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五 五年高考 三年模拟
失去权力的皇帝左右无事,当即成行,却也只带了皇后,二人只着寻常百姓服饰,皇帝更是一身儒生打扮,恰如春日出游的富家子,除了扮作管家的王承恩,身边也只跟了四个仆妇。 皇帝与周后去了前门大街,见市面繁华,小贩吆喝之声络绎不绝,只是豆花却是涨价到了二文一碗,问过之后才知,原来是漕运受阻,京中存粮不丰。 “两遭兵祸,却未曾有难民,许是被挡在了城外。”皇帝看了看周围,与皇后说道。 那买卖人却插嘴说:“客观这话便是错了,但凡兵祸哪里没有难民,但朝廷改了性了,城中严禁赈济灾民!” 皇帝脸色一变:“朕......真是不恤......。” 旁边茶摊的老板喊道:“大麻子你又在这里胡咧咧,小心抓你进大牢,朝廷只是不施粥,不发粮了,如何不恤了?” 大麻子嘿嘿一笑:“那些遭了灾的河南灾民,和被闯逆祸害的难民都在城外干活呢,朝廷要建丰台大营,天津在扩建船厂,蓟镇在修补长城,运河在清理淤积,到处都是活计,除了没有人要的孤寡进养济院,其他都得干活儿赚钱粮,朝廷说这是以工代赈!” 那茶铺老板磕了磕烟袋,说:“要说朝廷定然是来了明白人,这以工代赈就是好,以往灾民进京,咱连摊位都不敢摆,街道上乱糟糟的,有人抢有人偷,带来各种病,现如今,都在城外干活,等灾民散尽,咱京城大营也建好了,船厂也完工了,蓟镇城墙完善,漕运也疏通了,这就是一两银子办三两的事儿。” “只是百姓已经遭了灾,家财受损,妻离子散,却还要受苦役,实在可怜。”皇后说道。 大麻子说:“夫人说的这话差了,人啊,都是贱骨头,有人给吃给喝,懒惰下来,就彻底废了,除了偷、便是做贼,咱京城从己巳年,遭了多少灾,朝廷赈济,许多人懒惰惯了,把朝廷给的籽牛吃了,也不去种地。那些灾民呀,可怜起来恨不得把东西都给他,但是坏起来,咱也是恨的牙根痒痒的。” 茶铺老板又点了一袋烟,不咸不淡的说:“人饿极了,连人都吃,这么些年,多少人变成了畜生,现在又得把多少畜生再变成人呢。” “说起来,昨儿在十王府街摆摊,一个先生说的好,朝廷的本事不在于赈济灾民,而在于不让灾民产生。这话倒是说的透彻。”大麻子最后说道。 皇帝最终还是在与升斗小民的辩论中败阵下来,这些不懂之乎者也的百姓衡量朝廷从不在乎礼义廉耻,只在乎碗里能不能多块rou,身上能否多两文银钱。 最终,王承恩递给大麻子四文钱,大麻子接过来,哈哈一笑:“呵,这是新钱,啧啧,今儿赚到了!” “这新钱与旧钱有什么区别吗?”王承恩见皇帝诧异,问道。 “你这都不知道,拿着新铜钱能去换银圆,那银圆一个一两,里面却只有九成半的银子,最得富商大贾喜欢,如今一个银圆能换一两一钱的银子呢,白的一钱半的银子,如何不喜欢?”大麻子献宝似的说道。 皇帝更是不明白,为什么精明的商人愿意用一两一钱就换九钱半的银子,如何想,也是不明白,心道这才几个月,世道难道真的变了? “皇爷,咱去哪里?”王承恩低声说。 如今临近天黑,已经是华灯初放了,皇帝想了想:“方才听那人说起十王府街,许久未回潜邸了,今日得空,去看看吧!” 王承恩听后,脸色微变,说:“皇爷,潜邸如今已经是不是潜邸了,您看.......。” 皇帝知道在这之前,王承恩便可以随意出入宫门,他自然知晓外面的情况,皇帝问:“难道是哪个逆贼,敢占朕的潜邸!” 在皇帝的眼里,北府这些骄兵悍将比当初的闯逆还要跋扈几分,虽然皇帝也没有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但是一想到那大把的异族名字,脑海里就是五胡乱华的景象。 王承恩连忙说:“并非如此,北府官将,除了皇爷钦点为京营提督的余彦将军和他麾下两个营伍,其余都是驻扎通州、丰台的大营,老奴的意思是,潜邸已经被秦王挪作他用了。” 皇帝脸色微变,道:“朕倒是要看看他拿自己的潜邸做了什么!” 说罢,皇帝上了马车,迅速赶到了十王街的信王府邸,那由温体仁书写的匾额已经消失了,代之以大明图书馆的字样,只有那特有的红墙砖瓦昭示着,这里曾经是皇家宅院。 大门前的空地上是几排棚子,有各种吃食,却无其他街市上的吆喝声,其中客人多捧着书边读边吃,而各茶点、夜宵的铺子,谁家的灯亮些,谁家的生意就好些。 原先的端礼门前有几个书吏,见到皇帝要进去,问:“这位兄台,可有证件?” “何为证件?”皇帝不悦的问道。 那人见皇帝衣着华丽,道:“出入大明图书馆,需图书馆的证件,只有顺天府认证过的良家子才可出入,如今馆内藏书多是圣人之言,岂是谁人都能看的?” 皇帝看了看身后的几个仆妇,那仆妇却微微摇头,她们只负责安全和监视,并非皇家的奴才,还是王承恩从怀中掏出一合页小册,递了过去:“这是顺天府为我家少爷开具的文书,上面有秦王府的印鉴,说是京畿内外,除了皇城,皆可去得。” “恩,有秦王印鉴,自然去得。”那人不再阻拦。 王承恩笑了笑,收回册子后,从怀中拿了两个银圆递给那吏员:“烦请先生为我家少爷解说一二,一些茶点钱,请收下。” 那吏员连忙推脱,拒不受之,引着皇帝进了王府,低声说:“学生本是天津的生员,穷困潦倒,好不容易寻了这么个差使,如何敢私受老先生的好处。” “予你多少银两?” 吏员忙道:“每月八钱银子,米七斗。” “你也是读圣贤书的,竟为几斗米折腰?”皇帝走在中轴线上,看着远处的承运殿灯火通明,不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