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渣的逆袭在线阅读 - 第11章 麻雀虽小

第11章 麻雀虽小

    朝阳染红了东方的天际,金黄的霞光洒在偌大的教场上,清风徐来,温暖一片。

    天空一碧如洗,鸟儿叽叽喳喳,在枝头歌唱,远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空气清新,正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光。

    军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在于军队之训练有素,而军队潜力的根本,则是在基层的军官身上。

    军官从哪里来,当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要经过培养,参加实战,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军队的根本。

    “讲武”室,是一间新“腾”出来的营房,原来是莫吉祥和其他巡丁居住,现在通铺彻底拆去,二十个平方米左右,七八张高矮不一,新旧各异的桌子,同样是新旧不一的原木长凳,组成了“讲武”室的学员课堂。

    一个小方桌的“讲台”,黑漆刷成的“黑板”,一盒成人手指长的熟石膏混粘土制成的“粉笔”。

    这便是“教官”王和垚的讲武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板一眼,都和后世的军校极度相似,高仿程度神似。

    也许,以后的“讲武堂”、军校,就是以此刻的大岚山巡检司“讲武堂”为最初版本了。

    “今天是开课的第一天,我先给大家画一副地图,大家都认一下。”

    王和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黑板上这些地方,都是那里吗?”

    很快,一副“中华盛世图”的略图画了出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方位标注的清清楚楚。

    “这是黄河吧?”

    赵国豪懵懵懂懂,指着“几”之型的黄河说道。

    “这个应该是长江吧,南京城和京口我都去过!”

    郑思明指着弯弯曲曲的长江,做了地名指认。

    “郑思明、赵国豪,你们两个,这是第一次犯规,不做惩罚。下一次,回答问题前,要举手放在桌子上,我这个教官允许后,你们要站起来说教官,然后回答。”

    王和垚用细木棍轻轻敲了一下桌子,孙家纯眼睛一瞪,想要反对,被同桌的郑思明拉住。

    这是规矩,不是耀武扬威,可不能坏了规矩。

    “学员们,你们要记住,这是规矩,就跟军规一样,任何人不能违反,包括我自己。不要以为我们是草台班子,就散漫懈怠,将来有可能,你们都要带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你们想想,到了战场上,要是将士们不听指挥,各行其是,那可就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王和垚看了一眼沉默的一众巡丁们,手中的细木棍“教鞭”指向了下一个地方。

    “这是吐蕃,那这里又是那里?记住,要举手回答!”

    果然,这次没有直接二不挂五回答的,而是纷纷举起手来。

    “刘文石,你来回答!”

    刘文石站了起来,刚要说话,王和垚眼睛一瞪,刘文石恍然大悟,赶紧重新组织语言。

    “教官,这里是河西,前明时归陕西布政司管辖,如今是甘肃布政司!”

    “很好,坐下!记住,要说:是,教官!”

    王和垚赞许地看了一眼刘文石,想不到这个年轻的书呆子,在地理上还有几把刷子。

    “是,教官!”

    刘文石坐下,迎来周围人一片赞赏的目光。

    郑思明脸上暗暗发烫。他只看得懂一部分,中华大好河山,疆域实在是太大了。

    况且,王和垚的地图虽然画反了,但反而更清晰,也更准确。

    “安静!课堂之上,不准喧哗!”

    王和垚脸色一沉,等众人都安静下来,这才继续问道:

    “那么,有谁能回答我,河西四郡是何时入我中华版图的?又是谁收复了河西走廊?”

    郑思明心中一动,立即举起手来。

    他熟读经史,尤其喜爱《史记》。这个,可是在他的掌握之内。

    不过,河西走廊,还是第一次听到,也够清晰明了。

    “郑思明,你起来回答!”

    果然,王和垚的教鞭,指向了郑思明。

    “是教官!”

    郑思明站了起来,慷慨陈词,中气十足。

    “教官,汉武帝元狩二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汉武帝以其故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因四郡地在黄河以西,自成一体,故称“河西四郡”!”

    “很好,请坐!”

    王和垚点点头,等郑思明坐下,这才继续说道,开始了他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各是一时英雄。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我大汉武功之强,疆域之广,令后世望尘莫及,唯有唐太宗李世民可与之媲美。卫青、霍去病转战万里,马踏燕然,封狼居胥,当年何等的荣耀!万国来朝、宾服四夷,汉人,又是何等的骄傲!”

