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山沟中的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二九一章 这次完了(十一)

第二九一章 这次完了(十一)

    就这样,参与围歼被围苏军的中国复兴军部队全都收到了张孝准的新命令。命令中,张孝准严令参与围歼作战的部队务必在一天内解决全部残敌,随后立刻北上支援守卫赤塔的部队。

    其实,参与围歼作战的部队也想早点解决对手,好早点去找远东苏军主力的麻烦。可奈何自己的牙口不像教导师那样硬,对手也很强大,只好慢慢磨。这一磨就磨了这么多天。

    现在的对手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强大了,这时候不动手更待何时?

    于是,第五十一集团军等部队动手了。

    对于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苏军是持欢迎态度的。以前中国/军队老是利用自己的火力优势,将己方火力压制得死死的。真要发动大规模进攻了,不是包围就是最后的攻击。你说苏军能不怨恨吗?

    但话又说回来了,也就是在这时候,中苏双方的地面部队才会在视线内看到对方被己方击毙、击伤。

    “冲过去,和中国人搅在一起。这样一来他们的火力优势就无法发挥了。到时候就该轮到我们拼刺刀了。”苏军指挥官下达着自己的命令。

    中国/军队长期依赖火炮、飞机等重武器,让苏军指挥官形成了一个错误认知——中国/军队虽然拥有高射速的自动武器,但自身的战斗力,特别是近距离格斗能力并不强。

    其实也难怪苏军指挥官这样想。自火药武器成为战场主宰以来,在弱势一方的眼中,敌军的强大在于其强大的火力,而与之相对的,敌军的近距离格斗能力并不强。

    事实上,这个定理也不算错。

    后世的二战中,美军的近战格斗能力也不怎么强大(相对于当时二战主要交战国的军队来说)。美军能在近战中频频取胜,往往依靠的是其装备的大量自动武器。其自动武器的高射速让对手难以接近。这就造成了美军的对手就算想要rou搏,都必须付出沉重代价。

    二战中,日军想和美军拼刺刀,结果往往是被美军的子弹、炮弹,打死、炸死在冲锋的路上。除非日军士兵事先藏好,静等美军士兵到来。只不过这样做,反而容易被美军用成吨成吨的炸弹、炮弹炸得死无全尸。因为美军喜欢对怀疑的目标进行大规模炮击和轰炸。

    哎,没办法,谁叫人家炮弹、炸弹多的如土豆一样呢!不用就是在拿自己的小命和死神玩游戏,输不起呀!

    等到中苏双方的士兵近距离交手了,苏军指挥官才发现,和中国人打rou搏战,完全是蠢到极点的主意。

    因为中国人的子弹往往会在苏军士兵露头的一瞬间打过来;要死没打中,会有手榴弹或者枪榴弹飞过来,完成子弹没能完成的任务。有些苏军士兵侥幸冲到了中国士兵面前,也被中国士兵从身后抽出的手枪当场击毙。更可气的是,一些苏军士兵面对的是枪中无弹、枪上有刺刀的中国士兵,这些苏军士兵心想:这次终于可以堂堂正正打一场了。可谁知道,才三两下功夫,这些士兵就稀里糊涂地去见马/克/思了。他们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死的。

    苏军士兵被中国士兵用刺刀击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西联陆军早就意识到近距离拼刺在自动武器大量装备后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因此西联军士兵普遍进行国拼刺训练,特别是用手中的自动、半自动步枪和手持长枪(指类似于长矛的那种古代就有的枪,不是现在所说的装备有长刺刀的步枪)、大刀、装备有长刺刀的现代步枪之间进行的拼刺。

    自动、半自动步枪本身就比较短(相对于现在世界各国普遍装备的步枪而言),就算加上刺刀也长不到哪儿去。

    因此,自动、半自动步枪的拼刺更注重技巧。经过不断地摸索,适合自动、半自动步枪的拼刺方式最终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即使面对拼刺,中国复兴军的士兵也能应对自如的原因。

    苏军指挥官想要和中国复兴军玩rou搏的做法,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自身的损失加剧。这对后来苏军的坚守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看到的命令不但没使中国士兵的攻势放缓,反而造成己方大批士兵的阵亡。苏军指挥官死的心都有了。但他还知道事情轻重缓急。这时候还是赶紧转入防御吧。

    于是苏军士兵没有像先前那样,如一个个气泡从战壕、隐蔽所中冒出来,反而再次当起了缩头乌龟。只不过这次,他们是缩头乌龟也当不成了。

    因为,中国士兵的攻势实在是太猛烈了。远了就用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八十五毫米迫击炮射击,近了就用四零火。同时随行的步兵战车也用车载的一百零五毫米主炮和二十五毫米机关炮提供火力支援。多管齐下之下,苏军士兵被打得哭爹喊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对于这些被围苏军,中国方面还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都是远东苏军的精锐部队。既然是精锐部队,那自然有两把刷子。这不,一支连级中国/军队遇到了一个防御力很坚固的苏军工事。

