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游戏小说 - 网游之最强法王在线阅读 - 青龙遗宝

青龙遗宝

    要找赵慕云的麻烦,当然要进山。白依依要去:“你们去剿匪,我就看看这游戏中峨眉山的景色。”

    峨眉山景色秀丽,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山中又有十处观景的绝佳地点,被称为‘峨眉十景’。排名第一的,便是圣积晚钟——圣积寺莲花钟。

    和峨眉山别处的美景不同,圣积晚钟是十大景观中唯一一处人造景观,也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迹。

    圣积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五里处,为入山第一大寺,环境幽古;寺外古黄桷树二株,围可数人合抱,从报国寺向此远望,两株黄桷似一大象;寺内文物众多,以普贤骑象铜像、八卦铜钟、铜塔等最着名;又名圣积铜钟,铸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别传禅师所募化,钟铜重量为两万五千斤。

    这座“圣积晚钟”钟趺十二叶,形状如莲瓣,每瓣之上分别铸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象征时空的周而复始,故又名“莲花钟”、“八卦钟”。

    据该钟钟体铭文记载:钟为明嘉靖四十三年铸造。次年运至峨眉山虹溪桥打磨凿字,明隆庆元年悬于圣积寺老宝楼中,素有“巴蜀钟王”之誉。

    清代诗人谭钟岳曾不辞辛苦,慕名来到峨眉山,对这里的山川、里程、寺观、方位、村舍、林泉胜迹、奇珍妙景均详加考正,查阅典籍,广征史料,栉风沐雨,踏险涉幽,积三年之劳瘁,绘图六十四幅,咏诗四十六首,并第一个提出峨眉山“景之佳绝者有十”的精辟之见——“圣积晚钟”即为峨眉十景之一,谭钟岳还特意为其赋诗:晚钟何处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纵说仙凡殊品格,也应如儿觉清心。

    清人王日曾在《巨钟》一诗中咏赞圣积晚钟:“万金熔铸自何年?长作龙吟散晓烟。留镇山门开觉路,声声高澈大峨巅。”

    僧人们对声如龙吟、入耳清心的铜钟,在敲打时间和方式上颇有考究;据民国二十四年出版、赵循伯编撰的《峨眉山》载:“其钟每于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击法有‘慢十八、快十八’之分,随击随念钟偈,每四字一句,每四句一击,凡百余击始止,每一击,声可历一分零五十秒。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

    民国二十五年出版刘上熹的《峨眉导游详记》也说:“每月朔望之头夜乃击之,一年之中仅叩二十四次。所谓晚钟者,因和尚于九点后执灯上楼,口诵经偈,俗云钟句子。初则念一句,则叩钟一次,每句四字,念毕则叩,始缓叩,入后每字一叩,愈念速,则叩愈急。缓十八,急十八,叩至三遍,曰三叩,每叩须诵全文,三次叩***有百零八捶。钟声异常宏壮。”

    另载,晚钟每次叩击一百零八下,也与我国古代的物候历有关。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候应”。以每年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气候应相加,其总和正好是一百零八。

    圣积寺曾经坍塌,铜钟也被放置于道路一侧;峨眉山*门将铜钟迁移到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好事者将前诗略加修改,以示其胜景:凤凰堡上柏森森,晚钟犹长作龙吟。纵说僧俗殊信仰,一样入耳觉心清。

    据说,以前圣积寺里有个叫做慧宝的老和尚。他四方化缘,修了圣积寺,但是还缺一口大钟。庙无大钟,太不相称。于是他立下誓愿,要化缘铸一口大钟。他出外化缘几个月以后,用竹篾背了一口大钟回来。和尚们见老师父用竹篾背钟,都很惊奇地问:“我在外化缘铸了这口二万五千斤重的大钟,正愁路远没法回来。这里,来了一个老公公,给了我这皮竹篾,对我说:‘你用它背钟,一个人就能背回去。’我照他的话做,果然背回来了。”于是和尚们就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怎样安放这口大钟。有的说:“放在大殿里,怕不占了半个大殿?”有的说:“这么重的钟,干脆挂在庙外黄桷树上。”老和尚说:“哪有把钟挂在庙外头的道理?我们还是修个钟楼吧!”他把庙里的和尚都召集起来,在庙门前连夜赶修钟楼。白天修、晚上修,整整作了七七四十九天,钟楼修成了。老和尚仍然用那皮篾条把钟挂上,然后对徒弟们说:“我还要出外去云游,你们等我走了三天以后再敲钟。”和尚们都不知道老和尚是什么用意,想问个明白。但老和尚走得急,只说了一句:“照我说的去做吧!”就出外云游去了。和尚们早就想听听这口钟的声音好不好。所以老和尚走了不多久,一个和尚就拿起钟槌,想轻轻敲它一下,先听听声音,只要老和尚听不到就行了。他举起钟槌,刚刚一槌敲下去,只听“咣”的一声,那宏亮浑厚的钟声,在空中迥响,似春雷滚滚,越传越远,久久不绝,一直传到了老和尚的耳朵里。这时,老和尚刚走了三十里路,一听这钟声,知道和尚们没有按他的吩咐,提前敲了钟。所以,以后这钟声就只能传三十里远了。

    后来,人们来到峨眉山,都要到圣积寺去看看那口一皮竹篾吊万斤的大钟。大家看到一皮竹篾能够吊这么重的一口钟,都感到很奇怪。因此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到当地县官的耳朵里。这峨眉的县官姓钱名迷,因为他爱财如命,所以老百姓就给他取了个绰号“钱如命”。这钱如命一贯贪得无厌,搜刮民膏。到峨眉县不几年,就搜刮了几万两银子。这家伙又善于逢迎拍马,每逢上司来县巡察,他又送礼,又摆宴,整天跟在上司屁股后面转。所以,虽然老百姓怨声载道,但由于官官相护,也就被包庇过去了。

    钱如命听说圣积寺有口几万斤重的大钟是用一皮竹篾吊的,他不相信,就亲自去看,果然是真。他想,一皮竹篾又细又薄,怎能吊起万斤重量?这皮竹篾一定是件宝物。当今皇上正在到处寻宝,要是我能把这件宝物送到皇宫去,皇上一定很高兴,这一下不升官也要发财。

    次日,钱如命就带着兵丁来到寺积寺钟楼,命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铁链,去换那皮篾条。寺里和尚呼说县太爷带人来取吊钟的竹篾,都跑来请求道。“大人呀!这皮竹篾是我们老和尚背钟带回来的,取不得呀!取了菩萨就要降罪的!”那钱如命把眼睛一瞪:“什么取不得?本官是一县之主,为什么一条篾条都取不得?这竹篾我是取去献给皇上的,皇上乃当今天子,菩萨也要让他三分。”说罢,叫人把竹篾换了下来。那竹篾因为挂得久了,上面沾满了灰尘,又黑又脏。钱如命一想,进贡给皇帝的宝物,就这样送去,会惹得万岁生气。于是就拿着竹篾到附近一个池塘去洗。这池塘里,池水又干净又清亮。钱如命把竹篾放到水中摆来摆去地洗。随着竹篾的摆动,池水忽然掀起几丈高的浪涛,那竹篾在水里游来游去,越游越长,一下变成了一条青龙,窜出水面,摇头摆尾直向天上飞去。县官吓呆了,两只脚象筛糠一亲,嘴里不住地喊:“快救命!快救命!”那些兵丁只顾自己逃命要紧,谁还顾得上去救县太爷?突然塘水掀起一个大浪,把县官卷到水里淹死了。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塘叫做“化宝塘”,把那座挂钟的楼。叫做“老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