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朱元璋穿越崇祯在线阅读 - 第291章 黄粱遗策

第291章 黄粱遗策

    朱元璋穿越崇祯第291章黄粱遗策“至圣陛下......”

    朱元璋见到信封上写着“至圣陛下亲启”六个字,心中一阵惊诧,下意识地看了张洪任一眼。

    原来道士自诩方外人士,不受人间帝王的约束,故一些得道之人见到天子,大多都是揖而不拜。

    至于“至圣”一词,除了一些溜须拍马的道士外,几乎没有人会用在帝王身上。

    像先前黄粱给朱元璋的传信,就连陛下二字也未提及,只是以平辈的口吻讲述了左良玉之事。

    没想到此次黄粱竟用上了“至圣”二字,故而朱元璋有些惊讶。

    因为朱元璋曾专门查探过黄粱,知他虽然一向游戏人间,心中却甚有法度。

    纵使嬉戏耍闹,也从未乱过分寸,更不曾阿谀伺人。

    现今他竟称呼朱元璋为“至圣陛下”,等若是将朱元璋与正一教先祖并列了。

    随即朱元璋又想到他刚才为了笼络正一教,特意以帝王之尊向黄粱的书信行礼,赢得了张洪任的叩拜回礼。

    他本以为是自己运筹得当,现在看来,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粱的缘故。

    “陛下勿疑,此信是贫道从师叔遗体中所得,而且有本教秘法加持,绝对做不了假!”

    就在朱元璋沉思之时,张洪任的声音响起道。

    朱元璋闻言,佯作伤感地道:“咱并未疑心此信,只是想到张应道天师因此羽化,一时有些伤感罢了。”

    他说罢,又谨慎而恭敬地将信打开。

    朱元璋初时脸色还十分平静,不过后来却越来越凝重,甚至还有些惊慌,同时心中对黄粱升起了几分敬佩之心。

    原来黄粱此次陈述的内容虽是以信的形式展现,但其实更像是一本奏章。

    他先在信中讲述了早年因见大明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本想济世救民。

    可他多番尝试,不仅没能改变现状,还险些丧身,因此心灰意冷,准备游戏人间,了此残生。

    后来受到张应京的感召,才改变态度,决定襄助大明。

    初时他本只是想帮朱元璋稳住左良玉等人,让百姓过些安稳日子。

    不过后来见到朱元璋的雷霆手段,他觉得朱元璋或可重振大明,甚至恢复太祖气象,故而决定舍身相助。

    接着他又着重讲述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左良玉虽与邹大先生及其幕后之人断了联系,却通过卢九德与南方的官员,以及叛军中的一个神秘人物搭上了线。

    并且约定事成之后,朱由崧必须立左羡梅为皇后。

    本来卢九德前些天已准备前来太原,与左良玉商量其中的细节,不知为何却半路折回。

    第二件事则是锦衣卫已被左良玉的势力渗透,传递的消息并不可靠。

    张应道在信中告诉朱元璋,因前期东厂势大,锦衣卫沦为附属,所以锦衣卫的相关信息皆已被东厂掌握。

    而左良玉不知怎的与王德化搭上了关系,并得到了锦衣卫的相关信息。

    由于在先前几次大战中,锦衣卫起了极大的作用,左良玉为了改变被动局面,便想借锦衣卫之手误导朱元璋。

    现今左良玉的人已成功潜入了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锦衣卫中,因此张应道提醒朱元璋,让他一定要重整锦衣卫,在此之前,对锦衣卫的消息不可轻信。

