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战隋在线阅读 - 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线救急

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线救急

    十一月十二,河北高阳行宫。

    噩耗突传,奉旨赶赴河北剿贼的右骁卫将军冯孝慈,于初九日,在与清河贼张金称的激战中不幸阵亡。

    这是自去年大河南北叛乱蜂起以来,剿贼战场上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卫府震动,东都震动,圣主和中枢大为震惊。

    不知不觉间,叛乱规模已越来越大,叛军实力也越来越强,前有江南贼刘元进据吴郡而称帝,今河北贼张金称竟然在正面厮杀中击杀了一位卫府高级将领,这对圣主和中枢的冲击太大,让他们意识到国内局势正在加速恶化,而这显然与两京政治危机的日益加重有直接关系。

    两京政治冲突的本质是改革和保守两种政治理念的激烈碰撞,是新生的中央集权制与腐朽的门阀士族制之间的生死博弈,杨玄感的兵变就是这一矛盾的总爆发,而这一兵变的直接后果,就是挑起了两大对立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双方已没有妥协退让的余地,针尖对麦芒,非死既生。

    中枢再度响起强烈呼声,恳请圣主速速返京主持大局,积极处置两京危机,以最快速度稳定国内局势。不出意外的话,两京权贵获知这一恶讯后,也会纷纷上奏,请圣主火速返京。

    国内外形势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化解政治危机和稳定国内局势事实上已经成为头等大事,圣主和中枢更不适宜远离京师继续“奔波”在外,不能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征伐上,而在国防策略上,以攻代守的积极防御应该果断调整为坚守长城的消极防御。攘外必先安内,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然而,不论是圣主还是中枢核心层的改革派,都非常清楚,在过去两年里,他们在政治军事上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此刻返京,化解两京政治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向保守派认输,换句话说,杨玄感兵变虽然在军事上失败了,但在政治上保守派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完全可以预测,首先改革派将被赶出中央,保守势力将控制朝政,改革将停止甚至废弃,然后齐王杨暕将赢得皇统,入主东宫,至于圣主,将被架空,一旦时机合适,也就不得不离开历史舞台。

    所以继续东征,赢得第三次东征的胜利,已成为圣主和改革派“火线救急”的最好最迅捷的政治手段,而发动南北战争,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建下旷世武功,更是成为圣主和改革派逆转危局,把控朝政,把中央集权改革进行到底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政治“武器”。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的终极手段,而对今日的圣主和改革派来说,也是政治上的一次豪赌,既然不能低头,不能放弃改革,不愿认输,那就拿出政治上的“终极武器”,拼个你死我活吧。

    所以圣主态度坚决,拒不返京,所以中枢改革派立场坚定,坚决支持圣主,与圣主荣辱与共,与改革生死与共,宁死不屈。

    战争规模越大,时间越长,十二卫府和军队的重要性就直线上升,可以预见,随着两京政治危机日益白热化,随着南北战争的日益临近,军方将领的地位和权力将急剧膨胀,而军权一旦失控,地方割据就不可避免,分裂和战乱也就接踵而至。

    但是,相比中央集权改革的失败,相比理想、权力、利益和生命的失去,圣主和改革派已经顾及不到军权失控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了,对他们来说当务之急是牢牢把控朝政,是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是在对外征伐的战场上建下盖世武功。

    目前局势下,圣主和改革派急需武功,急需胜利,急需用它们来缓解一下正在失控的道路上疾速狂飙的两京政治危机,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第三次东征至今没有形成决策,东征的胜利遥不可及,而南北战争现在连影子都没看到,仅隐隐约约听到一点鼓声,所以,安州的收复,就成了目前能够拿出来的唯一胜利,若北征弱洛水达成预期目标,东胡诸种臣服,东北全境拿下,这就是开疆拓土,这就是军事上的胜利,这就是盖世武功,这就有力帮助圣主和改革派迅速逆转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利局面。而更重要的是,这一战果将在南北战争中,大大增加中土的胜算,中土一旦打赢了南北战争,击败了大漠上的突厥人,封狼居胥,开疆拓土,圣主和改革派将彻底击败保守派,将彻底解决两京政治危机,将在中央集权改革的道路上风驰电挚。

    然而,谁能想到,安州的收复,一场出乎意料的胜利,此刻竟成了圣主和改革派唯一可以拿来缓解政治危机的应急手段。不久前,当圣主做出支持出塞叛军攻打安州决策的时候,很多人持否定态度,如今看来,还是圣主有先见之明。

