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说服赵匡胤
“好就这样说定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将伪夏剩下的几个州都拿下来,到时候李光俨按个老小子是有点办法都没有了,我看他还有什么可狂的,到时候还不是任由我们拿捏吗?” 呼延赞大呼痛快,在他们连个商议了一阵子之后,呼延赞也不去考虑那么多了,只要将自己的要做的事情做好,其他的等到后面再说吧,他就是这样想的,是直爽的人就是这个样子,他们紧接着又去商议军事部署去了。.d. 大宋,汴京城,诸葛青云暂时居住的小院子,很是幽静,是赵旭准备给他准备的,可是幽静的小院子此时却不幽静了。 “你是说你用那些死囚犯的血?”诸葛青天很激动,赵旭告诉在京中的大牢里面有很多的死囚犯,这些人注定是要死的,即使大赦天下,他们没有被放出来的可能,早晚都是死。 既然横竖都是死,还不如让他们做一件好事,虽然有违律法,可是赵旭觉得没有什么,这些人的处决日期也近了,而且在狱中病死几个人还是很平常的,既然这样的话,让他们在死前做一件好事吧。 “监牢里面的人多的是,这些人都是无恶不作之人,让他们做一件事好事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了,也算他们回报社会了,诸葛前辈你们一家人好好团聚一下吧,我去安排。” “这样不符合大宋的刑律呀,你不是说这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你现在这样做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呀,再说了朕也不能直接下旨这样做吧,这样以后上行下效的,不知道会出现多少事情呢?” 当赵旭将这件事跟赵匡胤商议的时候,赵匡胤拒绝了,当初还是赵旭说什么法律是至高无上的,谁都不能任意的去干涉,即使是身为皇帝的赵匡胤也不行。 现在赵旭自己却这样去办了,这让赵匡胤很为难,一个皇帝不遵守法律了,你还指望后面的人会这样做吗,根本就不可能,虽然那些人该死,可是赵匡胤不能因为这个就提前让他们去见阎王,这是原则问题。 “这不是有特殊的情况吧,而且是婠婠的师傅,再者说了,祖爷爷也是为了赎罪,要知道那个什么吸血水蛭,可是祖爷爷研制的,他这一次也要借着这个机会研究出来其他的最终解药,以后谁要是再碰到这种病症就不用再残害这么多的生灵了,这也对百姓有好处,现在虽然死个把人,但是也是为了以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用一些死囚来完成这些事情,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赵旭将赵恪都抬出来了,赵匡胤怎么也要给赵恪一点面子,其他人的面子不说了,这赵恪的面子却是不能不给呀,赵旭自信能将自己的父亲说服,其实这一次他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了,以前他说什么法律的威严,就连人权都给扯出来了,现在自己要提前用一些死囚救人,这就违背了自己以前所说的那些话了。 “可是你以前不是说过,那些死囚也有人权的吗,没有到行刑的日子,他们还是有人权的,我们不能随便处置他们,现在你说的这些东西正在实现,可是你却又想自己去推翻,这不是矛盾了吗?” 赵匡胤还是死死的不放手,这个先例还真的不好开,也不能开,大宋要有一个新的气象,这些就是新气象,只有统治者自己做到了,才能去要求其他的人做吗? “额,这些还真的是我说的,那个时候不是情况特殊吗,我们大宋刚刚建立,很多的制度不完善,所以在律法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已将完全掌握了大宋,有些东西还都是我们说的算呀。” 赵旭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他也很长时间没有这种动作了,这说明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谁让他自食其言,而当时自己可是花费了不知道多大的力气让赵匡胤同意自己这样去做,现在自己又去违背自己当初的设想了在,这无意于自己的打自己的脸呀。 “不行,朕是皇帝,皇帝说话是金口玉言,而且朕已经昭告了天下,天下尽人皆知,虽然在京中的大牢之中,找到九十九个死囚那是轻而易举的,加上你的手段,朕相信不会有人知道,即使知道的也在你的掌握之中,可是朕过不了自己的这一关,朕还是不能答应你,除非你能说服朕。”
赵匡胤今天还真的跟赵旭杠上了,无论你怎么说,朕就是不同意,但是赵匡胤没并没有把路给堵死,只要你能说服我,那么我就同意,这就是松口了,只要赵旭能说服赵匡胤就行。 这个说服的标准是什么,那还不是赵匡胤自己的说的的算,那接下来就看赵旭怎么说了,说的不行的话,赵匡胤自然不会答应,赵旭而已是注意到了赵匡胤的最后一句话,很是兴奋。 赵旭给出了几点理由,结果赵匡胤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这件事是赵恪答应了诸葛青天一定能办到,诸葛青天是赵家目前辈分最高的人,如果让他老人家食言的话,那就是不孝,这个罪名赵匡胤也担不起。 第二、婠婠的关系。婠婠一方面是赵旭的媳妇是自家的人,另一方面婠婠对大宋还是比较有贡献的,就算是对她以前功劳的奖赏,也是应该的吧,九十九个死囚犯对大宋来说没有什么重大的损失。 而且赵旭还说了,人家诸葛青天和绝心两个人不是一般的人,等以后让他们给大宋多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这对大宋来说不好吗?用百名死囚换来这些再划算不过的了,这笔买卖包赚不赔,你赵匡胤怎么会不同意的。 赵匡胤思考一下觉得说的也有道理,大宋一会你个小王八蛋自己去办吧,不要出什么乱子就行了,九十九个死囚换来这些东西值了,赵匡胤还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衡量的呀。 本书来自/b/hl/22/2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