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东进(二)
海面微风细浪,天空白云朵朵。 徐徐微风拂面,程东站在甲板上,深吸了一口夹杂着腥味,清爽的空气。 大海浩淼,给人一张波澜感,行于海上,身心也不由得有些放松。 这是程东第一次坐船,许是因为修习内功,并且已经小成的原因,并没有一些晕船的不适之感。 明朝的船舶已经很大了,虽然没有办法与后世的钢铁战舰与航空母舰相比。 但是在此时,也不容小觑。 船上的火炮,大部分也是缴获葡萄牙之后,仿制的红衣大炮,这时候,袁崇焕也是用的这个东西把守。 还有一些曾是改进之后的产品,射程以及威力,都有了提升。 明朝的手工业已经发达,工匠的技艺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准,如果不是限制于封建王朝思想的束缚,变化是很简单的。 “行了二十多天,一直依靠着沿岸补给,算算时间,如今是顺风,船只速度较快,倭国应该快要到了。”一位面容有些沧桑的老者站在程东的身旁看着前方说道。 “袁老辛苦了。” 这老者就是,袁可立,如今已经是64岁的高龄了,放在后世也是可以几乎退休的年纪,幸好袁老身子骨还算硬朗,虽然船只颠簸,但是却还是受得住的。 程东这一生袁老叫的心服口服。 一是他本身就是自己眼下的这个身份的老师。 二是他的事迹与眼界都值得自己喊一声袁老。 “倭国曾在我朝为患多年,当年若非福建官员百姓勾结倭寇,倭寇早除,直到当年隆庆帝登基,宣布解除海禁,鼓励民间贸易,倭寇这才失去根基。” 程东点点头,当年日本正处于战国年代,无数在国内混不下去的倭人,前往沿海,与此同时,福建多山而地少,一些官员在此地发现没什么油水,因此双方就勾结在一起。 日本曾经有着扶桑,东瀛,倭国等称呼,不过在唐朝时候,日本入唐使者,就提出了国明为日本的请求,最终被武则天答应。 所以,明朝时候,日本之名就已经起来流传起来了。 此时距离日本的“战国时期”结束过去几乎二十多年,德川家族在关原之战获得胜利。 在江户设置幕府,掌控日本。 不过幕府的影响力有限,幕府领地约占全国土地四分之一,其余由大名(日本诸侯的称呼)领有,称藩国。 也就是中国周朝就使用了的,分封制度。 同样也是按照亲疏远近,将大名分配到各个不同地方。 程东的目标是九州岛。 一是九州的局势混乱,二是九州岛的地理位置。 锦衣卫,不仅仅是对于明朝内部的情报搜集,而且对于其他地方也有着潜伏,朝鲜,日本,缅甸,皆有情报系统。 锦衣卫里面有着一个专门的职业,翻译。 翻译这东西,明朝就存在了。 当然,这种情报系统是无法与后世比较的,但是在此时也是相当惊人的。 九州作为此时日本的政治偏僻地带,被分配到这里的大名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