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墙在线阅读 - 第296章 交趾士家

第296章 交趾士家

    面对自身无力抵抗的入侵,无非两种选择,一是俯首听命,还有就是寻求外部支援。【】敬请记住我们的网址:匕匕奇小說xinЫqi.。交州因地处偏远而远离战火,在中原大乱时更是中原士子的避难之所。在交州,同样也有士家这样的当地豪强。

    士家家主士燮师从汉室宗亲刘陶,为人谦逊有礼,性情宽厚,在中原士子前来交趾躲避战乱时广结善缘,再加上士家在当地百姓中一呼百应,可以说想要令交州归心,那就必须要让士家归心。

    刘备凭借汉室宗亲的身份早在刚刚拿下江陵与刘琦展开对峙时就派出心腹谋士马峤前往交趾与士家交好。这几年没看到马峤在刘备身边出现,有的人还以为马峤是出了什么意外,其实马峤一直人在交趾,为的就是说服士家归顺刘备。

    马峤生有五子,长子马孟马伯常,次子马康马仲常,三子马统马叔常,四子马良马季常,五子马谡马幼常,这五子除了四子马良和五子马谡被马峤托付给诸葛亮照顾外,其余三子这次都被马峤带来了交趾。

    论起生儿子,士燮也不输给马峤,马峤有五个儿子,士燮同样也有五个儿子,士、士徽、士、士干、士颂五个士家儿郎被当地人称为士家五虎。

    这几年待在交趾,马峤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已经说服士燮归顺荆州刘备,这次魏延、诸葛亮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抵达南蛮阴庞统一把,走的就是交州。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魏延、诸葛亮想要安然无言的穿过深山老林到达南蛮,难如登天。

    不过老话说得好,一家欢喜一家愁,刘备因为得到交趾士家的归顺而欣喜的同时,江东孙权却不会开心。交州一直都被孙权视为江东嘴边的一块rou,眼下刘备抢了江东的庐江、寿春不算,又把交州这块嘴边的肥rou抢到了嘴里,孙权会不生气才怪。

    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其实二人都明白孙刘相争不可避免。两家势力紧邻,想要发展就必然会爆发冲突,西汉势大两家又不敢去主动招惹,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就只能从盟友的身上剜rou,但总是被剜rou,一点好处都占不到,这就叫人有点不能接受了。

    孙权总是在吃刘备的亏,这叫孙权对刘备的恨意与日俱增,而当一个人的怨气达到最大值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能干出什么事来。

    周瑜可以不在乎孙权的心情好坏,但他必须为江东的未来考虑,今被人占一点,明又被人占一点,等日后传到孙绍手里的时候还能剩下什么自始至终,周瑜都不认为孙权是自己的主公,与孙绍之父孙策的兄弟之情让周瑜对孙绍视若己出,只不过为了孙绍的安全考虑,周瑜这些年才对孙绍不闻不问,但对于孙绍的情况,周瑜一直了若指掌。

    孙权虽然有心除掉孙绍这个名正言顺的江东之主,但自孙策死后,孙绍就一直由吴国太接到身边照顾,meimei孙仁更是以好武为借口组建了一支由女子组成的女卫营终日不离孙绍身边,孙权想要下手却一直找不到一个可以撇清关系的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孙绍一天天长大。

    辛苦经营数十年,最后全都便宜给孙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侄儿,孙权不是那种大公无私的人。如果说早年间孙权不对孙绍下毒手是还顾念一点与孙策的兄弟之情,那现在的孙权就已经是视孙绍为眼中钉,欲杀之而后快。

    很清楚孙绍处境险恶的周瑜必须要为孙绍,也为了自己的将来找到一个立足之地。本来柴桑是周瑜选定的立足之地,这些年周瑜一直在苦心经营,可惜时运不济,到头来却便宜了别人。不过周瑜从来没有放弃过夺回柴桑的想法,取交州的目的,只是因为周瑜需要摆脱孙权的掣肘,可以在不依靠孙权支持的情况下夺回柴桑。

