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家族决定我做枭雄在线阅读 - 第九章 招募部曲

第九章 招募部曲

    车马慢行,又过了两日也终于远远看见了竞陵郡的城墙。

    自那日这具身体的原生灵魂出现后,温浩也曾经尝试着召唤“他”,却徒劳无功,只能默认“他”或许真的消散了。

    不过入城前,温浩还有事要找刘长真做一个安排。

    刘长真这一路行来可谓很不尽责,打着指挥护卫名义留在队伍中的他几乎从不管整个队伍如何行进如何扎营,这家伙心里明亮的很,队伍里有郡丞有公子还有两位老叔公,他算老几,温氏族人不说,就是护送的郡兵也自有李郡丞安排,刘长真才不去惹人嫌。

    不过在护卫公子这方面他可是极其尽责,还和在黑山寨里一样整日跟随温浩,可以说是对成功路径积极复制的典型。

    “长真啊,我有一事相询。”

    扛着长矛紧跟在温浩身侧的刘长真被突然叫住,脚下一缓,扭头看向自家公子。温浩翻身下马,牵着那匹温顺小马和刘长真并行,笑着开口:“你不要紧张,咱们只当闲谈。你是本地人,又做过许多年的巡检,三教九流肯定都认识不少,可知道闻香教?这些人在竟陵一带大概有多少人信奉,不信的又有多少人?”

    “闻香......”刘长真愣了很久才反应过来,“公子可是说那些烧香的,这些人虽然说是信佛,信的念的又不是庙里大和尚们说的那些,大户人家少有人信的。百姓农夫还有些小商小户信的多,说起人数的话我看起码十之一二是有的。”

    略微算了下人数,温浩心中暗暗点头,若是按十分之一算得有足足六七万人了。

    温浩低头思索片刻,又问道:“长真,你既然愿意为我温家效力,现在有件事或许用得上你。你告诉我,若是让你招募人手,眼下能招募到多少能打仗的人?”

    刘长真吃了一惊,忙摇头道:“公子,不是我不自效,咱们竟陵也算是边郡,自古就武风昌盛没错,可以我之能最多只能找来些散户游民,跟大户人家的部曲还有朝廷的边军那是两码事。”

    说到一半,刘长真自己也愣住,温家是刚刚过江的强龙,哪会和朝廷兵马起冲突,遂若有所思的反问道:“公子难道是说那些烧香的要闹事?要是对付这些人的话,咱找来的人倒是能用。”

    温浩见他了然,也不隐瞒,恳切道:“就是对付这帮乌合之众,我等都是刚刚到大梁境内,地方不熟,手头也没有可用之人。眼下闻香教可能要起事造反,我正要拿这事谋取一个进身之阶,只要你替我收揽一支队伍,日后有了功劳我绝不会忘了你。”

    这下刘长真听懂了,这是温浩要组建自家部曲的意思,一般豪强世家的部曲私兵要么是田土身家都被掌控的佃户家仆,世代为某家效力,要么就是借着官方权力地位将某支军队渗透掌握,朝中高门大族都有这种行径,常年受同一家人物统率的军中士卒也更乐意遵从老上司的亲族。温氏的田土故园还在北国老家,在大梁又还没有受封官职,自然手头无兵,要尽快组织起一支堪用的力量可不就得从外重新招揽人手。

    这在早年衣冠南渡时是常有事情,是许多南下大族渡江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流民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无数平民中的豪杰人物就是由此跟对了人,从而在南朝史书上留下名字。

    在南北局势都日益稳固的现在,这种特殊上升通道就很难寻到了,刘长真以己推人,在平民、寒门、世家极端分化的南朝,肯定有很多人愿意堵上一把。

    “只是.......”刘长真还是不敢干脆应下,自己已经和温氏公子有了名分,做事情就得实在妥帖才是。“公子,不瞒您说,若是您要招纳部曲,借着您的名头我肯定能找到不少人愿意投效,可有几件事须得考量。一是咱们竟陵虽然偏僻,良家子弟也都被大户人家或者官府管着,您现在无官无职,公然招纳百姓,官府这边肯定过不去,那些豪强人家也不会轻易放人,能招募到的只能是新逃来的流民、山中的盗匪这些jian猾之人。二则是不管是什么人都要吃饭的,长真自己有幢长身份,又无家室,自然无妨,可其他人若是招募来了,这没有田土安置,又没有资财,只怕........”

    说着说着,他声音越来越小,温浩正歪着头看他,见他声音渐渐小了,忍不住一笑:“你这厮狡猾的紧,说来说去这么一通,不就是想提醒我现在一无官职官位,二无钱财田土,要拉起一支人马也维持不住么。”

    刘长真只能尴尬陪笑,温浩拍了拍他肩膀,摇了摇头道:“老刘你不用担心,山中匪类也好,南逃流民也罢,就是那些蛮子,只要不信闻香教,敢扛起刀弓就行。至于钱粮的事情你不用cao心,我温氏百年世家,便是如今到了竟陵,也不至于让手下揭不开锅的。你去办吧,人数多多益善,就是三四千也无妨!”

