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八十一章 热潮
一如老马所说,7月份的这本连线杂志,确实让国内的不少创业者,都是有志于在互联网领域有一番作为的创业者们,心声感慨。 在此之前,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说到底,就两个字:复制。 不论是门户,还是搜索,又或者是即时通讯,都是复制国外已有的模式。 冯一平的出现,则意味着在互联网领域,我们终于至少成功的开拓了两个领域,在线视频领域,和社交领域。 如果再细分,冯一平的NEXTDOOR里,还有更多值得大家借鉴的新领域,比如说点评,比如说团购……。 冯一平的成功,无疑给了这些人以动力,当然,还有借鉴。 在首都,冯一平的一个叫王兴的师兄,这时合上连线7月刊,看了封面上那个笑呵呵的小师弟一眼,咬了咬牙,叫来自己的那几个老伙计,开始了他的又一轮宣告。 “各位,想想这几年,”刚起了个头,他和大家一起沉默了下来。 这几年,他们几个人,怀着满腔的热情,或者中断在美国的学业,或者抛掉原本收入丰厚的工作,或者跳出原本安逸的小圈子,砸锅卖铁的开始创业。 但是这几年,他们的努力,全都化为泡影,他们的项目,创办一个,失败一个。 “这几年,我想我们已经尝够了失败的滋味,赡养够了成功的母亲,” 这些本来让人泄气的话,在这个时候说起来,竟然有些悲壮。 “可是,我们真的再也经不起一次失败了,” 我们都希望能够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哪怕是屡屡战败,还能接着再战,但在现实中,一次次的失败,消耗掉的除了我们的心力,还有本来就不多的可支配资源。 这个可支配资源,一般主要指的,是资金。 在创办的几个项目,全都失败之后,他们虽然有心接受再一次的失败,但瘪瘪的荷包提醒他们,要想不饿死,就必须得放开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活得更现实一些。 “所以,妈的,我们也就别管什么面子了,也不要一门心思的只想着原创,我们就抄吧,好吗,” “就按照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狠狠的抄,先活下来再说,” 虽然想了好久,但这些话说出口之前,他还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不甘。 毕竟,如果一开始就能这么做,说不定,他们现在已经成功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窘迫。 可是说着说着,他又变得激昂起来,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他并不想当英雄,但他想活下来。 “这个,”团队里的另外几个人,有些犹豫,有些意动。 就像最美的爱情,到最后,也得经历柴米油盐这些琐碎的小事的检验一样,再浩大的雄心,再高远的梦想,最后还是得屈服于生活的压力,要考虑养家糊口的需要。 所以说起来,他们这个团队里的所有人,现在并没有什么选择。 至于说这么做,可能会没面子,有违他们的意愿,但是,之前几次失败的消耗,已经让他们不得不放下面子,去想着怎么赚钱,怎么维生。 犹豫没多久,他们都同意了王兴的意见,那么,问题是,“我们抄什么?” “既然都打算要抄,那我们干脆抄最热的,最好的,最有发展前景的,”王兴说。 他把那本杂志拿出来,“就是这个,冯一平的Facebook,是这两年最引人关注的产品之一,我们就抄这个,” “这个?”其它几位看着封面上笑呵呵的冯一平,有些心虚,“这个,怕是有些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Facebook既然在美国能成功,在世界上都大受追捧,在国内,这样的产品,也一定会大受欢迎,所以,我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一定能成功的项目,这是一个可以带着我们到纳斯达克的项目,” “可是,”有人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如果我们照抄这个,你觉得,冯总他,会怎么想?” “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如果跟冯总过不去,难道还会有好下场?” Facebook,这可是冯一平的公司,在国内,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复制冯一平麾下最耀眼的产品,他会怎么想? 无论怎么想,总之,绝不会太高兴。 而以冯一平现在的实力和影响力,他的不高兴,他们这个小团体,哪里承受得起? “你想的是对的,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反复考虑过,” “但我最后的结论是,冯总应该还不至于对这样的事,有多大的反应,”王兴说。 “如果能这样,自然是好,但这样想,会不会有些太一厢情愿?”一个搭档问道。 “你们听听我的理由,首先,冯总最明白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一些特色,尤其是国内的互联网,我们现在主要是以复制国外成功的模式为主,” “包括冯总的汽车网,真说起来,也是复制国外的专业汽车网站,” “其次,大家还记得,几个月前上线的土豆吗?那同样可以说,是复制了YouTube的模式,对不对?” “但是你们看,冯总对此有什么反应?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他这说的,倒也是实话。 今年四月份,国内的第一家视频网站,土豆上线,无论是冯一平还是嘉盛,对此都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我找人了解过,冯总最近,也一直在跟国内谈Facebook和YouTube的准入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复杂,但是据相关人士透露,冯总对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是太迫切,” “不知道,他是不是不太看得上国内的这块市场,” 他的这个说法,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土豆一上线,便面临着大把的版权官司,但他们压根就无所谓,任由那些没有版权的影视作品,在他们的平台上播放,如果冯总的YouTube进入国内,他显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也就是,如果他的YouTube找个适合进入国内,实际上,是竞争不过土豆的,” YouTube肯定会花钱买版权,而现在的土豆,不在乎版权,所以它不但可能内容更丰富,相关广告的报价还会更低。 “我不知掉在Facebook上,冯总是不是有同样的考虑,但我觉得,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个好时机,” “所以,大家觉得呢?”他最后征询大家的意见。 “就这么干!” 几个人很快有了决定。 “你说,未来我们能不能去找冯总的知本资本,让他给我们的项目投资?” “你这个,未免就有些想得太好了吧!” ………… 但此时,还真有不少人,拿着那本杂志,在想着,是不是去冯一平那里试试,看他能不能投资自己的项目。 同样在首都,一个网民叫阿北的人,此时已经无暇去豆瓣胡同的星巴克写代码,他的那个就叫做豆瓣的网站,已经上线了。 这是一个由用户来提供自己喜欢的书籍、电影、音乐等信息的一个网站,有点类似于IMDB,不过却没有IMDB那么全的电影作品的数据库。 他的这个网站一经上线,就得到了不少都市青年的喜欢,他们自发的创办了不少小组,让他的中国网站,此时具备了不少社交网站的职能。 网站的发展,有些出乎阿北预料的快,所以,资金,也成了他现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他觉得,如果能说服冯一平投资自己的网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冯一平不是那种会把创始人赶出局的人。 同样,王兴他们刚提到过的土豆,此时正在离冯一平不远的地方开会,讨论的,也是去和冯一平谈投资的问题。 经过互联网泡沫之后,国内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创业者们,终于多了些忧患意识,知道在账上还有钱的时候,去找更多的钱,才最稳妥。 “可是,我们这可以说是和YouTube很像的一个产品,冯总能投资?” 提出这个问题的,显然也顾忌冯一平可能会对他们有意见。 “为什么不呢?正是因为跟YouTube很像,冯总才有可能投资,因为他最清楚这样的项目所蕴含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