    对于这种防御力坚固的工事,一般来说,中国士兵只是将其围起来,防止敌人逃脱。

    对付这种防御力坚固的工事,还是重火力比较靠谱一点。

    至于那些,防御力不强的工事,那就用四零火、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来解决。如果四零火、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都无法解决,那就真的只能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抵近射击了。

    但是这支连级部队的无线电员说,这是被围苏军的总指挥部所在。

    这下,轮到这当连长的迷糊了,心说:这不应该呀。这指挥部不是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地方吗?怎么会在距离前线这么近的地方?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苏军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员看到中国方面的攻势实在是猛了点。因此他主动到前线视察来了。可谁曾想到,这一来刚好赶上中国炮兵发射的一次长时间急速射。等到想要回去了,才发现,中国士兵已经上来了。这下是想走都走不了了。既然走不了了,那就就地死战吧。

    于是他就将这里临时作为自己的指挥部。同时利用还未被炸断电话线的电话,告知了苏军第一集团军的参谋长这里的情况。同时还告诉苏军第一集团军的参谋长,日后被围的苏军全都由他指挥。

    也就是这道命令让这支连级部队的无线电员判定这是苏军的总指挥部。

    无线电员的一般任务是联络上下级,这次他上战场也是履行自己的职务。为了保持通讯畅通,他可是十分在意通讯频率。也不知什么时候,无线电台突然跳频了,跳到了和苏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员通讯的频率上。

    这位无线电源的俄语是个二把刀,属于基本不靠谱的那种。可是他还是明锐地听出了“第一集团军”、“总参谋长”、“指挥”等关键俄语字眼。因此他才会向自己的连长报告。

    不管怎么说,这位连长还是向上级报告了他们的发现。

    得知消息的上级还是很怀疑的,但要是真的,那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再加上苏军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员所在的位置恰好可以作为炮兵观察哨。因此上级专门调了三辆三二式坦克和两辆PCL—40(四零)一百五十五毫米车载榴弹炮过来。反正是近距离直瞄射击,PCL—40(四零)一百五十五毫米车载榴弹炮足够了,不必让自行火炮来冒险。

    至于三二式坦克则是护卫,天知道万一这真是苏军总指挥部,里面会不会有坦克钻出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PCL—40(四零)一百五十五毫米车载榴弹炮在近距离内用穿甲内爆弹对这个疑似指挥所进行射击所取得的效果非常好,第一次射击就击穿了其外面的混泥土防御墙。接下来的几次射击,更是将这个防御工事的外围打得粉碎。于是四零火、八十五毫米无后坐力炮接连登场,向防御工事内部疯狂射击。

    穿甲内爆弹实际上是穿甲弹和高爆弹的结合体。

    目前对付敌方坚固防御工事最有效的武器是高爆弹,但是高爆弹如果没打中或者炸中地方,那是很费弹药的。

    因此军队需要一种能够起到一击必重伤甚至完全摧毁的新式弹药。

    穿甲内爆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研制出来的。

    穿甲弹对防御力坚固的目标有很好的穿透效果,但是其爆炸威力就不能让人接受了。

    战争期间,往往有穿甲弹击穿了敌方的坦克等装甲车辆,但因其爆炸威力小,只杀伤了成员,没对装甲车辆内部造成多大伤害。使得敌方可以快速对其修理,让其尽快投入战场。

    而结合了穿甲弹和高爆弹两者优点的穿甲内爆弹,在击穿目标后能够爆发出很大的冲击波,从而对目标内部造成重大伤害。就算没能击穿目标,这震动和爆炸也够目标喝一壶的。

    但是穿甲内爆弹的造价实在是高了点,因此其没有大规模装备。而且在某些技术上面也有难点,目前只能在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以上弹药上利用。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以下的穿甲内爆弹还是等一等吧。

    穿甲内爆弹研制成功后,其最初的名称是穿甲高爆弹。但是这样就很明显地表明了其特点,对保密工作不利。因此才有了现在这个名称。

    不管防御工事修得多么坚固。只要超出了其防御能力,防御工事还是会垮塌的。

    这不,经受不断打击的防御工事最终成为了一片废墟。

    既然成为了废墟,剩下的就是挖掘工作了。通过挖掘,苏军第一集团军司令员的遗体被挖了出来。

    当时,中国方面根本就没想到苏军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员就这么死了。围歼作战结束时也只是将其化为了失踪人员。后来,中国方面也是通过其军服上的标志才判定其最终是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