    被自家公子唤了一声“老刘”,刘长真只觉得骨头都酥了,听温浩保证粮饷不是问题,便当即拍了胸脯,反正马上队伍就要到竟陵了,刘长真决定立刻带着几名手下去办此事,反正把人带到竟陵城外便是,后续自有温浩解决。

    温浩也不会让他就这么离去,让温鸣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由李郡丞画了押用了印的文告,写的是为防备匪患,特以竟陵郡名义招募北来难民整修城池,反正只要刘长真带来,管是土匪还是本地逃亡农户,直接都安上一个北来难民名头就是。

    此外还交给刘长真一个玉琮和带着温氏画押的信书,玉乃通神之物,凡俗人家根本不得使用,温浩拿出的这一枚玉质温润如羊脂,不管在哪一国都是郡守以上级别官员才能接触到的。好在这年头普通人拿了这东西连出手都找不到地方,不像金银珠宝不带政治属性,否则温浩都怕刘长真拿着被人黑了。那画押的信书是温家的标志,虽然温家在梁国境内影响力不大,可对于那些北地南逃的流民而言,这物件足可让他们动心。

    交给自己唯一的手下这件大事,温浩才重新翻身上马,第一次在这个时代独立做某些事,心中还有些担忧。这个念头才刚一闪,自己又哑然失笑,刘长真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准确来说只是要他做个幌子而已。

    温氏族人发现闻香教和北方大周可能异动后,立刻决定加快组织起自家可用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在温氏原本计划中,随着温氏嫡系族人南下,还留在北方的诸多后手也会逐步前来汇合,这里面就包括北地的部曲、世仆等等。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别说温氏的大脑还活得好好的,温延等人在南朝安定之后,留在北方的无数支脉、暗子就会重新向大脑源源不断的输血,最直接的就是那些温峤昔日部属将陆续分散南下,这些效力于温氏或者感恩温峤的豪杰们才是接下来温氏部曲的核心,只是借着刘长真招揽出一支能看的乌合之众作为掩护,免得引起梁国各方面的忌惮罢了。

    毕竟一支有世家大族宗族领导,有过充分战争经验的北地流亡军事组织和一支南朝逃亡农民、土匪组成的乌合之众根本是俩个概念,在温浩那个正常的世界线里有苏峻、侯景之乱,甚至十六国里的成汉就是由李氏率领流民所建,在这个世界线也有过类似几次战乱,让南国对北人军事力量成建制南下警惕异常。

    钱财问题的话,眼下的温浩确实是真穷,这是因为南下的温氏核心们根本没有携带金银财物,他们一路上紧紧守护的是一箱箱书籍经典,自家祖先历代积累下的注释集解,这些才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比起区区金银,没有印刷术,造纸术都不完备的年代里,传承家族学问的书才是一个世家的核心,温浩昏迷那些天,屁股底下垫被的下面,就藏着《集解尚书》、《集解春秋穀梁传》、《论语集义》,甚至还有一套这个时代极难找到的《三国志》。

    这也是为何这个时代平民难以出头的原因,你想读书,你知道书在哪么?要做题,对不起,题都在世家最机密的地方藏着呢。

    虽然,但是温浩照样不必担忧新招来的部曲没有饭吃,当然也不是继续靠薅李郡丞羊毛,总是光逮着一只羊薅,也不够温家这么多人薅。

    这就不得不说到失去踪迹挺久的温摇光了,和温浩判断的不同,这位温氏外交大使并没有立刻赶赴建康,而是乘快马下江一路顺风先赶到了江州,拜访已经将主要家业迁徙到豫章的义兴周氏,替温氏向一直苦恼于被南渡高门压制的周氏借贷了一笔粮食。

    让百年前就号称“江左之豪,莫强周沈”的周氏替温氏暂且养起一支部曲。

    当然,因为交通手段的落后,温浩是在竟陵城中呆了数日后才获知的这一消息。

    跟温延回报自己如何与刘长真交代任务细节时,温浩好奇的问起:“周氏与我温氏可有旧交,摇光叔这一去竟然就说动了那周元起。”

    温延面露宠溺之色:“你要称呼元起公才是,周禹之此人乃是南朝极为了不得的人物。我听闻摇光和他只谈了半日,他便直接唤来笔墨作书,言道休提借粮,且赠粮万石迎接远客。这种豪爽之人就是北国也不多见呐,他虽然只是豫章太守,官衔比他那坐镇荆州的弟弟小的多,却是周氏说一不二的家主,并非无因。

    周氏如此干脆的市恩于吾家,倒让我们将来还起来不那么容易喽。”

    温浩听了也连连点头,如果直接开条件,便成了一桩生意,生意完了也就算了,对方只市恩不提回报,这就成了交情,在这个重视礼义的时代里,这交情分量更重。

    不过周氏肯下这份心力交好匆匆南来的温氏,可见其对如今南朝格局的不满,温摇光这个温氏纵横家果然好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