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基业
“这些孩子,将会是我们兴华会最为重要的一环。”程东看着在座的众人说道。 教育,是开启民智的好办法。 而小孩子,则是程东心目之中进行教育的最佳人选。 一是因为成人没有那个空闲,也没有那个好奇。 二是成人基本上,除了个别有些问题的,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 在此时兴华会大部分会众眼中,他们之所以跟随兴华会的原因,一是有好处,二是会长是活神仙,可以预知天下,就这两点,就够了。 大部分此时只知道明朝外面有蛮夷,也就是歪果仁,但是他们也不知道歪果仁在哪里。 他们心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 从小到大,眼睛里面看到的,大人说的,耳朵听到的,都是这么告诉他们的。 如果突然告诉他们: 地不是方的! 地是一个球! what? 他们懵逼了! 他们承受不住,世界观都崩坏了。 就算勉强接受这个说法了,他们也会产生一个疑惑: 会长会长,你说,地是一个球?那么为什么我们站在上面没有往别的地方滑,为什么房子没有往别的地方塌? 然后程东又要解释,因为存在万有引力。 然后,他们又懵逼了,万有引力是什么?能吃吗? 这个真的不能吃,你回去拿苹果砸一下自己,看看可不可能砸出一个出来。 程东当然不准备让他们回去拿苹果砸自己。 一切认知都是来自经验,程东准备让他们之中的一些识字的人,将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总结出来。 至于对他们说其他的,就有些勉强了。 一旦认识观与世界观形成,那么就是固执而很难改变的。 程东想起自己以前和程姨去她老家的时候,有一个人下雨的时候不幸被雷劈死,这本来是一件很不幸的悲剧,但是却被村里人说:这是做多了坏事,雷公来收他。 有人反驳,说那人在村里面一向很好。 结果又有人回答:“那就是上辈子做多了坏事!” 最后,那一场葬礼,整个村子,只有数人去了。 去的人还被没有去的骂傻,各种嘲笑。 程东当时也是去了的,听到这话都气笑了,从那时候他就知道,一旦观念形成,就很难改变。 变还是可以变,但是吃力不讨好。 这时候,南美的一些如红薯、玉米等有着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已经来到了明朝,不过因为统治者的忽视,以及民众大多数根本不知情,所以没有流传开来,少有种植。 程东已经派人前往一些地方收集,他在程姨的老家见过种植红薯,也亲手试过,红薯的种植是很简单的,一小截藤条,就是一个红薯苗,而且成活率很高。 最好的方式是从娃娃抓起,让他们顺利接受来自现代社会知识的洗礼与熏陶。 时间上也是充裕的,就算按照程东已经知道的发展轨迹,明朝也是公元1644年,崇祯才吊死梅山的,眼前还是1626年,努尔哈赤还没死,皇太极还没有即位,蒙古残余也没有为金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