    更何况周瑜作为一个智者,他已经意识到日后孙绍想要顺利接过孙权手中大权已是空想,到时势必会有一场恶战,自己作为孙绍的叔父,到时不帮忙可对不起当年孙策对自己的信任。

    周瑜的两万人进入交州就如虎入羊群,对士家的统治构成极大的威胁。士家五虎遇上周瑜就由虎退化成了猫,五只小猫压根就挡不住周瑜两万人马的攻击,损兵折将,节节败退。短短不过数月的光景,交州就有一半落进了周瑜的嘴里。好在周瑜可能是为了得到孙权的更多援助,以休整为借口停止了对交州的攻伐,这才让士家有了喘息之机。

    士燮是个文人,喜欢来往的也大多是文人,吟诗答对,谈论文学这些事情士燮擅长,可一谈到打仗这种事,士燮就不怎么行了。唯一的依仗就是自己的五个儿子,可结果去叫士燮很是失望,以前还觉得五个儿子猛如虎,但等遇上了真虎,士家五虎就被打回了原型。

    周瑜是真虎啊,麾下两万人马就如同摧古拉朽一般的将士家军击溃,损兵折将还是小事,但交州地盘严重缩水,这让士燮不得不向荆州求援。

    小弟挨了欺负,自然是要找老大哭诉,期望老大可以为自己报仇雪恨。只是眼下刘备这个老大分身乏术,还真是事赶事赶上了,刘备此刻在江陵防备着西汉的刘福,哪有空来搭救士燮。可不救又不行,交趾士家的归属决定了交州最终会花落谁家,如果任由周瑜在交州胡作非为,难保已经答应归顺荆州的士燮不会变心转投江东,这是刘备不希望看到的一幕、之前他截胡了孙权一回,可不意味着他就愿意让孙权也截胡他一回。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愿放手,最后就会想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落到自己手里的还是少之又少。

    为了安抚士家的忠心,刘备不得不抽出有限的兵力前往交州,拜荀湛为军师,刘封为大将,不指望可以打败周瑜,只要可以保持与周瑜的僵持,刘备就已经谢天谢地,等抽出手来以后,再与周瑜一较高下。

    荀湛能不能胜过周瑜,刘备不知道,但眼下除了荀湛可用,刘备身边是真的没多少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了。荀湛一走,刘备就变成了孤家寡人,身边连个商量事情的人都没有。为此刘备不得不启用了闲居在家的蒯越。

    虽然蒯越在许昌一事上对刘备帮助很大,但刘备却并不信任蒯越。想想也是,蒯家在荆州根深蒂固,势力庞大,远不是刘备这个外来户可比。如今蔡家已然中落,但蒯家因为蒯越、蒯良尚在,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对蒯家,刘备可用但不愿重用。能够为了家族利益舍弃旧主的人,刘备即便心胸再宽广,在用的时候也会小心谨慎。唯一让刘备感到欣慰的,就是蒯家后继无人,可能是蒯氏兄弟过分聪慧,占尽了蒯家后辈的才气,以至于蒯家的后辈子弟中一个可以担负起蒯家家业的人都没有,只要蒯家兄弟亡故,蒯家如蔡家那样中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蒯氏兄弟如今深居简出,丝毫不给刘备动蒯家的机会。就如同不倒翁,刘备不派人相请,蒯氏兄弟基本上连大门都不出一步。不过别看蒯氏兄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对荆州内部及其周边所发生的事情蒯氏兄弟知道的一清二楚。

    对于刘备的快速扩张,蒯氏兄弟并不看好,过快的扩张不仅会导致自身力量的过分分散,也会给敌人太多可趁之机。眼下刘备所面临的困局,其实都是刘备自己造成的。不过这些话蒯氏兄弟是不会主动跟刘备提起的,身为贰臣,蒯氏兄弟很清楚刘备对自己的防备,而在蒯氏兄弟的眼中,刘备也非是他们蒯家的明主。

    不过根基都在荆州,蒯家也只能和刘备虚以委蛇,毕竟刘备手中掌握大军,想要一统天下很困难,但想要灭了蒯家还是可以轻易办到的,前提就是刘备不顾忌这样做会带来名声上的负面影响。

