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南宋锦年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节 未到中秋先赏月

第六十七节 未到中秋先赏月

    “小石头?”语燕不假思索,脆生生地反问道。【】我摇头叹道:“难为他给咱们送了将近一个月的粮食分例,你竟不知道人家叫什么。”语燕怔了一怔,恍然道:“啊,就是他!”随即露出愤愤的神色:“他是奉了那黄公公的命令,整天给姑娘送那些吃不得的坏东西,他听黄公公的话,又会是什么好人了!”心思单纯的人,倒是很容易有执拗的毛病。我笑道:“他奉了黄公公的命令,难道黄公公会给咱们送好米好菜吗?”语燕点了点头:“这倒是的。原来那小内侍叫‘小石头’吗?我可从来没有问过他叫什么。不过那段日子,我每次见到他,都要狠狠地瞪他几眼,我知道他是黄公公的人,可从来没有好脸色对他。”想起语燕当时的样子,我也自觉的好笑:“那你知道,那天你在大厨房外,无意闯入了他们的赌局,都是谁帮了你吗?”语燕睁大眼睛看了看我,犹豫道:“听姑娘这样说了,我再回想那天拉我走小巷子的人,难道还是那小石头不成?”我点了点头:“正是了。所以这小石头,实在是个心地良善的孩子。不过他的这些事,除了景芳斋之外,可不能让旁的人知道,那样咱们非但感谢不了他,倒反而害了他了。”语燕听话地点头答应了。茶点也都用的差不多了,我和语燕收拾了,让她带回去。“谢姑娘……谢姑娘……”语燕刚走未久,我还没有回到书房,门外又传来了呼唤声,这次却是小石头的声音。小石头快步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地向我行礼。我道:“有什么着急的事情,怎么跑得满脸通红。”、小石头忙低头道:“没有,我没有跑……小的是……小的是……”小石头的样子十分忸怩,倒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一般。宫中有难言之隐的人不少,可是能如小石头这般,真实表现出自己情绪的却少之又少。我也不再追问,招呼他站在阴凉底下。小石头缓了缓道:“宝文阁的廖先生派人来找我,让小的转告姑娘,廖先生……留下的那本经书,有两个地方想……想找姑娘商讨一下。姑娘若是明天有空,就请过去一趟。”“直接来告诉我也就罢了,又要劳烦你跑了一趟。”廖先生留下那一本经书,可真是大有用处,随时随刻,都可以以经书的名义来找我。“廖先生派来的是宝文阁的一个侍卫,想是不方便直接见姑娘你。”小石头道:“再说,我给姑娘报个消息,原是该当的。黄公公也说过了,以后福慧楼有要……要跑腿的地方,让姑娘只管吩咐我。”是了,正因为黄公公让小石头为福慧楼跑腿,廖先生才特意让一个不便见我的侍卫到慈宁宫传消息。为的就是先经过黄公公,再传到我手里,这样黄公公自然可以不对我的举动起疑。廖先生倒当真是,心思缜密啊!小石头说话还是有些吞吐,但我能听出来,他已经在极力放缓语速,力争说得顺畅,看来这孩子倒也很听话。见我无话吩咐,小石头忽然道:“语燕……语燕姑娘每天都来这里吗?”“有时候几天来一次。”我笑道:“方才你碰见了语燕吗?她没有说什么吧?”想必这一次,语燕不会再给小石头脸色瞧了。小石头的神色似有些欢喜,又有些忸怩:“没有……没有……”这样说来,我也不知道他是没有遇见语燕,还是语燕没有说什么。小石头告辞了转身出去,看见小石头的背影,又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忽然想起了什么似得,叫道:“小石头!”小石头忙转过身来,脸上兀自红红的。“你会不会……”话说到一半,我怔了一怔,却不再说下去。“姑娘要问什么?”“啊。”我回过神来,微微一笑:“你明天会不会与我同去?只需到宝文阁帮我通传一下,引我去见到廖先生你再回来,如何?”小石头忙答应了。看着小石头瘦削的背影消失在福慧楼的门口,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乞巧节那天傍晚,送荷包到景芳斋外面的人,就是小石头。那个在福慧楼山墙旁的夹道里一晃而逝的背影,因为墨鸰用她的方法帮我回忆,便印在了我的脑中。所以今天从早上开始见到小石头,心中便有些恍惚的熟悉之感,当时之道是因为对这孩子的老实善良感到亲切,此刻才恍然,原来这便是我看到的那个背影。可是,为什么……刚才叫住小石头,我原本是想问一句,你会不会绣花。但是话到嘴边,却又不由得忍住了。因为,我又看到了小石头那涨红的脸颊,以及,有些躲闪的,忸怩的眼神。他方才定然是,见到语燕了。而他对语燕……若小石头回答是,若那荷包真的是小石头所绣……我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所以一句话问了一半,却没有再继续问下去。