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章 对答(求收藏求推荐)
我发现我真的很小白,昨天晚上才知道,原来收藏是考核作者的,拜托诸位书友收藏,谢谢大家。推荐也要的哦,这个虽然没考核,可是心里看着美滋滋,哈哈。 ................................. 白晋给大皇帝讲了讲世界最新的政治环境,好比瑞典人已经盯上邻居挪威,威尼斯共和国有想法趁火打劫,正在全欧洲找雇佣军,准备攻打土耳其控制的希腊之类的消息,他告诉康熙:“尊敬的皇帝陛下,您的一个属国也在和邻居进行小规模战争。”这说的还是八月初王浩在首里攻打倭国浪人的事情,当时王浩为了封锁消息,把那霸港里的贸易船只统统赶走,有广东船把消息带到澳门。 倭国都打到琉球国都了吗,怎么没听福建方面反映呢?皇上非常恼火,他问白晋是否知道战争具体进程。这位法国传教士本身是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未来他还会帮助大清国绘制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但他对这种东方的小规模斗殴兴趣不大:“尊敬的皇帝陛下,我离开澳门的时候,战争才刚刚开始,只知道琉球人在转移他们的妇孺,为此他们还租借了一条葡萄牙人商船,也许澳门的葡萄牙人知道的会多一些。” 这场仗对大清国不算好消息,毕竟琉球是大清国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带,现在这个缓冲明显变薄了。等白晋退下后,他让人喊来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在北京的传教士这位是待得最久的,隐隐是居京夷人的首领,他让南老爷子给澳门写信问问,看澳门知道点什么。过了一会他又让人传李光地,夷人说的东西都是有选择说的,如果能从自己人手上得到情报,那还是靠谱的多:“李卿,我听说琉球国都让倭子国占了,你回头跟闽省问问情况。” 李光地今年三月守制结束赶回北京,这位四十六岁的大权臣,一直到今年霉运还没走完。他回来路上正碰上孝庄文皇后丧期,礼部官员对他发起弹劾,指责他途中故意迟延,身为三品以上卿员未能及时来京叩谒孝庄文皇后梓宫,请交吏部议处。 结果吏部议:降五级调用。大清国的官就这么难当,耽误几天工夫直接降五级,那这辈子真是升不回来啦。倒是皇帝没把这么件小事放在心上,轻飘飘就放过他,降一级换个闲官清醒一下吧。于是这位调去干通政使司通政使,这活儿十分清闲,下面官员给皇帝上疏,他带着人收集一下每天报上来。 福建阖省官员没有主动上疏汇报琉球的事情,皇帝其实可以下秘折直接问,不巧现在闽省督抚二人都没有秘折权利,皇帝就不能自己下旨问了。他让李光地这个身份去问,臣子自然就知道是自己问的,这是大清国的政治艺术。李光地属于夹着尾巴做人阶段,他很恭谨的接下活就要退下去,但皇上想起来,李光地就是闽人。“福建抚台、藩司连着上疏求弃台,台湾三县之地怎会把福建一省拖得疲惫如此?” 八月份收完春税,福建巡抚张仲举发飙了。他倒是没直接上疏说我认为应该弃台,他只是给户部发了一份公文,告诉户部今年福建漳、汀两府先是春天遭了旱灾,然后七月闽东又遭了台风,颗粒无收倒不至于,不过收税也别想啦。还有台湾三个县尤其凤山县一石米已经三两银,就是在厦门采买也要一两八钱一石。这样的物价,他还要组织人跨海救灾,他觉得今年福建不用解部税银,到年底户部不给他点钱已经算很不错了。 康熙爷这一世是最关心民间米价盐价的,每月曹寅都要汇报南京和苏州的物价。福建倒是没江南重要,不过这物价也太恐怖了,福建虽然多山少田,但那是一年两熟的地方,今年厦门米价比正常高出一倍,那老百姓显然是要受苦了,台湾更恐怖已经超过正常两倍。 打回到燕京,李光地从没主动发过一言,现在皇帝问,他自然要答:“皇上,有句俗话叫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台海两岸每年上万大兵过来过去的,您觉得闽省能不疲惫吗?”这话说的太精辟了,皇上竟然无言以对。当年施琅设计那个驻屯台湾的方案是他亲自肯定的。从闽省九镇里抽人组成台湾镇,台湾那边一万三千多驻军,每年轮换三分之一,兵丁加上官员,一年正好过去五千人再加上回来五千人,这不刚好一万吗…… 实际上肯定不止这数,因为台湾特殊,闽省是用军队往那边运粮,一年不知道要多少军队过去送物资。大兵过境这事康熙没亲眼见过,不过当这么多年皇上他自己脑补一下也能想象的出来,台海沿岸的百姓真是够受罪的,他继续问道:“如此,卿以为那三县该如何处置?”李光地一直站着呢,他弯腰深深施了一礼:“回皇上,22年大议台湾处置时候臣说的话,现在觉得依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