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一百九十章 放不下
虽然她现在已经不再逃避他,但他还是担心她会留恋这里,会不会不愿意再随他回去那个对她来说如牢笼一样的地方 “不知道。”云卿有些木讷,心里很乱,想解决的事情一件都没解决,反而让事情越堆越多,越来越复杂,压得她都快喘不过气了。 “原本还想在师傅这里寻个答案。”没想到寻来的又是另外一桩疑惑,云卿轻叹一声,“我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了。” 欧阳凌把她的身子摆正,仍旧圈在怀里,低头看她,“事情总有源头,总会水落石出,不管发生任何事,我都会在你身边。” “嗯。”云卿笑得牵强,不想让他担心。 忽然,欧阳凌的话像是点醒了她,源头是吗那就从她来到这里开始,当初是程博言救了她,兴许现在再去找程博言问问清楚,能从中发现些什么也说不定,“我们先回京吧,想到有些事情,得找程大哥再问问清楚。” 听到云卿说要回京,欧阳凌是开心的,可是原因竟然是要去找程博言,又让他郁闷。 “好,你决定。”欧阳凌无奈的笑笑,自己这又是吃的哪门子醋 云卿自然不知道他心里想了什么,只是对他这样无条件的支持自己,很感动。 这次倒也没说走就走,跟公孙荀多住了几日。 他们要回京的事情,云卿一早就跟夏侯雪提过了,夏侯雪当时只是沉默,许久才道,“好好保重,我就不送你了。” 今日要离开了,果然没见夏侯雪的影子,云卿自然知道她伤他很深,可是又能怎么办,她不能给他希望,那样对他更残忍。 巧儿想跟着云卿一道上路,让云卿拦下了。 之前救下的如月,云卿把她安置在于婉秋那边儿帮忙。 一切也算处理妥当,来的时候三个人,走的时候仍是三个人。 送走他们,公孙荀上了青峰崖。 有个人早早就在这里了,风带动的发丝微乱,魅惑妖冶的眸子此时染满惆怅,紫衫长袍,明黄琉璃飞龙纹,绣锦金丝长靴。 果然,是夏侯雪。 感觉到公孙荀来了,他有些苦涩的笑笑,目视远方,“师傅,我还是放不下。” 公孙荀没说话,只是轻叹一声,两人并肩而立。 这几日,三人倒是敞开了心,特别是云卿,想明白有些事急也急不来,就像师傅所说,随心吧,所以三人就以游玩儿的心情慢慢往回走。 一路倒也惬意自在的很,这天三人到了盂县郊外,忽的冲出来一群黑衣人,个个黑纱蒙面,手持兵器,人数众多,将他们三人围了个紧, 有个像是带头的,粗着嗓子,“你们谁是南宫雨。”乍一看去这三个人都是风度翩翩,相貌堂堂,他们又没有真正见过南宫雨,自然是不认得的。 南宫雨不屑轻笑,“找我什么事” 看这架势,还能有什么事儿,他不过是嗤笑他们不自量力罢了。 “送你去见阎罗王”带头的说话倒是嚣张,还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另外两个,想要命就现在走,不然一起送你们上路。” “废话还真多。”欧阳凌冷冷的睨了他一眼,语调讽刺。 带头的显然被鄙视心里不痛快,一挥手命令手下人,“上” 说实在的,他们两人还真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既然这群人不想要命了,他们也不会手下留情。 云卿自然是不担心他们的,早在一开战,她就利落的飞到树上看热闹,当然了,聪明如她,如果她真的加入战斗,那反倒成了他们的累赘。 只是刚开打没多会儿,远远的又来了一群人。 “住手”一名中型体态的男子骑在马上,身后一众人,其中一人手中举着一杆旗铁血门。 南宫雨瞥了一眼那杆旗,心里计较着,难道今日这事儿跟铁血门有关系不像,不可能这么大张旗鼓的来吧。路过真的这么巧吗 这群人倒也真因为来人的那一声,停下了动作。 刚才带头的黑衣人不悦,“不关你们铁血门的事。” “胆敢在我们铁血门的地盘闹事还敢口出狂言”骑马的男子也不示弱。 黑衣男子顿了顿,放软了些口吻道,“好,改日定当亲自登门谢罪,今日是我与南宫家的恩怨,请你们不要插手” “南宫家”说着还看了看被围在中间的二人,看这二人的年纪,只有可能,其中一人是南宫家的少庄主了,此时机会难得,也是他们铁血门与御剑山庄交好的好时机,不能错过,“你说的可是御剑山庄的南宫家笑话与御剑山庄为敌的,定然是鸡鸣狗盗的鼠辈我铁血门自然要替武林除害” 黑衣男子原本只想搏一搏,现在见铁血门这么多人加入,他们明显是失了优势,只能以后再找机会下手了冲手下使了个眼色,轰的一声,升起一片浓烟,一群人便不见了踪影。 南宫雨和欧阳凌明显也是无意阻拦,不然他们那能逃脱的这么顺利。 烟雾散去,骑马的男子下马上前,抱拳行礼,“在下岳华,铁血门的掌门是我师傅。不知二位跟御剑山庄有何关系。” 南宫雨也不遮掩,“多谢岳公子出言相助,在下正是南宫雨。”这谢,其实太过了。 岳华一听真的是南宫雨,喜出望外,“原来是少庄主方才岳华多事了,依少庄主的能力,想必千军万马也不放在眼里,又怎么会需要岳华相助,惭愧惭愧” 欧阳凌挑眉看看南宫雨,这小子,看样子拍他马屁的人也不少。 南宫雨看出他的揶揄,轻咳一声,瞪了他一眼。 “云卿,你是想住在树上了”欧阳凌笑说。 话音刚落,云卿就轻落在他身边。 岳华一直都没发现,树上还有个人见云卿下来,心道是他们还有帮手呢,方才幸好自己机灵,选对了阵营,“三位这是要入城还是出城不如先到铁血门落脚,休息休息吧,让铁血门一尽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