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塞外江南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密室宝藏 上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密室宝藏 上

    这几天家的网十分不给力等好几个小时也登不上网站啊,好不容易等上一次,道个歉,欠下的章节这个月必定不上,原本一百万还想爆发一下,让友友们等待了对不住了。

    杨承志又重新返回那个小石窟前,探手扣住金属小环一拉,石壁从两边分开,洞xue又重新出现,他从空间中找出一个小铁棒把金属小环固定起来转身进了那个透着亮光的洞xue。

    走出两三米后,杨承志就觉得眼前一亮,入眼处是一个面积大约有三十多平米的石室,石室的四壁上镶嵌着四颗拳头大小的夜明珠。

    这四颗夜明珠比外面那个石室中的夜明珠起码大了一圈,在乳白色夜明珠光芒的照射下,杨承志快速打量了一下石室。

    正如他在家中所想,在石室的正中央摆放这一个一米多高,直径大约有半米的紫红色的炼丹炉。

    这炼丹炉也不知道放了多久,仍旧带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四壁上雕刻着不少他看不懂的图案,在靠近丹炉的上方还有三条喷着烈焰的火龙飞舞盘旋。

    三条飞舞盘旋的火龙张大的龙口正好对着炼丹炉的中说人经过修炼真的能够破碎虚空,书中说的那些神仙鬼怪真的存在。可为什么知道现在还没有听到过有那个人成就大道了。

    不过再想想葛道老爷子现在将近二百岁的年纪,看起来却依旧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样,这根本不符合现代科学上所说的人类至多的寿命在一百二十多岁。

    这本丹道心得第一页上说利用丹道之术可以掌控人类的生死,还能让人破碎虚空,最终成就大道,长生不老。

    不管这本丹道古籍中说的是不是真的,杨承志脸色变换了几下,又翻开了第二页,等看完这一页,杨承志脸上显露出欣喜的笑容。

    第二页上记载的就是炼制丹药的时候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带着欣喜杨承志大体把这本古籍翻阅了一遍,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丹药炼制时的一些细节。

    翻阅了这本丹道心得以后,杨承志又翻看了五六本古籍,这些古籍无一例外都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书籍。

    这几本古籍中介绍了一些药材的栽培以及奇珍异草的图文详解,翻阅了这几本古籍,杨承志思绪万千,因为在古籍中有很多药草他听都没有听过。

    他不由的暗叹古人丹道医术的逆天。这些奇珍药草就连现代科学这样发达的社会都没有发现,那些古人是如何发现他们的逆天功效。

    看看最后一个小石窟中放着两个用绸缎包着的两个包袱,杨承志目光不由的缩了一下,能让这个石室的主人用绸缎包着的东西必定不会平凡。

    杨承志满心激动的伸手拿起上面的那个包袱,也不知道这个包袱放了多少年等杨承志拿起那个包袱的时候,上面的绸缎一下就化作一片片灰尘掉落在地上,里面显露出一本颜色虽然发黄但依旧整洁的书籍。

    用手轻轻把书籍封面上绸缎化作的灰尘抚下,见古籍上写着两个古篆“丹经”,看到书面上的两个古篆杨承志的心不由的抽动了一下,清秀的脸因为激动变的通红。

    他可是知道,这样的古籍根本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就连葛道老祖那里也没有这样的古籍。

    跟到老祖和他说过,古代关于记载炼丹术和一些丹方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即使是像传说中的昆仑、少林这样的大门派也没有珍藏多少丹方。

    葛道老祖手中的紫蕴丹的丹方还是当初葛道师门传下来唯一增加修为的丹方,可见丹方何其珍贵。

    杨承志轻轻揭开一页,见第一页上所写的内容和那本丹道心得基本一样,只不过下面多了一个署名。

    他看到第一页上的署名的时候,就觉得心脏好似一下停止跳动,杨承志现在就感到口干舌燥,浑身不由的颤抖起来。

    丹经第一页署名是李耳,李耳是谁,只要看过华夏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在书中有一个以炼制丹药闻名的神仙,那就是居住在兜率宫中的太上老君。

    而李耳就是太上老君没有成仙时的俗家姓名,传说中李耳是华夏本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后来修炼大成破碎虚空,得道成仙。

    李耳是不是真的破碎虚空得道成仙,人们都无从考证,不过在他的那个时代,炼丹术最为盛行。

    即使是在当时医学条件那样落后的古代,传说住在李耳附近的平常人们的寿命都在一百多岁,这正好验证了丹道的神奇。

    只不过传说李耳破碎虚空后,他的炼丹术就从此失传,后来很多的炼丹大师都在各地找寻李耳遗留下来的炼丹术,其中华夏最著名的丹道大师葛洪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杨承志双手颤抖的拿着这本放到外面必定会引发血雨腥风的丹经,心绪难平,他怎么也想不到在这个地方能得到传说中破碎虚空人物的手著。

    站在那里杨承志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十多分钟后,他轻轻打开了丹经的第二页,见上面就好似现代书籍的目录一样罗列不不下一百种丹药的名字。

    他在昨天炼制的紫蕴丹也罗列其中,只不过紫蕴丹罗列耳朵位置放在了目录的第二行,杨承志心里一动,凭借紫蕴丹的逆天功效怎么才在丹经中名列第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