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王于马真的能共天下吗?(下)
王敦于不久后患病,因会稽内史周札一族势力强盛,便采纳钱凤的建议,决定铲除周氏,为后嗣子孙消除祸患。他指使庐江太守李恒,诬称周氏勾结妖道李弘图谋不轨。当时,周札的侄子周筵正在王敦的军府担任谘议参军。王敦遂在军中将周筵收捕处死,同时命沈充前往义兴尽杀周氏子弟,随后又进兵突袭会稽,攻杀周札。后来,王敦又杀害司马绍的心腹冉曾、公乘雄等人,并以“三番休二”的方式减少宿卫的当值兵力。 王敦病势愈来愈重,遂矫诏拜养子王应为武卫将军,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他认为王应年少难当大事,在与钱凤等谋划后事时提出了三套方案:上策为放弃兵权,复归朝廷;中策为退回武昌,拥兵自守;下策为举兵东下,颠覆朝廷。钱凤却认为下策才是最好的计谋,遂与沈充决定在王敦死后发动叛乱。而与此同时,司马绍一面命侍中陈晷、散骑常侍虞騑去探问王敦病况,一面却微服到芜湖察看王敦大军的营垒预作讨伐的准备,还不断派遣大臣去询问王敦的起居。 公元324年)六月,王敦以左司马温峤为丹阳尹,意图借此监视朝廷动静。但温峤却将王敦的谋划尽数禀报给司马绍。司马绍当即决定讨伐王敦,亲自驻屯于台城宣阳门外的中堂,并作出一系列军事部署: 以王导为大都督,总领征讨诸军。以郗鉴为卫将军,统领从驾诸军,以温峤为中垒将军,与右将军卞敦负责守卫石头城。以光禄勋应詹为护军将军,负责守卫建康城南的朱雀桥。 命徐州王邃、豫州祖约、兖州刘遐、临淮苏峻、广陵陶瞻等边军镇将率部入卫建康。 司马绍为了消除将士对王敦的畏惧之心,对外宣称王敦已死,只是以钱凤为讨伐对象。王导亦率宗族子弟为王敦发丧。晋军将士对王敦的“死讯”信以为真,登时士气大振。 王敦大怒,遂以诛杀温峤等jian臣为名,再次举兵。他此时病势沉重不能领兵,便以王含为元帅,与钱凤、邓岳、周抚等率五万大军向建康进发,并暗示钱凤等在破城后杀死司马绍。沈充亦于吴兴起兵,直趋建康。 王含、钱凤等军水陆并进,很快便攻至建康,屯于秦淮河南岸。温峤移驻北岸,因宿卫兵力薄弱而所征边军尚未抵达,下令烧毁朱雀桥,与叛军隔河对峙。王导期间曾试图劝降王含,但未能成功。 不久,司马绍出屯南皇堂,命将军段秀和中军司马曹浑等率数千甲卒,乘夜渡河袭击叛军,在越城大败王含,斩杀其前锋将领何康。王敦闻败震怒,欲强撑病体亲赴前线督战,最终因病重乏力而未能成行。 王敦在重病之中愤恨交加[,当日便死在姑孰军府,终年五十九岁。他临终遗命,让王应先即位称帝再为自己cao办丧事。但王应却秘不发丧,只用草席包裹王敦尸身,外涂白蜡后埋于军府厅堂之中,而后便和诸葛瑶等纵酒行乐。与此同时,沈充亦进至建康城外,与王含等部会合。而刘遐、苏峻等部边军随后也都相继赶到建康。沈充、钱凤等认为边军远来疲惫“未堪攻战”,遂领兵渡过秦淮河,想趁虚击溃边军。他们虽一度攻至宣阳门外,但最终还是被边军打退。 王敦的死讯此时也逐渐传开,叛军顿时军心涣散。王含、沈充等自知大势已去,遂连夜烧营溃逃。司马绍命庾亮、苏峻等追击沈充,又命温峤、刘遐等追击王含、钱凤。王含、王应父子逃奔荆州,却被王舒溺杀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