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大战开启
虽然只有五百骑兵,但这五百骑兵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对于张北所率领的步卒,骑兵对步卒的交锋取得了押到性的优势,他们这五百人简直就是吴县士兵的梦魇,他们就像是冲入羊群中的猛虎,只是一个冲锋,就生生在吴郡阵容之中死开了一个裂口,冲入敌阵之中,而在外部,张北的冲杀彻底让吴县兵丧失了抵挡的勇气。 胜利的天枰开始向秣陵军一方倾斜,随后,吴县军出现了溃逃的情况,很快更多的吴县士兵加入到了溃逃的大军之中,规模越来越大。 太史慈自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机会,毕竟取得如此大的优势是在开战之初所不敢想象的,现在出现,自然不会轻易放弃,率军追歼,而张北虽然是步兵,但也精髓其后追击而来。 毗陵之战时,太史慈之胜,是胜在了出其不意,但就是在许贡没有防备的前提下,也不过只损失了几千人,从哪个时候起,太史慈其实就真没放在他的眼里,与关羽张飞甚至是刘澜比起来都少了那么一份忌惮,可这一回,当两军再次交锋,原本会是一场悬殊对决,最少在许贡眼中也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可现在他绝不会想到会变成这样一场屠杀。 但其实,这样的屠杀,这样的情况,完全就是因为吴县军贸然进攻,没有了阵型依仗,又如何能是太史慈的对手。 更何况太史慈也绝不是易于之辈,虽然在刘澜帐下太史慈的名头比不上徐关张赵四人,可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头响亮的猛将了,在他的进攻下,在没有一人反抗。 然而,前军撤了没多久,便被后面赶来的许贡拦了下来,大军这一回算是彻底集结,而之前还在撤退的吴县士兵,一个个又调走方向向太史慈杀了过去。 并且许贡将吴县军三万人的部队分成了三部,在战场之上如同展开了一张大网,朝太史慈杀来。 中路突进,左右两翼包抄,吴县军开始对太史慈所部展开反补,这是一张大网,更像是凶兽张开了血盆大口,裸露着锋利的的獠牙,朝着面前的猎物扑食而去。 吴郡士兵的反击异常凶猛,之前倒向太史慈的胜利天平只在一瞬间便又倒向了许贡,眼前的一切,不仅是张北,便是太史慈脸色都变得铁青起来,刚才,刚才来进攻的居然并非是吴县主力?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太史慈和张北居然都上了当,被许贡这只老狐狸给欺骗了。 面对着前面出现的许贡将旗,面对着结阵冲杀而来的吴县军,太史慈和张北都在第一时间选择了停止进攻,如果继续选择进攻的话,简直就是在以卵击石,部队结阵,结阵。 站住阵脚的秣陵军通过一波箭雨便让吴县军停下步伐,两军在战场之上对峙起来。 所有骑兵列在太史慈身后,他们看着吴县军的眼中如同喷射着火焰,尤其是在方才的一番冲杀之下,浑身上下都充斥着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煞气,这一幕看在吴县士兵眼中,如同嗜血的恶魔站在面前,一个个身抖如筛糠,不自主的向后退了数步。 “列阵!” 这一幕让许贡大为不满,真正的决战还没有开启,便已在气势上输了一筹,接下来,又怎么可能战胜敌军? 而且,事已至此,他已经别无选择,之前在战与和直接他还有所犹豫,但现在,尤其是妇人衣服与用品出现在矮几的一刻,就注定了两军不死不休的结局,所以这一仗要么不开,要么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只有战胜太史慈,继而才能威胁到秣陵。 所以这一刻他没有急着进攻,等待着部队集结,以最佳的状态,待全军彻底集结之后,再给予敌军致命一击。 吴郡的部队开始集结,而秣陵军也已结阵以待,方才追击,阵型乱作一团,步兵与骑兵夹杂,这样的不敌,又怎么可能冲破对面敌军的方阵,所以这一刻两军几乎是非常有默契的停止了进攻,都在集结。 而且,刚才的充分,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在追击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这一点虽然敌军也存在,可就士气来说,新赶来的吴县军明显更为高昂,此时此刻的秣陵军,更像是困兽,全凭着一股血气,可这样的情绪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伤敌更伤已,尤其当血气在战争后期消耗完后,那等待秣陵军的只有一败。 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列数不胜数,但是却没有在现在这个情况之下生,可以说从战争的一开始,他们就没有胜算,身为统帅太史慈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可他别无选择,他必须要向某人去证明,这是原则,不然他又如何会冒如此大的风险去和吴县军拼命呢。 所以在现敌军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动主力后,他现在只能被迫防御,这是母亲最合理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以守带攻,伺机而动,只要能挡住许贡几次进攻,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迎来反败为胜的机会,到那时,对他们来说,也许才是真正到了生死决战的时刻。 但公孙瓒有一点疑虑,因为许贡的吴县军集结之后却迟迟没有进攻,这让他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不合理,不合常理,如果说之前不进攻是因为阵型散乱,那么现在阵型季节之后还不来进攻,就说明许贡一定有着其他的盘算,不然的话,在这里和他耗着,对他来说,并不是最佳的选择,毕竟拖的世家越久,对他们来说,便更有利。 许贡绝不会不懂一鼓作气这个道理,能在吴郡从一个小都尉有了今天的地位,说明此人绝不简单,最少他绝不可能会犯下如此大错。 