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章 纳闽
王浩待在台北的时间不长,大都督府各体系运转很顺畅,很多工作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和大清交接的事情通商司和外交司就处理了,拆分民队、划地拓田的事情有民政司搞,现在拆分的复杂程度,王浩觉得自己干远没有人家方毅之玩的更好。坐镇台北的许三多,也没过多的管安平的事情,他现在忙着跟进巡航船开发,还在筹建一个小型海兵学校,夷式大船各岗位专业性比以前大了太多,传统的临时招募的水手,越来越跟不上形式。 七月是台风季节,不利于大规模军事行动,正好借这个时间调整队伍,总结战例顺便维护船只。整个萨摩讨伐实际全军伤亡不过四百出头,不过和上次首里作战一样,和倭人战斗受伤的士兵,相当一部分是断手短脚,还要动员一批民兵补齐各个营头。8月17日,刚刚欢度过中秋节的琉球大军出发了,这次总算轮到汶莱。 这次海兵出动了六条巡航船、八条纵帆船和五条信报船,最早的那条小琉球号被许三多留下来训练水手;战兵则出动了不满编的汶莱团,两个陆战营,补充营和占城骑兵中队。龙骑兵统统留下来训练,这次萨摩一战,龙骑兵掉下马摔死的比战死的还要多些。这些部队已经足够了,根据汇总的情报,汶莱全国确实能凑出两三万土兵,但是这些兵分属在无数贵族名下,素丹能直接掌控的不过三四千兵,人去多了浪费运力,王浩还想多运点物资回来。 汶莱在勃泥岛东北,直线过去路程要四千七八里。如果建航线的话,中间只有一个岛子可以停,就是巴拉望岛。那岛宽不过五六十里,长却足足有八百多里,牢牢的插在吕宋大岛和勃泥大岛之间,这岛没什么特产,西班牙夷拿来当流放地。用一个面积超过四万平方里(三分之一台湾岛)的岛子当流放地,西班牙夷可真是浪费,王浩已经让通商司去马尼拉协商买岛,他开的上限是五万圆,不说以后建个港补充商线,就是岛上四五万土人和几千罪犯也绝对值回票价。 汶莱这个国家和中国很有些渊源,元末明初的时候,泉州人黄森屏参加朱元璋的军队,他跟着明军一路从福建打到云南,在云南被任命为腾冲参将,腾冲的府城就是他督造的。因为历史没有记载的原因,估计是受到明军里派系排挤,黄将军在洪武年间,带着自己家族、部曲共几千人从云南南下,穿过整个缅甸,然后浮海到达勃泥岛北部,他们就在汶莱湾的断手河畔登岸开创自己的事业。 当时整个南洋最强盛的国家是明史记载的满剌加国(马六甲素丹国),这是天方教被阿拉伯人带入南洋之始祖。勃泥岛北岸有个原始国家叫勃泥国,让人家满次加从军事和宗教上征服,刚刚建立汶莱素丹国。 这人一当上王,自然就不想再被别人控制,汶莱素丹一看天上掉下个这么强大的盟友,马上开始尽心拉拢。二代素丹马合谟沙(MuhammadShah)把女儿嫁给黄森屏,素丹的弟弟艾哈迈德(Ahmad)娶了黄大人的meimei黄元丽,两家合作宣布独立,正式摆脱满次加国控制。过了些年,苏禄海沿岸的苏禄素丹国跨海来入侵,也被他们合力赶走,这还是明朝初的事情,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慢慢的黄家被马来人同化,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华人样子。 勃泥大岛的北岸是斜斜的半月形,就像台湾岛东部海岸线相对齐整,靠近东北角的地方,海岸线像月饼被人吃了一口似的陷进去一个不大的港湾,这就是汶莱湾,名字得自海湾西南侧注入海湾的汶莱河。汶莱河的入海口就是汶莱国都城,他家的王宫就在河口里面不到三里的地方。 海湾东北角离岸十几里有个大岛叫纳闽岛,这是马来语,意思是良港,这里是王浩预定的北勃泥都护府所在。因为路上遭遇小型风暴,船队受到点损失,所以没有直冲汶莱港,而是先在纳闽岛上登陆。这个岛子东西大约二十里宽,南北最长的地方三十里,战兵们用两三天时间把岛子摸清楚,汶莱国没有直接统治这个岛,而是委任了一个当地土著酋长,汶莱的爵位叫拉阇(类似世袭土司)。岛子上有将近两千户土人,分布在二十几个村庄里,因为离汶莱港很近,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和老郑家控制的熟番类似,比桃源的那些葛玛兰番社多少高一些。 今年因为台湾东西海岸同时开发,此次远征没能组织出基础户,只随船带了三百疍户和倭户。这点人是同化不了这么大岛子的。王浩大笔一挥,留下五百户土人,其余全部后送台湾。纳闽岛土地比金兰湾肥沃,光种地也能养五七万人口,不过种地可不是台湾在这驻扎的重点。 差不多修养了六天,不管船况还是士兵状态都恢复正常,九月初船队分兵两路,一队六条运输船开始往台湾输送人口,其他的所有船只突袭汶莱王都。其实也不能叫突袭,汶莱素丹早年与荷兰人签署过被保护协议,只不过勃泥岛北岸已经是荷兰人统计东印度群岛的边缘地带,他们没这个人力来统治这里。台湾可不一样,他们要把这儿当做突破口。 汶莱港早已不是东南亚贸易中心,这些年来港交易的大多是勃泥岛各家素丹国的小海商,时不时有些广州和越南那几个国家的近海船过来。台湾大船的出击让汶莱人措手不及,他们的王宫距离河口太近了,按照夷人的传统,这样的城市必须要有炮台封锁海面,不过如今的东南亚国家可没这东东。 三条信报船和一条运输船带着预备营,很快控制了码头交易区。其他船队直接冲进河口,汶莱人甚至连城堡的门都没关上,这个王宫正常有一千多人的亲卫队,不过他们驻扎在王宫外面。陆战队冲进去的时候,宫里只有百十个护卫,很快被战兵解除了武装。宫外的各种汶莱军队,集结花了整整四个小时。一直到下午的时候,才有超过四千人聚集在宫外,这时候汶莱团不但架好了大炮,连胸墙都已经修好了。 和东南亚所有港口一样,这港里也有唐通事,很快一个唐通事被派过去通知汶莱人,台湾是来合法接收汶莱的,荷兰人把汶莱的宗主权卖给台湾,通事还把一份复制的文件交给汶莱军官。港口里有个小小的荷兰商馆,他们等这次交接足足等了一年多,没想到台湾人这会儿才来,还是用这样的方式出场。 这国和三发素丹国很像,都是快一百年前的时候被葡萄牙夷狠狠凑过,荷兰人来的时候把葡萄牙打的够呛,所以汶莱很有眼色,马上就降了。这还是五七十年前的事情,这一代人惧怕感已经小了很多。 宫外聚集的大军,只有两千多素丹直属部队,剩下的都是附近驻扎的大小贵族带来的,一大堆贵人、军官聚在那里讨论了很久,最后他们给台湾人下了最后通牒,限台湾人一个时辰内退出王宫,坐船永远离开汶莱,汶莱国对这事既往不咎。这份通牒差点没让琉球人笑死,码头那里有一个整营的士兵已经修好工事,王宫和宫外有三个整营另加一百多的军官团,宫门外有十六门二斤炮和六门四斤半炮,水兵还从信报船上拖了三门七斤炮架在城堡上。这样的兵力、火力,对面那些拿着刀枪、全军都没数出两三百火绳枪的土兵给自己下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