    如今刘备派人相召,蒯氏兄弟一商量,蒯越应召来到了刘备的帐前效命。蒯越不愧是荆州有数的智者,刘福在永安的小花招可以瞒过一时,但却不可能瞒过一世。蒯越已经怀疑刘福是在虚张声势,但这种猜测蒯越并没有告诉刘备。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刘福头脑一发热,真的带兵进入荆州境内,到时蒯越难免会受到刘备的诘难,要是给蒯家带来灾难,那是蒯越不愿意看到的。

    演义里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如今蒯越也是这样,虽不会像演义里的徐庶那样一言不发,但让他主动开口提醒刘备,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怕有过,也不能是打过。这样即便日后刘备也发现了永安的刘福只是在虚张声势,对自己也不过是个无能的评价,不会祸及整个蒯家。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刘备想要得到蒯越的建议自然是难上加难。好在刘备也不强求蒯越一定要给自己想出一个破敌之策,在刘备看来,只要能够保证身在南蛮的魏延、诸葛亮成功,江陵之危立解。

    而被刘备寄予了厚望的魏延跟诸葛亮,此时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南蛮王孟获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莽夫,而庞统在得到法正、徐庶的鼎力相助以后,诸葛亮再想要设计庞统已经变得很困难。

    都是才智出众的人,只要有了防备,不轻敌冒进,想要占到对方的便宜很是困难。庞统有刘福不遗余力的支持,完全不需要像诸葛亮那样急躁。凭借手中的优势,庞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断蚕食孟获所控制的地盘。

    孟获也组织过多次反击,但结果却是输多胜少。孟获的兵是当地的土著,而庞统带的兵对深山密林同样也不陌生,凭借优良的装备,在同样熟悉地形的前提下,庞统的平蛮军比起孟获的南蛮军要略胜一筹。

    也就是这略胜一筹,让孟获屡尝败绩,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到了诸葛亮跟魏延的身上。对于诸葛亮跟魏延的来意,孟获不是不知道,但孟获宁愿投靠刘备也不想向庞统请降。原因很简单,不是孟获不知道投靠西汉比投靠刘备能够得到的好处更多,对南蛮的百姓也更好。而是孟获与庞统有私仇。

    虽然孟获跟祝融之间并没有什么,但在孟获眼里,祝融这个自己命中注定的妻子被庞统硬生生的抢走,是自己平生的奇耻大辱。这世上有两大仇难以化解,一是杀父之仇,二是夺妻之恨。因为这个私仇,孟获不愿意向庞统低头,更不愿意在日后看庞统的脸色活下去。

    孟获很清楚西汉军的强悍,也明白继续这样下去自己败亡是迟早的事情,但孟获就是不愿向庞统低头。一想到庞统如今还活蹦乱跳的活着,孟获就有点埋怨当初自己手下射中庞统的那支毒箭为什么就不能毒性再强一点,如果是那种见血封喉的毒药,此时自己就不必再次面对庞统,而自己也就有了说服自己向西汉请降的理由。不过孟获忽略了一点,如果庞统真的因为毒箭而亡,一向看重庞统的刘福是绝对不会轻饶了孟获的。

    “军师,可想到破敌良策”在荆州军的营地内,魏延一脸希冀的望着诸葛亮问道。而诸葛亮此时正为这件事心烦,听到魏延老调重弹,不由心生恼意,反问魏延道:“不知文长可有什么主意”

    人与人相处是讲究缘分的,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诸葛亮看魏延就是不顺眼,当初魏延投降刘备的时候,诸葛亮就曾在私底下建议刘备除掉魏延,只是刘备并没有采纳诸葛亮的这个建议。

    后来也不知是谁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延,从那以后,魏延跟诸葛亮就变得相互看不顺眼,只要有机会,双方总是想让对方难堪一下。就像现在,魏延向诸葛亮问计是假,嘲讽诸葛亮名不副实是真。诸葛亮也正是看穿了魏延的真实意图,这才会反问魏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