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称王之议
公子这是在干什么?当田婴一开口就提起周王卿的事情时,在场众臣心中都在纳闷,这不是在找骂么?当田婴说完以后,众臣都恍然大悟:原来田婴是要君上称王啊。 大家仔细一想,这主意确实不错:我齐国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为天下少有的万乘之国。当年周初兴起时不过兵车三百乘,肆伐大商就建立了周朝,凭的不就是实力么?而今我齐国的实力已经算是足够强大了,有了王之实,但是却依然要对那个穷酸落魄的周天子称臣,这谁能忍?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齐候成为齐王了,那么他们这些大臣们的地位肯定是会有提高的!君上都由候变为王了,那么至少大家的爵位也能提一提吧?或许齐国也会多出来几位封君?几位侯爷? 于是在场众臣在稍稍冷场以后,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亲自下场,开始力劝齐候称王了! 齐候对田婴力劝他称王的建议打心里是非常高兴的,这建议真真是说到他心里去了。他田因齐是什么人?是把魏国从天下霸主地位拉下来的人,是拥有千里之土,万乘之军的大国君主。周王不过就是依靠着祖先的遗泽,现在地方不过百里之地,兵不过千乘,却敢来斥责于他,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是天子,是王吗?如果寡人能称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别的不说,至少可以不受周王的那种鸟气了。 然而在场众臣中,却唯独有两人默然不语,其中之一为相国邹忌,另一人则是齐候客卿淳于髡。 看到这两人没有附和众臣称王之策,齐候开始发问了。他先问向淳于髡:“先生学识渊博,每有所论必有助于寡人,而今众臣都力劝寡人称王,先生默然不语,敢问先生有何可教寡人?” 淳于髡回答道:“不敢不敢,臣只是想起臣出使楚国时听说的一件趣事而已。” “哦?是何趣事,说出来让大家来乐乐。”齐候也来了兴致了,他知道淳于髡为人幽默,喜欢以隐语规劝自己。作为一位君主,身边必须得留存有一个能时时规劝自己的谏臣。 “话说楚国有一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对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本末后大笑起来,就把他放了,没有治罪。而今君上为诸侯,受辱于天子,而君上却依靠强力向人宣言:我为王。此犹如楚人之一叶障目,以为可以自欺欺人也。”淳于髡幽默的说笑着,说道最后则开始变得严肃起来。 “善。”齐候对淳于髡说道。“寡人知道齐国唯有先生喜欢说真话,而且也愿意对寡人说真话。”然而他口中虽是这样说,心中却是对此有些不爽的。随后他又问向邹忌:“未知相国沉默不语,可有何以教寡人?” 邹忌和淳于髡差别极大,淳于髡是齐之赘婿,身长不满七尺,其身留有下人的髡发。邹忌则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身长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他一开口也是与淳于髡完全不同的说法:“禀告君上,列位大臣都规劝君上称王,然而臣反复思量,君上称王对我齐国有利否?君上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广开言论。而后又先后救赵救韩,天下诸侯皆为我齐国马首是詹。君上不称王,列国诸侯一样看我齐国之脸色行事。然而君上若称王,预凌驾于诸侯之上,则韩赵必不思我齐国救国之恩,反而会怨恨于我齐国。当年魏国是何等强大,南却强楚,东辱我齐国。而秦国商鞅力劝魏候称王,召逢泽之会,而韩国不往,我齐国不乐,于是有马陵之战。此战过后,魏国安能有霸天下之势?故臣实不知称王利在何处,惟请君上察之。” 魏候变成魏王以后是一副什么模样?齐候当然是很清楚的,这结果就是他造成的嘛。邹忌的话确实是非常在理,称王的话对于齐国没有好处。然而他心里对于周使斥责自己的那副场面一直念念不忘,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同时他心里也有一个隐隐的声音在呼喊:寡人是齐国之主,齐国的事务应该完全由寡人来决定,齐国有没有好处那也是寡人的事,寡人应该称王!不过田因齐不愧是当世之人称赞的雄主,对于忠言向来还是能够接受的。既然他的国相和他最称道的谏臣都反对他称王,那么称王这件事当然是不能做了,即使自己真的很想称王,起码也该缓一缓。于是他立即停止了议论称王的朝议,众臣就此散去。