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章 缓慢的变化
十月中的一天,许三多正在西贡行辕里办公。因为年底前要回台北成婚,所以他这段时间又是调研又是召开会议,事务比平时多不少。台湾的月份说的是农历,合着阳历已经十一月底。就是这月份,许大人在房间里也只穿一件短袖军便服,毕竟西贡这地方离赤道可真没多远。 他的贴身侍卫吴子洪轻轻敲办公室大门:“军门,有个外交司资深主事李潇从台湾过来见您,您现在有时间吗?” 这人许三多认识,就是那年暹罗事变时候北大年商馆馆长,因为判断敏锐,应变得当,马上被外交司调了去。他本人还因为撬开暹罗外交口子得了一枚三级卓越章。 “让他到小会议室,我去那儿见。” 李潇个子很高,长的仪表堂堂,一张脸上晒得黑里透红,上面挂着侯胖子式的微笑,看样子最近没少往各地跑。这位看许三多走进房间,马上站起来鞠躬:“军门,草民这是找大人帮忙的,大人得多给我点时间。” 这什么情况?这老弟年纪轻轻已经从六品的官,前途雪亮的很,怎么又变成草民了? 许三多拉开张椅子坐下:“行,你直接说吧。” 事情不复杂,通商司经过这些年爆炸式发展,麾下已经有九十几条大小船只,他们还垄断着对倭、对朝独家经营,手里还攥着对大清国各私港的走私、对吕宋、巴达维亚和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大宗贸易,同时还兼营21个商馆之间的航线,慢慢的体系变得越发复杂,效率一直在降低。既然这样长痛不如短痛,郑晓松就做了个方案,他的办法是——瘦身。 首先对大陆贸易,走私港最多,品类也最复杂,以后对大陆的走私通商司专控金、银币、铜钱和丝,其他贸易全部放出去,有一个专门的小部门叫‘对清贸易科’会控制货品和船期,哪怕自营的品类也未必自己船运,还要看港口看船期配载。 对朝、倭同样有个专门的小组控盘,用船期和港调节用船,对南洋各商港是另一个小组cao盘。同时通商司准备在西贡设一个大库,后面往返南洋各地的贸易网,就用西贡为核心来织网。 这样等于北面台北一个核,南面四千五百里外西贡一个核,双核驱动各地的货品流通,将来南洋各条航运线路能短很多,效率也会提高。通商司只要控制好这两个中心仓之间的货物匹配和输送就行。 这当然是好事,要知道西贡和台北军船来回走一趟都要二三十天,商船那就别提了,这么一搞南洋各条航线效率一下能提高很多。但这么一调整出现个新问题,就是瞬间通商司直属船队过剩了。 如果贸易量不快速增大的话,他们测算了一下会剩下二十几条船。而且将来从台北到印度的准洲际运输、台北到西贡的大宗运输逐步会置换成荷兰式盖伦,这二十条都是旧船型也用不上。 商船如果拍卖肯定有人接盘,民间船只需求旺盛的很,但通商司觉得这么做对那些船长和水手不太公平。事情靠筹划,郑晓松这么算来算去,忽然发现个短板。 台湾的商线集中在远东到南洋、吕宋、爪哇岛一带,或者就直接跳过去,走大船一路到印度。中间苏门答腊大岛只有巨港(岛东南角)有商馆,马六甲海峡内侧一个商馆都没有,缅甸沿海也一样。这一整块区域,除了有些民间商社偶尔跑,几乎算空白的。 既然这样何必不成立一家有实力的公司,从马六甲海峡一路往西铺商线呢?这计划一提出来得到所有船长赞同,毕竟这么搞自己就能当老板了。 这件事情最初和李潇没关系,但是这公司如果成立,官府才是大股东,毕竟船长和水手们一下子凑不出那么多银子。等初算完股份,董事会就有大半需要官方代表担当,李潇就是这么被选中派过来。他有外交经验,商会以后要和好多小国协商开商馆的事情。 “军门,我仔细研究过都督府用意,也问过不少船长,苏门答腊和缅甸沿海的商港、货物,国与国关系,觉得这事大有可为。” 披着官府的皮进公司,那将来身份是裁判员,而小李同学更想下场当运动员。他本身也没钱,台北的巨商们不是做实体,就是自己有船队,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人家,筹这么大一笔钱把官府股子顶出去。李潇想了很久,干脆辞职专业做这个公司。 “现在国里还有一股大资本没处去,而且他们也没地方可去。” 他说的是会安商人,一大批吃海贸饭的人家,被都督府强行迁出会安。商铺、土地虽然丢了,可浮财还留在身上。 李潇打的就是这帮会安华商和倭商的主意。一方面这帮人有财力有人力,能让公司实力马上膨胀起来;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注资把官府占的股份降下来,让商人们的自主权能大些。他现在已经成功转型为船长、水手一方代言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许三多打量着面前这小伙子,这人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这就想着要走出去独霸一方了。 “王大人给你们授权了吗,有签约权和私军权吗?” 这年代海商都有炮,往严了说都是私军,许大人问的是能不能建立合法的殖民部队,能不能自己开一块殖民点。 这个权利都督府没有授予公司,关于和小国家签约开商馆,王浩也说的含含糊糊。一方面没有外交权这公司不可能启动,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家公司在缅甸和印度控制不好节奏,引起和夷人冲突。 许三多继续问:“你们打算把总部放哪里?” 其实也没的选:“目前只能放西贡,毕竟这里有人力有货源离马六甲和缅甸又近。听说司里在谈淡马锡,我觉得那边要是能拿下来,搬到淡马锡才好。” 这人眼光还是有的,淡马锡就是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卡住东亚,东南亚和西边印度、缅甸的唯一咽喉,当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往西往南是商贸地,往北就是货源地。许三多点点头:“你来找我,需要我做什么?” 李潇希望许三多投点钱进来,毕竟在南河和宁靖,大家都会看着许大人动作,另外他希望能买炮,他不认为能靠着那些商船创出大局面。 “投多了你们股份也不好分,我投三万吧。我也不派人进公司,投票权都授予你好了。” 三万块钱对许大人算不得什么,他是真觉得台湾的腿暂时迈不过海峡,有这么家公司挺好。谁说只能欧洲人开东印度公司,就不能琉球人开个西印度公司吗? 至于炮,西贡造炮场刚刚开始能造炮,质量和数量远达不到台北和台南炮场水准。许大人脑子里算了算告诉李潇:“你们先开商馆摸索商路吧,过两年我直接卖你们两条三级巡航船,再后面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这家掺杂着盐商、船场、一群船长和一群失意海商,另加政府三成多股份的公司第二年初正式启动,最初定名为西洋特许公司。他们靠十九条商船起家,靠着往苏门答腊和缅甸各小国贩卖军火、铁和棉布,向琉球下属各地贩卖奴隶完成原始积累。 这家公司后面会走得很远,他们一步步向西迁移,等到他们把总部搬到锡兰岛的时候,这家公司改名为印度特许公司,从那以后,印度沿海、波斯、红海沿线直至非洲东海岸,到处留下这家印度特许公司的痕迹。 某种角度上说,他们已经不是国家手里的枪,他们自己就是国家,各地土人头上的上帝。 这事就算过去了,李潇留在西贡开始到处找股东拉赞助不提,许大人马上又遇到一件事。军队扩编这事九月已经开始,南河这边基本和台湾同步进行,其中海兵陆战队调整最迅速。这也是传统,每次调整都是他们先结束。毕竟海兵队担负沿海各种小型冲突任务,属于执勤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