    王和垚摇了摇头,看向了一众巡丁,轻声一笑。

    “下面,都是我汉家子弟吧?”

    众巡丁你看我,我看你,无人吭声,只有几个人点头,以示回应。

    “汉家子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就是,祖宗十九代,都是汉人!”

    王和垚说完,话锋一转,指向了北面的一处。

    “李行中,你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

    “教官,这似乎是……京师!”

    李行中支支吾吾回答了出来。

    “是,这就是北.京城!这是燕山月似钩的燕山,这是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它的旁边,就是茫茫的大海。”

    王和垚的话,让下面一下子炸了锅,许多手都举了起来。

    “赵国豪,你来回答!”

    “教官,当年李自成就是在这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合击败,吴三桂就是在这放清军入关的吗?”

    “正是,当时吴三桂在这放清军入关,并在云南将前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父子斩杀。旗人以区区几十万人,统治了七八千万的汉人,的确是世间一大奇迹啊!”

    王和垚的话语里,不易觉察的无奈和悲凉。

    明末清初,历史上道德水准最低下的年代,或许没有之一。

    赵国豪坐下,另外一个学员黑娃又被王和垚点了起来。

    “教官,吴三桂是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反的李自成?”

    “首先,吴三桂的正妻姓张,生了个儿子叫吴应熊,也就是吴三桂的世子。至于陈圆圆是什么地位,你们可想而知。你要是父母一家人的性命控制在李自成手里,你会不会反李自成,投了清军?”

    王和垚轻声问了出来。

    “当然不会!为了一个女人,把全家人性命搭上,脑.子有.病啊!”

    黑娃直言直语,王和垚赶紧让他坐下。

    关于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他不想再纠缠,也不敢让这些家伙继续深挖,不然就成了狗仔队的年度总结大会。

    “这是北.京城,前明时内外城人混居,因为都是汉人。甲申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城,将内城的汉人全部驱逐,改为旗人居住。而汉人,则是全部住在外城。”

    王和垚的话,让下面的巡丁一片寂静。

    “杭州也有满城,居住在里面的旗人高人一等。我的那个同学李治廷,就是县主簿李四爷的儿子,他的未婚妻被杭州城的旗人给糟蹋了,大舅子去闹,反而被杭州巡抚衙门给打断了一条腿,最后花了三千两银子,赎了回来。”

    王和垚侃侃而谈,继续给巡丁们上眼药。

    “李四那么厉害,全余姚县的百姓都怕他。他怎么不去报仇啊?看起来,他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啊!”

    赵国豪眼珠一转,大声问了出来,都忘了举手。

    “问的好!不过,违反了举手回答的课堂规矩,到学堂后面站着听课!”

    王和垚板起脸来,赵国豪灰溜溜跑向了学堂后面,靠墙站的笔直。

    “杭州满城有三四千旗兵,李四爷当然不敢了!”

    王和垚看了看七嘴八舌的众人,敲了敲桌子,终于回归了正题。

    “这是黄河,这是长江,这是淮河,这是秦岭山脉,这里是西域,这是万里长城,这是遥远的人迹稀少的大漠,这是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华疆域之大,幅员辽阔,大好河山,可惜啊……”

    王和垚的失落看在眼中,下面的许多巡丁都是一头雾水。

    前面歌功颂德,后面垂头丧气,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大好河山,可惜沦为腥膻!”

    下面有巡丁愤愤说了出来。

    好一个神助攻!

    王和垚看向了郑思明等人,众人都是摇头否认。

    “谁说的!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王和垚假装发怒,随即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了《正气歌》几个字来。

    “乱谈国事,今天这第一节课,罚你们背诵这首宋末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儆效尤!”

    王和垚看向了下面,扬了扬粉笔。

    “谁会《正气歌》,上来写下来,教大家一起诵读!”

    刘文石不由得一愣。前面莫谈国事,后面又是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王教官,可谓是用心良苦。

    王和垚话音刚落,郑思明举起手来,接着上了讲台,接过了王和垚手中的粉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

    郑思明领读,下面的巡丁们一起读了起来,声音洪亮,铿锵有力。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王和垚也跟着和众人一起诵读,面色凝重,一本正经。他和郑思明的目光相对,下意识各自分开。

    有些剧情,必须商量好了才可以推进。何况,正气歌如此之长,他一时之间,还真背不下来。

    这个时候,就需要郑思明这个真正的学霸出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