    第三件事则是李自成弄巧成拙,左良玉已经偷偷派兵潜入陕西。

    原来李自成在蔚县大败后,被迫退回陕西,却也接受了李岩的建议,留下部分兵士伪装成流民闹事。

    后来女真南侵,李自成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便下令各地的叛军首领率流民起事。

    同时因西安一直谣传高一功与李过争储,他为了迷惑朱元璋等人,又按照李岩的建议,安排了内斗的戏码。

    不过李岩的计划虽好,却也发生了两个意外。

    一个是朱元璋突然释放了郝摇旗等人,引发了叛军内部的猜忌。

    另一个就是牛金星暗令潜伏在大同的一支精锐替豪格开城,遭到李岩等人的指责,加剧了牛、李之间的矛盾。

    李自成为稳住军心,一边对郝摇旗等人表示信任,一边又以将计就计为由,将郝摇旗等人派往太原。

    同时暗令李岩、刘宗敏、高一功率军潜往大同,伺机攻击巩永固。

    不曾想李自成佯作的信任之举,却给了降将刺杀的机会,险些因此丧命。

    李自成担心影响战局,本想瞒下此事,但不明真相的牛金星误以为李自成大势已去,竟让其子牛佺前往榆林,假传圣旨,将济尔哈朗放进了关。

    李岩等人听闻女真入境,只得急忙率军撤回,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他们为免巩永固得知真相后攻打陕西,又以高一功发动政变为由,封锁了西安等地,避免济尔哈朗进去榆林的消息外泄,同时借此迷惑巩永固。

    只是他们的这番cao作更加坚定了牛金星的信心,牛金星一边暗中通知手下向济尔哈朗献城,一边怂恿高一功对李岩、李过等人动手。

    高一功明知是计,自是不肯出手。

    但牛金星却以为高一功心中胆怯,拿不定主意,为绝高一功的后路,便率军袭杀了李岩。

    李自成得知此事后大惊,奈何大错已成,他只得将错就错,一边以李岩之死迷惑众人,一边准备南逃之事。

    不过此事最后还是被左良玉打探了出来,于是左良玉佯作争夺河南等地,暗中却令王允成统率卢光祖、李国英等人潜入陕西,抢占地盘。

    黄粱得知此事后,立刻传信给朱元璋,却因锦衣卫中jian细的缘故,被范永斗截获了。

    好在他行事谨慎,是以另一种字体写的信,才侥幸脱身。

    不过左良玉也因此生疑,对他的看守十分严密。

    黄粱无奈之下,只得选择羽化来传递此信。

    随后黄粱又纵论局势,认为大明外有女真虎视眈眈,内有叛乱四起,流民遍野,加之朝臣异心,将帅割据,实为数百年之大乱局,绝不可能一撮而就。

    建议朱元璋应稳扎稳打,不可盲目扩张。

    因为收复的地方越多,朝廷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但现今朝廷钱财、能臣都十分匮乏,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好偌大的天下。

    若是因此引来百姓的埋怨,甚至引发更多的叛乱,就得不偿失了。

    故他提议不妨让左良玉之流再占据一些地方,以此分散百姓的怨恨。

    等到朝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左良玉之流自会俯首称臣,民心亦可借此收复。

    对于银钱匮乏之事,黄粱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大明之所以财政匮乏,表面上好似因战争和宗室耗费,其实是土地兼并造成。

    但土地问题由来已久,绝难朝夕完成。

    特别是在此战乱之时,更不可冒然行事,只能徐徐图之。

    因此,他认为要解决大明的财政危机,只能通过海外贸易。

    为了坚定朱元璋的信心,他还列举了宋朝海外贸易等情况。

    信的末尾,黄粱先是提醒朱元璋不要轻视左羡梅。

    因为左羡梅虽是一介女流,却是胸怀大志,才智高绝。

    不仅左良玉军中的许多将官对她言听计从,就连南方的一些将帅、甚至邹大先生以及其幕后之人都与她私交甚笃。

    随后他又婉言劝谏,让朱元璋不要嗜杀,以免伤了天和,影响了大明的气运......

    朱元璋看罢信后,知黄粱因自身立场问题,在财政等事上的言论有失公允。

    不过他见黄粱数千言,满是对大明谋划与忠贞,竟无一字提及正一教,显然是将正一教的前途寄托在大明身上,因此对其也颇为赞赏。

    随即又想到张应京羽化之事,心中突然冒出些许歉意,对正一教的戒备不由放下了几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