    只是,若想把这场胜利变为圣主和改革派的胜利,若想把收复安州的功劳变为圣主和改革派的功劳,首要之务就是招抚,就是满足出塞叛军的要求,这其中就牵扯到两个重要问题,其一,出塞叛军首领李子雄是保守派,是杨玄感的同党,是东都兵变的主要谋划者之一,同时也是齐王的支持者,而圣主和改革派一旦妥协,不论是李子雄还是齐王,都会狮子大开口,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估的政治后果;其二,招抚成功,安州划入中土版图,等同于从突厥人的嘴里抢食物,公开与突厥人翻脸,南北大战有提前爆发的可能,而中土尚未最好战争准备,一旦突厥人狗急跳墙,大打出手,长城就危险了,战争胜负就难料了,天下大势就有可能失控,这个后果就更严重,甚至会危及国祚安全,动摇统一大业。

    为此,圣主急召内史侍郎虞世基和萧瑀,还有兵部尚赵才,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五位股肱重臣共议。

    最近这段时间,中央和卫府都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其中赵才正式出任兵部尚,不再担任大将军一职,虽然圣主对这个人选并不满意,但不论是东征还是南北大战,都迫在眉睫,而主掌军事行政权的兵部尚如果继续空缺下去,必然会造成重大影响,无奈之下,圣主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另外军方还有一个重要调整,就是太原留守郭荣不再兼领代北军统帅,而由右御卫将军张瑾出任代北军统帅,负责代北长城镇戍,而张瑾也因此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圣主和中枢派出卫府两位大将军,镇戍以代晋地区为核心的北疆,这个意图就太明显了,就是要加强长城镇戍,加强北疆防御力量,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南北战争做准备。

    五位重臣拜见圣主之后,圣主首先表明了立场,年底前,招抚必须成功。

    年底前,各郡上京的朝集使,诸藩赴京的朝觐使,统统抵达京都,这时中央宣布收复安州,就能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就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和巩固圣主和中央的权威。当然了,若安州北征成功,拿下东北,那就是开疆拓土的大武功,宣传效果就更好,就更能帮助圣主和改革派扭转政治上的被动局面,如此便能有效缓解两京政治危机,有效遏制国内局势的恶化。

    圣主表态了,那么虞世基、萧瑀、赵才、宇文述和来护儿所要商讨的,就是如何解决因招抚而导致的两个重要难题。

    招抚成功,安州或整个东北全境就是中土的地盘,突厥人愤怒之下,是否翻脸?是否会猛烈反扑,引发南北大战?

    五位文武重臣经过分析和推演后,得出结论,南北大战立即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西突厥的立场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任何两方爆发战争的前提,都需要赢得第三方的支持,第三方支持谁,谁的胜算相对较大。现在西突厥立场不明,所以中土不敢发动南北大战,以免腹背受敌,同样,大漠上的突厥人亦是如此,没有西突厥的支持,它根本就不敢主动挑起南北大战,一旦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当然,不敢主动挑起南北大战,不代表大漠上的突厥人就忍气吞声,就任由中土击败它的别部,侵占它的地盘,它肯定要反击,比如军事上保持攻势,政治上进行拉拢,外交上极尽分化离间等各种手段,或许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能达到同样目的。

    “安州乃至东北不是我们中土卫府军打下来的,是中土叛军打下来的,这是关键。”虞世基最后总结道,“中土叛军是我们的敌人,也是突厥人的敌人,所以我们可以招抚,突厥人也能化敌为友,就看谁的条件更好,谁能抢先一步而已,各凭本事。”

    圣主心领神会,微笑颔首。

    “但是”虞世基的话锋突然一转,“臣对招抚安州并不乐观,甚至认为,突厥人与其结盟的把握更大一些。”

    圣主笑容顿滞,“何出此言?”

    “臣最近听到一些传闻。”虞世基稍作迟疑,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宇文述,继续说道,“或者说是谣言。”

    圣主脸色渐沉,眉头微皱,眼里掠过一丝不满。当着皇帝的面,中枢宰执竟然信谣传谣,岂有此理。

    “传言说,白发贼是中土秘兵,是闻喜公的得力干将。”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就连圣主都“多云转阴”,一脸阴霾。如此重要关头还“窝里斗”,还把矛头对准裴世矩,未免太不知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