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主力进军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主力进军

    其实吧,有一点,秦朗是算错聊。

    其实张溪是知道现在邺城的实际兵力部署的。

    某个不知名的“刘”姓高级细作,这段时间一直跟诸葛亮那边保持联络,而张溪和诸葛亮之间的密信,也一直没有断过。

    因此,不仅张溪知道现在邺城空虚,诸葛亮同样也知道这个情况。

    这两人,其实都有想过,是不是用偏师牵制住温县守军,让张溪率领羌胡骑兵开道,两万步兵为后援,长驱直入,偷袭邺城的可能性。

    可想来想去,两个人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做法。

    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用兵,太过于冒险了。

    历史上邓艾能偷渡阴平成功,一战灭国,除了艾本身的能力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在于他的对手,是刘禅。

    可曹叡不是刘禅,甚至来,两个人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君主。

    曹叡可是一个有胆略,也有作为的明君起码跟刘禅比起来,他确实英明的多。

    是,历史上的曹叡,在诸葛亮死后,认为蜀贼已经没有威胁了,确实因此多少有点放纵自己,但他最多也就是接着奏乐接着舞的程度,这点放纵,以大魏的底子,根本算不上什么。

    可刘禅不一样啊他不仅是接着奏乐接着舞,他甚至连自己的臣属的心思都控制不住了啊。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季汉,只有一州之地,立国基础还是承嗣两汉。

    不作为,不北伐,就是原罪。

    能极限微cao,拼命拉动国力的诸葛丞相已经不在了,能勉力维持局面的蒋琬,费祎,董允,陈祗等人都相继过世了.这时候你还不支棱起来,还在接着奏乐接着舞,那不是找死呢嘛。

    刘禅确实不是昏君,但他是一个庸君,而在乱世,庸君就是罪。

    当然,这么多,不是为了贬斥刘禅,张溪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算自己领兵北上,偷袭邺城,张溪也不认为曹叡这样的主君,会病急乱投医的把最后的希望交给一个从来没上过战场的货色,在被敌人兵临城下后,会选择放弃坚守,开城投降。

    别的不,满宠现在还在邺城呢,这个老家伙真要玩命的话,也不好惹的。

    这是张溪的顾虑,而诸葛亮,他当然不会知道什么“偷渡阴平”,但并不妨碍他通过理性分析,认为这种作战不可校

    曹叡到底也是明君,也算是知人善任,这样的人坐镇在邺城,本身就是一个主心骨一样的存在。

    而邺城这地方,曹魏已经经营了三十年了,不根深蒂固,至少也是枝繁叶茂的.看似空虚,但如果曹叡亲自出面,那帮邺城世家也不是凑不出一两万私兵出来,为曹魏守城。

    以邺城的城防,有一两万人守城的话,已经足以坚守到司马懿撤军回救了。

    相反,去偷袭的这支军队,前进无法攻下邺城,后湍话会被河内郡的魏军堵住退路.纯纯的是去找死的。

    这才是诸葛亮不愿意执行这种看似收益很大,但实际风险贼高的战略的真正原因。

    相比这种冒险行为,诸葛亮更加倾向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先拿下兖州,再攻下河东,然后一举北上,举国之力进攻河北,覆灭曹魏。

    而曹魏一旦覆灭,剩下的东吴就好办多了偏居一隅的政权,从来不会长寿的。

    哪怕不用兵,仅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彼茨国力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最终犁庭扫xue,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这个,才是诸葛亮计划中,重兴大汉的王道路线。

    当然,这个讨论,还只局限在诸葛亮和张溪之间,彼此之间的沟通也是大汉的绝密情报至少在前线的孟达,张翼,柳隐等人,其实并不知道现在邺城已经空虚了。

    也许孟达猜到了一点,毕竟孟达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他多少也能算出来,现在邺城周边的兵力已经被调动的差不多了,但孟达再怎么大胆,也不会猜到邺城现在已经空了因此嘛,以孟达的眼光来看,他是能看到偷袭邺城的可能,但这个风险,孟达心里也很清楚。

