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万历佑明在线阅读 - 第七百零八章 广建图书馆,增加文事岗位

第七百零八章 广建图书馆,增加文事岗位

    万历佑明正文卷第七百零八章广建图书馆,增加文事岗位朱翊钧表示要广建公共图书馆后,李成梁、王锡爵等公卿大臣皆感到大为震惊。

    王锡爵更是暗叹皇帝为开启民智是真舍得下本钱。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笔小的花费。

    且不说,要在各地建图书馆的土木工程,本身就花费不小。

    光是建立起图书馆后,图书馆的每年管理修葺费与用人材成本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乃至,前期抄录刻印书籍分于各大图书馆,也不是个小工程,也得招募上万乃至几万读书人才能花费多年的时间,来做这件大事。

    王锡爵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是真不打算多省点钱给后代子孙,而只想以最大的财政力量来开启民智。

    沈一贯也对此喟然一叹,暗想天子这样做无疑是真的要让各类以前只为皇室贵胄与官宦缙绅才掌控得到的有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广大百姓接触到。

    因为以前图书收藏只有皇家与勋贵官宦人家才做得到。

    而且,收藏起来的图书也只能是皇帝与官宦们才能接触到,是不对外开放的。

    现在倒好,直接用国家力量广设公共图书馆,还让百姓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览,这无疑可以让许多平民接触到很多有价值的知识与信息。

    也就是说。

    一个平民子弟只要认得字,且是纳税优良的汉人,他就能进入公共图书馆,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所有典章制度与各类有价值知识,包括一些精英留下的处世经验,而不再只是穷其一生也只能接触到四书五经,也不再因为受自身阶层限制而不能接触有价值的建议。

    而这会产生什么后果?

    对于沈一贯而言,他无法想象。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这一定会让大明产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可以说,传统的驭民之术只会越发无用。

    越来越知道统治真相的百姓,也会对未来的君主和大臣之统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王锡爵和沈一贯作为江南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他们已经在体会到这种变化。

    因为南直和两浙的百姓就普通认字率高,看书的人更是不少,什么国家典籍与市井,都会看,不少还专门以写书和研究政策为生。

    所以这就导致这些地方百姓很喜欢打官司,而且也产生了许多专业的讼师,即以帮百姓打官司为职业,只要百姓给足银钱,就帮其写诉状、教其如何对付官府,讲各类皇明律例,使其能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而这让南直和两浙的官员很头疼,感叹刁民太多,尤其是一些只想熬资历不想干事的官员,很讨厌百姓们总爱来打扰他们。

    于是,不少只想熬资历的官员其实反而不想来南直和两浙当地方官,就是因为民众太难对付,太难忽悠,也太爱找事。

    不过,王锡爵和沈一贯都没有谏阻皇帝这样做的打算。

    因为这种开启民智所导致的变化,最终都会变成对皇帝统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皇帝无能或者懒惰,那偷jian耍滑忽悠皇帝乃至将皇帝玩的团团转的将不只是官僚,还有百姓。

    皇帝如果做了什么很愚蠢的决定,将不只是被官僚笑话和轻视,也会被百姓笑话和轻视。

    话转回来。

    朱翊钧现在这样做也算是只管自己舒坦,不管将来自己子孙一旦不行或平庸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滔天洪水。

    但朱翊钧也是没办法,他不这样做,他的子孙要是才能不行也还是会遭遇滔天洪水,结局不是自缢于煤山,就是被背叛自己的大臣用弓弦勒死。

    可以说。

    旧的统治方法的确已经进入了让大明进入了死胡同,相当于一个得了晚期癌症的人,只能用新的统治方法试试,至于用新的方法会不会加速明朝的灭亡对于朱翊钧而言已经不重要,他只知道这至少对这个民族而言,会产生一种新的可能。

    朱翊钧在要求广设公共图书馆后,就又吩咐道:“当然,能放在公共图书馆的书还是要筛选一下的,这个就由礼部来筛选,各级图书馆设典簿官,负责管理图书馆。”

    “除此之外,把所有献上来的图书,按照类别设奖,分别设皇明文学奖、皇明算学奖、皇明物理奖、皇明医学奖等奖项,一旦图书作者或一图书集子中某作者文章当属于可为国家与民族有大益处,皆被授予奖项。”

    “皇明文学奖就由次辅王锡爵、礼部尚书沈一贯、司礼监秉笔王世贞会推。”

    “朕久闻江南文教兴盛,而如今朕在江南,就先议文学奖。”

    朱翊钧说着就看向王世贞:“王世贞!”