所以太史慈深信,许贡一定另有安排,或者说有着说明阴谋诡计,可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他能做些什么? 太史慈想不到,张北也想不通,还有什么办法能给予他们致命打击呢? 答案很快揭晓,当太史慈一行结阵以待之际,突然便从两翼传来了呐喊声,然后,越来越多的黑影出现,当看清他们的衣甲旗帜的时刻,两人终于明白了许贡耐心等待着什么,现在他们几乎被三面包围,面对敌军露出了的獠牙,太史慈必须要做出选择。 撤退,趁着敌军没有合围之前,尽快脱离敌人的包围圈,可是这样一来,迟迟没有动作的许贡中路军便有了一举击溃他们的机会,张北乃至太史慈现在终于明白了许贡在等什么,在等一个必胜他的时机。 两人露出了难看的笑容,这笑容所表达的意思,只有两人能懂,今日一战,两人很可能战死沙场,他们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对手,这个对手一点点把他们带入他的圈套之中,而许的胃口,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战胜他们,而是彻底消灭他们。 是撤退屈辱而死,还是原地待命? 两人没有选择,也无法选择,但两人最少都明白一点,撤退将必死无疑,而待敌,虽然同于有覆没的可能,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撤退,而现在徐徐而退,无疑是最后的机会,虽然几率不足十分之一,可最少还存在着一分机会。 三万对五千,实力太过悬殊,现在太史慈所能依赖的,就只有希望他们的秣陵军能在陷入绝境时,能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杀出一条重围,只有如此,才能有一丝可能,活着的可能,不然他们将再无活路。 原本高昂的士气,在这一刻变得萎靡,所有的秣陵军都有些迷茫,面对两翼杀来的吴郡士兵,不知所措,可太史慈高亢的吼声,却彻底激起士卒的斗志,徐徐后退,若有敌军阻拦,全军奋勇拼杀,务必杀出一条血路。 既然不能急着撤,更不能坐以待毙,那么就只能缓缓撤退,虽然这样能够防御许贡中军的冲杀,却无法阻拦两翼吴县军的冲击,可这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只能如此选择。 而太史慈的选择,出乎许贡之料,可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不理智的选择,如果是他,他就不会如此不智。 他会选择现在直接撤退,虽然可能惨败,但最少还能冲杀出一小部人马,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或者说,这世上任何一员能称得上名将的将领,都会如此选择,可他却错过了,或者说主动放弃了这一机会,并将自己置于死地,愚蠢,将秣陵军带向死亡的愚蠢武夫! 许贡对太史慈的评价越的低了,从一开始,许贡就对太史慈不以为然,试问在刘繇帐下都得不到重用的一员‘小将’,在刘澜帐下就算得到重用,可在他看来,也不过是因为卖主求荣换来的,今日,彻底证实了他的看法。 如此愚蠢的人,刘澜能给他五千人,看来也是知道他不堪大用啊。 在刘澜帐下,关羽统领着人数最多的五万摄山营,其次是徐晃、赵云和张飞,在辽东、徐州与刘澜斩下三人都各统领着三万人,在他二人之后,则是张颌、张辽以及周泰,各一万人,其次则是太史慈、徐盛、徐方、张南这些将领,各五千人。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并非不是,统领兵马的人数,绝不似像许贡按带兵人数那么判断的,太史慈统领五千人,先是这五千人是他在秣陵的本部部曲,而因为在刘澜帐下是不允许存在私兵的,所以在收编了太史慈的私兵之后,刘澜又拨给了他一曲人马,而人马数量也绝不是五千,而是六千人。 而之所以一直没有给他再进一步补充人马,先一点是因为黄县的叛乱,打乱了给太史慈的部署,其次则是讨伐山越,对于这些夷民,抚为主讨为辅,所以一支精锐士兵才尤为关键,在刘澜的想法中,这支部队,应该在太史慈的率领下,在他的引导下,逐步展成一支精锐的山地部队,未来,刘澜比任何人都明白,山地部队的作用有多重要。 不仅仅是丹阳要剿山越,还有吴郡、会稽,甚至是荆南四郡还有巴蜀,山地部队在未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部队,所以正是在这一想法之下,太史慈的兵员一支没有增加。 而与太史慈相反的张辽,则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另外一种情形,吕布军的投降是因为被迫的活命,他们对于刘澜并没有什么忠臣可言,如果是太史慈这样的几千人,刘澜确实有能力把他们笑话,可是张辽那里,有骑兵有步兵,而且足足有近两万人,想消化绝非一朝一夕,如果刘澜抱着消化他们的态度,那么在彻底将他们收编之前,就会有过半数甚至更多的士兵逃走,前往吕布处。 所以在张辽投降之后,刘澜就把他们全部交给了他指挥,这就是因人而异的典型,而张辽也没有让他失望,而原来的吕布军在张辽的率领下,忠心也不说有没有,但对于刘澜却有了归属感,而他们也正是在张辽的统帅之下,彻底打消了逃跑的想法,甚至放弃了回到吕布军中的可能。 这就是刘澜用张辽所要看到的,而置于徐盛、徐方所谓的五千人,这绝对是许贡道听途说,其实不管是徐盛还是徐方甚至是太史慈,他们所率领的部队是各自一万人,而赵云兼着龙骑军主将,所以还多统领了一万龙骑军,而并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赵云统帅了三万人,而徐盛徐方只有五千人。 至于张颌,他率领一万人,也绝不是因为刘澜把他排在关张赵徐之后,而是因为他到濡须坞,在有张辽的配合之下,再给他增派更多的兵力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毕竟现在刘澜治下兵员虽然多了,可要守护的地盘也变得更大了,到处都需要人,这里减减,那里抠抠,省下来的士兵,交给更需要的地方,比如说水军,比如说黄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