    孟达想要建功立业,惠及子孙,但他可不是那种拿命去换功劳的人.在太行官道上能奋发一回,已经是这些年孟达心态转变的结果了。

    而偷袭邺城这种事情,风险可比在太行官道堵人要高不知道多少倍,完全就是九死一生的做法。

    因此嘛,河东郡的战事,随着张溪主动后撤到孟津渡,秦朗的投鼠忌器,再次陷入到了一阵僵局当郑

    而于此同时,兖州的战况,终于是发生了变化。

    第一个变化的地方,在于陈留南境。

    在陆续稳定了兖州东南部的局势后,徐庶终于是领兵北上,逼近了司马懿所在的雍丘县。

    而此时的司马懿,已经通过了这段时间的空档期,重新调整了自己的防线。

    现在的司马懿,手头一共还有六万士卒,面对对面十二万步骑联军,很干脆的摆出了死守的架势。

    雍丘县在陈留境内,也算是大县城,可到底,这个地方终究也只是一个县城而已,根本不可能在城内容纳下六万人死守。

    而且从防守的角度去考虑的话,把所有的士卒收缩到城内死守,是下下策但凡有的选,防守的时候肯定是要内外兼守,彼此呼应,这才是真正有效的防守。

    所以,司马懿对麾下士卒进行了分配。

    自己率领两万士卒坚守雍丘城,然后分兵三万给陈泰,让他在雍丘城西侧二十里的位置建立营寨群,策应雍丘城的守卫。

    而剩下的一万人,司马懿交给了曹爽,让他在雍丘城西北侧的后方位置建立营寨,作为接应兵力。

    平时作战,不需要曹爽出兵,但万一哪里遭遇到了蜀贼强攻,有被攻破的危险,曹爽就立刻领兵救援,稳住防线。

    一个简单的三角纵深防御体系,就这么建立了起来。

    接下来,就看徐庶怎么应对了。

    而徐庶呢,在带领十二万大军推进到雍丘城外三十里后,立刻安营扎寨,同时派出了艾为前部,领兵一万,前往试探性进攻雍丘,搞清楚雍丘的防御体系。

    徐庶没有大意,他知道以司马懿的能力,必然是会趁着自己安定东南边境的功夫重建防线的,所以才有了让邓艾试探性进攻的做法。

    之所以选择邓艾,是因为邓艾足够沉稳,谋略也出众,他去试探性进攻,应该能搞清楚很多普通武将看不出来的战略布置。

    而邓艾也不负所望,给徐庶带回来了他所需要的情报。

    不仅有陈泰所部的营寨兵力,方向布置,甚至连靠后的曹爽的营寨,邓艾通过计算兵力差额,加上斥候的侦查,也推测的七七八八了。

    某种程度上来,诸葛亮的法是真的没错,哪怕徐庶没有统帅大军的经验,但依然不耽误他率领主力北伐。

    徐庶只要能用好邓艾,寇封,关平,胡遵等人就可以了。

    而根据邓艾传递回来的情报,徐庶立刻做出应对。

    首先是分兵三万,让寇封率领,去跟邓艾所部汇合,两个人也同样偏离主营二十里,另立营寨。

    他们俩的目的,就是要围攻陈泰的营寨,如果能攻破这个营寨当然更好,如果不能的话,牵制住这个营寨的兵力,不要让他能有机会回援雍丘就可以了。

    其次,命令庞德,率领骑兵绕后,往雍丘西北方向行进,寻找到魏贼设置在后方的接应营寨,同样是不求破敌,只求牵制。

    第三,派出军使,通知在梁国的胡遵,让他不用去担心侧翼的陆逊,领兵往梁国和济阴郡的交界处行动,牵制住在定陶的贾逵。

    徐庶要用这样的方式,切断所有司马懿分出来的协防爪牙,然后自己亲自领兵六万,以关平为前部先锋,进攻雍丘城。

    徐庶要在这个雍丘城,用“王见王”的方式,跟司马懿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