    “内臣在!”

    王世贞忙回了一句。

    朱翊钧这时问道:“你素来为文坛盟主,想必是阅书无数,想必是能替朕荐举到几本佳作,几名大文豪的。”

    “说实话,本朝诗词歌赋已经不及汉唐两宋丰富,尤其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佳作,这会显得本朝文治很不出彩,似乎中华之文化到了本朝,在走下坡路。”

    “或许诗词歌赋这些在本朝已经不合实际之文化需求,但新出现的话本,算是符合天下人实际之文化需求的吧,那这些应该要在本朝达到更高的程度才好,如此才能显得本朝也是文教昌盛的。”

    “请皇爷放心,内臣定能为陛下发现到许多佳作,许多文采斐然之人。”

    王世贞这时拱手回了一句。

    朱翊钧颔首。

    “青浦缙绅王圻献《续文献通考》”

    “金坛王肯堂献《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休宁程大位献《算法统宗》”

    ……

    因朱翊钧要求天下人献书,又加上范家天一阁就因为藏书丰富而被授予官职,且皇帝还表示会对优秀图书相关作者有厚赏,所以,一时间许多江南士绅都来献各类自以为拿的出手能让皇帝重视的书籍。

    当然。

    江南一带,本就文教兴盛,写书藏书的都很多。

    故而,没多久,朱翊钧就收到了许多来自民间的书籍。

    “臣恭喜陛下,这些书,不少都是可传世的佳作大作,真要善加保存于后世,已足以可以作为本朝文教兴盛之标也!”

    王锡爵这一天就向朱翊钧说了起来,且道:“尤其是这本《续文献通考》竟有两百余卷,可谓大书!年代与《文献通考》相接,上起南宋嘉定间,下到本朝。”

    “而且此书较《文献通考》增出节义、书院、氏族、六书、道统、方外等六考,各考之下分卷标目,但田赋考中增加了黄河、太湖、三江和河渠四个子目;国用考中增加了海运;学校考中增加了书院、义学。”

    说到这里。

    王锡爵就对朱翊钧拱手禀道:“陛下,这书完全可以与本朝会典参用。”

    这时,沈一贯亦笑道:“商人程大位所献《算法统宗》也属于算学奇书,其“留头乘”和“归除法”可称绝妙,堪称珠算之集大成也!其所提‘丈量步车’更是神奇,对丈量田地将大有裨益,使天下度量效率将大幅度提高。”

    沈一贯说着就拱手奏道:“愚臣以为,皇明算学奖当非此人莫属。”

    沈一贯口中的程大位,在后世的数学史上的确颇有名,被誉为珠算发明之父与卷尺之父。

    不过,朱翊钧因为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倒也不是很清楚此人,如今才得以从沈一贯口中得知,且因此把《算法统宗》接了过来,专门翻到了“丈量步车”的地方看了一眼道:“此物不如直接叫做卷尺。”

    沈一贯拱手称是。

    而王世贞这时也跟着道:“陛下,临川汤氏一族所献其家人汤显祖所著《还魂记》,虽还未刊行,却也堪称大才子之作,据闻,汤公虽早有意写此书以歌新礼,但本打算辞官后再写,只是如今又进了诏狱,也就干脆将此提前写了出来,寄回给家人,令家人找人刊印。”

    朱翊钧听后就把王世贞呈递的《还魂记》拿在了手中,看后就发现原来是后世有名的《牡丹亭》,便道:“是当得大才子之作。”

    接着,朱翊钧就道:“这些书都要编录入《万历大典》!把江南文人都号召起来,让他们抓紧抄录这些书,省得这些书将来失传。”

    “是!”

    真正是国家富强,才让朱翊钧现在敢如此大手笔。

    一时间,整个江南的文人都参与到了《万历大典》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当中来。

    许多清高自许而不愿干普通力气活,又囊中羞涩的落魄文人纷纷领了这份差事,在各处公舍内抄书校书。

    整个江南地区也因此一时纸业大兴、满城墨香,同时大量银钱也如流水一般从内库国库流入到这些文人手里。

    “你真找到活了?”

    松江,因蒸汽纺织大兴而纺纱收入大减的侯氏这天就惊喜地看着自己夫君童生沈懋孝拿着一把银元回来,惊喜不已地问了一句。

    沈懋孝点头:“是替朝廷抄书的活,还给我一个月三两的工钱,因为我字写的好,专门负责最后的誊录之事,所以工钱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