不够吃了,就把这鸡蛋给他。”

    “但朕嘴馋,把这枚鸡蛋吃了。”

    “诸位先生,不会生朕的气吧?”

    朱祁钰笑问。

    “草民等自然不敢生陛下的气,陛下如此节俭,乃天下百姓之福。”吴与弼是会说话的。

    只是配音不太好听。

    娄谅吃相难看,吃饭声音响亮。

    冯孝几次都想开口,却被皇帝眼神制止。

    “娄先生至情至性,让他吃吧。”朱祁钰自然看穿了娄谅的小心思。

    娄谅被戳穿,老脸闹得通红。

    他放下筷子。

    但看见碗中还有剩余的餐食,想拿起来,又不好意思。

    “都吃干净,莫要浪费。”

    朱祁钰道:“粮食珍贵呀,京畿百姓还饿肚子呢,天下百姓能吃饱饭的十中无一,百姓过得难呀。”

    娄谅赶紧端起碗,把碗里的餐食都吃干净。

    胡居仁和陈献章都吃的干净。

    “诸君,千里迢迢来京师看书,觉得如何呀?”朱祁钰问。

    “陛下愿公开皇家藏书,不令宝珠蒙尘,乃天下人之福,草民能有幸读到孤本书籍,虽死无憾。”

    吴与弼的话,引起他三个弟子的赞同。

    陈献章痴迷于看书,什么书都看,看到彻夜难眠。

    都是爱书之人。

    皇帝肯开放皇家藏书,自然是圣君临朝。

    还因此,朱祁钰的口碑有着小小的反转。

    “朕知道诸位都是神仙中人,心不在凡世,但还是忍不住想说一句,可否愿意入朝为官呢?”

    朱祁钰诚心邀请。

    只有陈献章稍有念头,但终究幽幽一叹,他是世俗散人,做不了朝中官吏的。

    “谢陛下厚爱,草民等都是民间残老之士,怕是无福入朝侍奉陛下了。”吴与弼回答得天衣无缝。

    朱祁钰叹了口气:“朕终究是和大才无缘啊,那诸位可有所求?”

    吴与弼反而犹疑了。

    他是江西人,娄谅和胡居仁也是江西人。

    江西的事,他们自然是知道的。

    娄谅却跪在地上:“草民有一事求陛下,江西钟灵毓秀,乃人间净土,而锦衣卫在江西肆意搜刮,导致民心不附,草民想请陛下宽宥江西,重惩锦衣卫……”

    他说了很多。

    朱祁钰慢慢听着:“娄先生既不愿入朝为官,怎么还管朝中之事呢?”

    娄谅脸色一变,这不是您让我们提的吗?

    我就说了实话呀。

    “江西事,乃是朕做的,朕下的圣旨,娄先生没看到吗?”朱祁钰语气一沉。

    吴与弼等三人吓得跪在地上。

    “想来是朝中有jian佞……”娄谅找补。

    朱祁钰冷笑:“朝中没有jian佞,是朕非要做的,反而朝臣处处劝谏,朕都不听,娄先生对此有何看法?”

    娄谅脸上流出了冷汗。

    皇帝太小心眼了。

    他吃饭时无礼,皇帝看似没责罚他,却在此刻难为他。

    “吴先生可有想法?”朱祁钰又问。

    “草民避世之人,不敢置喙朝政!”吴与弼也被吓到了。

    皇帝好似和传说中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