宫中懂得绣花针凿的内侍原有不少,并非所有制衣缝补、织布刺绣的工作都由宫女完成,比如我朝的织锦局,里面许多刺绣高手便是内侍。况且宫中的内侍众多,他们自己的衣物有了破损,也都是自己设法缝补,小石头若是会绣花,丝毫不足为奇。既然小石头选择将荷包放在景芳斋外的门口,而不是亲手交予,那么,我也只好继续装作毫不知情了。且不说宫中是否容得下这样的感情,语燕是否能接受这样的心思,单是私相传递一事,说出来,便是可大可小一件事。况且,小石头到底是黄公公手下之人,他自己心地虽好,黄公公却是个不能大意的人。若有什么事情出了来,语燕徒然要受连累。所以,一句话说到一半,我还是改了口。看看太阳已经偏西,中元节已经过去大半了。普安王想必今天是跟着皇上、皇后一起祭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他,将我今日的遇合向他回禀,也好请示他的意思,看下一步该当如何。明日又要到宝文阁去,想必廖先生是要过问我今天看了这些东西,有何看法吧。廖先生的心思太过深刻,非我所能及。但我亦不能草率行事,胡乱猜疑,以免不小心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冤枉了无辜之人。回到房中再看那几页名录,昨晚在竹林中听到冯才人所说的话,今天上午遇见廖先生时听见他所说的话,都在脑中纷纷呈现。等等……翻书的手忽然定在那一页上。嗯,名录上有的妃嫔,有皇后,有潘贤妃,有张贤妃,有潘婉仪,有冯才人……那么,我在林中听到的,冯才人口中的那个“潘氏”,究竟是哪一个人?是四年前故去的潘贤妃,还是如今在宫中风头正盛的婉仪潘氏?当时乍然听到之下,心中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如意阁的潘婉仪,她的年纪与冯才人相近,在宫中风头很盛,又是一向飞扬跋扈惯了的,而且最要紧的,是我毕竟见过这位潘婉仪,心中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至于潘贤妃,已经故世四年多了,我进宫后也从未听人提起过,自然而然听到冯才人的话的时候,没有想到她。廖先生说,之所以发现张娘子的故世别有原因,还是因为医官院整理潘贤妃的旧病案引起的。经廖先生提起,我才记起宫中还有一位已经故世的潘贤妃。为什么医官院要在潘贤妃故世四年多之后,去整理她的旧病案呢?再看潘贤妃的病案以及进宫后的履历,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异样,若说值得一顾的,便是她身在贤妃之位二十三年之久吧。以贤妃之位故世,按理死后应有更高一些的追封,比如封为贵妃,或者增加谥号,但潘贤妃故世之后,也仍是贤妃封号。又看了半晌,仍是难以索解。眼看着天色已经渐转昏暗,只得将这几页纸张收好,回到景芳斋去。语燕欢喜地奔过来,道:“晚上宫中夜祭,在小西湖边上,有一个什么……什么盆会……”紫鸳微笑道:“盂兰盆会。”“啊,是了,盂兰盆会,听说好看得紧,姑娘去看不去?”语燕续道。我朝盂兰盆会十分盛行,是佛教的一种祈福消灾、解救亡灵的仪式。宫中虽不允许宫人们私下祭祀,然这种大型的祭祀,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白日里的祭祀是在宗祠中进行,祭拜我朝历代祖先。而晚上的祭祀则是由一些道行高深之人主持的盂兰盆法会。盂兰盆会在民间各处都十分盛行。上元节乃是正月十五,张灯结彩,欢庆元宵。中元节应鬼魂,虽也要点灯,却是将灯火放在水中。关于中元节,我也只约略听过别的宫女述说,自己却没有经历过。但既然是宫中的一件盛举,自然规模是不会小的。我朝仁宗年间,名士范仲淹范大夫曾有一首写中元节的诗,因为不及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以及“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词出名,所以当年学书,我也只是匆匆看过。如今已经不记得那首诗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四句,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那一派高远的意象,让人不由得忘记了中元节乃是鬼节的说法,却只记得七月十五,乃是“未到中秋先赏月”的日子。但这短短几天来,连日皆是纷扰不断,虽然语燕说得热切,我却没有多少兴致。紫鸳似是察觉了我的倦怠,忙拉住语燕道:“姑娘累了,晚上要早点休息,你若是喜欢,我陪你去看就是了。”景芳斋在紫鸳与语燕出门之后,越发安静了下来,墨鸰在我身边低声问道:“今晚还去竹林监视冯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